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道中

淮安道中朗读

《淮安道中》是明代袁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花明野馆静,
在花朵盛开的时候,田野小馆静谧宜人,
The wild inn is quiet when the flowers bloom.

树暗流莺语。
树木茂密,流水潺潺,黄鹂鸟歌声不绝于耳。
The trees are dark, and the flowing water is filled with the melodious songs of orioles.

行云千里来,
浮云自由自在地千里飘荡而来,
The traveling clouds come from afar,

凌乱伤心绪。
我烦乱不堪,心情沉重。
Disordered and melancholic thoughts.

伤心复何事,
为何我如此伤心?
Why am I so heartbroken?

家在江南渚。
我的家在江南的岛屿上。
My home is on an island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日暮莫回头,
太阳西沉,不要回头望,
At dusk, don't look back,

脉脉江南雨。
江南细雨绵绵不绝。
The gentle rain of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lingers.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淮安道路上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绪。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花朵盛开、树木茂密、流水潺潺和黄鹂鸟鸣,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和谐。然而,作者的内心却充满了烦乱和伤感,他思念着家乡的江南渚。在诗的结尾,作者告诫自己不要回头,同时描述了江南细雨的景象,给人以温暖而细腻的感受。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思乡之情。诗中的花朵、树木、流水和鸟鸣等元素,以清新、美丽的形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活力,与作者心中的烦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作者对家乡的渴望和思念也通过描述江南渚和细雨的方式进行了表达。整首诗意蕴含深情,给人以思乡之念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这首诗词展现了袁凯对家乡和自然的深情感怀,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忧伤。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交融,诗人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具有诗意和意境的氛围,让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袁凯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袁凯朗读
()

猜你喜欢

大野将冻河水微,慨然临流送将归。
登舟上帆手一挥,脱弃朋友如敝衣。
我来三见芳草腓,来时同寮今已非。
念昔相従未尝违,西湖幽远人事稀。
()

海上逃生万死馀,乱兵初定且安居。封侯万里须弓马,错教儿童尽读书。

()
楚塞金陵靖,巴山玉垒空。
万方无一事,端拱大明宫。
雪霁长杨苑,冰开太液池。
宫中行乐日,天下盛明时。
()

壁立峰千仞,云开石径斜。树身无岁月,人影带烟霞。

耳目违尘事,仙凡自一家。前踪犹可问,香饭等胡麻。

()
刺史敢云乐,今非耆旧初。
香醪秋露薄,膏火晓星疏。
岂止君不足,谁能财有余。
近闻宽赋敛,明诏议亏除。
()

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先。灵鸦啄破琼津滴,宝器盛来蚌腹圆。

锦里只闻销醉客,蕊宫惟合赠神仙。何人刺出猩猩血,深染罗纹遍壳鲜。

()

姓名琬琰四海,文字金石千秋。秖堪曳尾沙畔,那可跨鹤扬州。

()

理极终必复,孰逃造化机。司夏流中气,执衡振严威。

有怀渴云霓,不愿雨珠玑。油然起崚嶒,闪若惊霍挥。

()

病馀瘦骨不胜秋,早起惊寒已索裘。安得酒酬佳节醉,从教花为老人羞。

螟蛉有子宁嫌祝,蛱蝶无知底用愁。却笑江湖旧诗客,凄凉犹忆少年游。

()
二陈既妙士,两欧惟德人。
王孙乃龙种,世有籋云麟。
五君従我游,倾写出怪珍。
俗物败人意,兹游实清醇。
()
窗前高树有栖鹊,记取明朝飞向东。
家布望春门外住,身居华省信难通。
夜闻相府催张牓,晓听都堂议奏中。
龙阁凤池人渐隔,犹因朝谒望鳌宫。
()

荦荦雄名骇世閒,堂堂谁敢举头看。高谈豹略今无敌,谁污龙泉血未乾。

蛮贡急趋金殿肃,胡蹝深入铁山閒。关中自号诗书将,肯愧齐王在将坛。

()

南海明珠望已虚,承安宝货近何如。攘输啙俗同头会,消息西戎是尾闾。

邾小可无惩虿毒,周兴还诵旅獒书。试思表饵终何意,五岭关防未要疏。

()

几年坐镇海波平,忽听骊歌送北征。百队熊罴攀祖帐,一时笳吹动江城。

营前细柳那堪折,匣底芙蓉若自鸣。共说承家多节操,伫看塞北请长缨。

()

蕉叶盘餐刺竹房,扶蒥甘自和槟榔。无端山馆撩人意,墙外鸡声似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