岁晏感怀寄吴侍郎。宋代。宋庠。百虑静相寻,萧萧芳岁阴。感君辞剧日,休我冒荣心。历块疲东道,巢枝忆故林。霜毛秋更短,持底受华簪。
《岁晏感怀寄吴侍郎》是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百虑静相寻,萧萧芳岁阴。
感君辞剧日,休我冒荣心。
历块疲东道,巢枝忆故林。
霜毛秋更短,持底受华簪。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吴侍郎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岁晚的时刻,静静地思索着种种忧虑,并感叹季节的渐次凋零。他感慨吴侍郎的辞官之日,替他解脱了追逐名利的心愿,而自己却仍沉浸在荣誉之中。回顾往事,诗人疲惫地走过了许多艰辛的旅途,心中却充满了对故乡林木的怀念。秋天的霜毛越来越短,暗喻岁月的流逝,而诗人却执着地佩戴着华丽的簪子。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寥寥数语,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岁月流转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名利和人生价值的思考。诗中的"百虑静相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纷乱,而"萧萧芳岁阴"则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和季节的凋零。诗人感慨吴侍郎的辞官之日,认为他的选择解脱了世俗的束缚,而自己仍为名利所困。通过对东道和林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家乡和往事的怀念之情。最后一句"霜毛秋更短,持底受华簪"将岁月的短暂和珍贵与诗人佩戴的华丽簪子相对照,映衬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受。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示了诗人对名利和人生意义的深思与反思。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宋庠。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访可公宿。宋代。徐照。枯株围古寺,长觉莫寒增。坐听吹风雪,吟移照佛灯。试茶铛则水,点笔砚生冰。门外营营者,谁人及似僧。
发新林浦。明代。邓云霄。楼船摇五两,倏忽过新林。秋色拖枫浅,江声入荻深。皇都他日梦,乡国此时心。远愧忘机鸟,鸣榔起越吟。
大石山房。清代。查慎行。又作西城半日留,短筇筋力试山游。爱随云气穿仙掌,笑插花枝上佛头。三面城根三面水,一层树杪一层楼。人情那得能知足,好景多贪极目收。
次韵和玉汝舟中见怀。宋代。梅尧臣。遥闻出舟望,始爱川原广。春冰未破时,旋拉寒篙响。鸣雁似相随,远日聊一仰。能知状物工,把笔独见想。
荒馆种竹率尔成咏聊寄一时之兴得十二绝句 其七。明代。区大相。秀色凭开帙,清凉荫弈棋。名贤须对酒,留客共题诗。
正月十五日霍君仪邀游朱季美山池同用畅超然之高情为韵 其五。明代。区大相。步步山情适,烟霞春望高。庭梅飘未尽,半巳落源桃。
赠别家兄履约会试 其三。明代。王宠。徒旅各风气,语笑若为亲。道出齐鲁郊,相逢燕赵人。山川日非故,城郭屡经新。驱车太行麓,饮马浊河津。日暮黄云合,谁当诉苦辛。
远上寒山诗意图为汪镒题。明代。程敏政。偶尔拈来语更工,景随天出爱唐风。白云红叶寒山句,早被人传入画中。
题化城寺新公清风亭用李白元韵。宋代。郭祥正。唐时升老亭,剪棘今重开。南瞻峨嵋阙,北峙凌敲台。新公将家子,为僧亦多才。譬彼独鹤唳,安用群鸡猜。或弹玉轸琴,倾耳濯纤埃。清风不知处,冷冽时时来。吹云云窈窕,吹月月徘徊。幽人许共赏,渴心咀珍梅。了然得真味,尘魔屡崩摧。令妷人豪杰,书名骇奔雷。禅谈屡终夕,茗酌无馀杯。还歌太白篇,事往良可哀。古今傥同辙,浩气不寒灰。
石塘岭鹦鹉岩 其二。明代。戚继光。侧身天地欲言难,故向空山戢羽翰。雨后千林争起色,月中片石怯生寒。更无金锁惊春梦,似有清音落暮滩。一自边城留幻迹,陇西云树几凋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