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书事。宋代。陈藻。千载蛮风尚有存,此来闻见不堪论。猪膏泽发湘南妇,牛勃涂门岭右村。行客下床调瘴药,吏人抱翁灌蔬园。岂无佳丽堪娱目,别有凄凉只断魂。
《客中书事》是宋代陈藻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身在异乡客中,感叹千年来的风俗依然存在,但自己在这里所闻所见却难以言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千载蛮风尚有存,
此来闻见不堪论。
猪膏泽发湘南妇,
牛勃涂门岭右村。
行客下床调瘴药,
吏人抱翁灌蔬园。
岂无佳丽堪娱目,
别有凄凉只断魂。
这首诗的诗意是表达了作者作为客人在异乡所遭遇的无奈和困扰。他看到异乡的人们仍然保留着千年来的风俗习惯,但这里的一切对他来说却难以言说。
在诗词的赏析中,作者通过描绘一系列场景和人物来传达情感。他提到猪膏泽发的湘南妇人和牛勃涂门的岭右村,这些景象使人感受到异乡的生活气息。作者提到自己作为行客下床调瘴药,这表明他身处一个患有瘴疠的地区。吏人抱翁灌蔬园的描写则展示了当地人的劳作场景。
然而,尽管周围的景色和人物充满了吸引力,作者却提到了自己所感受到的凄凉和断魂。这是一种对于身处异乡的孤独和无助的感叹。他认为虽然周围可能有美丽的女子可以供他欣赏,但这种美丽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慰藉,只会更加加重他内心的凄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客中书事》通过描绘异乡生活中的景色和人物,表达了作者身处异地所感受到的困惑和无奈,以及对于真正的慰藉和欢愉的渴望。
忆夏口。唐代。罗隐。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当年不得尽一醉,别梦有时还重游。襟带可怜吞楚塞,风烟只好狎江鸥。月明更想曾行处,吹笛桥边木叶秋。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红满地 一作:经前地 斜迳 一作:斜径)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宋代。周邦彦。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红满地 一作:经前地 斜迳 一作:斜径)
客中述怀二首 其二。清代。林朝崧。城东有老僧,怜我厌兵革。投诗说六如,劝作空门客。我感老僧心,未忍弃巾帻。往往访兰若,谈禅忘日夕。路熟不厌行,事惯遂成癖。啖饭饱伊蒲,听经伴顽石。渐觉俗念灰,何但乡愁释!会心在不遥,木樨香处索。
少与徐文学同馆万松别去二十四载一时诸子邈如晨星今秋邂逅武林因各举大白为寿题小绝以纪之。明代。胡应麟。一毡犹记共钱塘,举白持螯思未忘。二十四年弹指过,莫教容易赋河梁。
初冬过印度山居。明代。邢昉。林空苔径浅,残叶犹在树。杲杲日出微,披榛得樵路。暌离越寒暑,容色各惊顾。我疑子更衰,子叹我非故。所求在衣食,屡别寡欢聚。有酒几共斟,无生良足慕。冥心投寂乐,积想旷幽素。寒溪更相送,汩汩流泉注。
寄怀内兄伟山孝廉。清代。林占梅。京华昔共鲤庭趋,廿载交真谊李、卢。时誉足当真绣虎,父书能读即家驹。多文莫道身非富,大智由来貌若愚。未稔伯伦卮酒兴,沉酣得似往年无。
纳凉。宋代。章甫。大热金石流,日色赤可畏。鄙夫先多病,喘息仅存气。饮冰不救渴,肤汗那容睡。秋风几时来,不问黑貂敝。林梢堕斜阳,凉颸飒然至。呼童汲井泉,洒扫庭中地。胡床得露坐,始觉有生意。老妻破甘瓜,儿女膝下戏。鸣蝉虽强聒,亦足代鼓吹。坐久月照人,金波正澄霁。惜哉疲薾甚,杯酒未敢置。浮生能几何,荏苒忽中岁。四时更代谢,寒暑不可避。幻身岂长存,中有不迁义。且享今夕凉,百年安用计。
绍熙甲寅五月十七日从令尹张济之早饭狮子岩。宋代。李长庚。到此令人忆漫郎,笔端妙语发天藏。泉声潄玉生秋思,不减湖中五月凉。
上林八景 其五 龙潭骤雨。明代。冯德让。一派江流势若龙,碧潭云锁雨溟濛。良田万顷皆饶渥,不用登临扣太空。
试院唱酬十一首 次韵吕君见赠。宋代。苏辙。偶然倾盖接清言,不觉门前昼漏传。老病低摧方伏枥,壮心坚锐正当年。莫嫌客舍一杯酒,试论灊山三祖禅。明日程文堆几案,只应衰懒得安眠。〈吕前官舒州,问禅灊山。〉
浣溪沙。宋代。程垓。闲倚前荣小扇车。晚妆无力亸云鸦。凝情香落一庭花。笑挽清风归玉枕,懒随缺月傍窗纱。羞红两脸上娇霞。
秋晓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唐代。李嘉祐。万畦新稻傍山村,数里深松到寺门。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孙。烟尘怨别唯愁隔,井邑萧条谁忍论。莫怪临歧独垂泪,魏舒偏念外家恩。
自贺重入奉庠八首 其五。清代。瞿士雅。环堵蒙笼一老儒,亲宾相贺问何如。可怜日暮蔫香落,岂料先生腐草馀。今日能来花下饮,少年曾读古人书。立身事业文章在,得水蛟龙失水鱼。
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降龙钵,解虎锡,也是如来随事立。显权就实化众生,究竟皆从定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