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舟中作。宋代。陆游。沽酒黄叶村,炊饭红蓼岸。居人不孰何,正作渔父看。渔父我所羡,尚恐不得作。读书端自痴,游宦亦何乐?四顾泽茫茫,仰视天离离。长歌入云去,月落斗未欹。
《秋夜舟中作》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中的舟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渔父生活的羡慕和对自己境遇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沽酒黄叶村,
炊饭红蓼岸。
居人不孰何,
正作渔父看。
渔父我所羡,
尚恐不得作。
读书端自痴,
游宦亦何乐?
四顾泽茫茫,
仰视天离离。
长歌入云去,
月落斗未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中的舟中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沽酒黄叶的村庄和炊饭红蓼的岸边,展现了秋天的景色。诗人观察着舟中的居民,他们过着简朴的生活,其中的渔父引起了诗人的羡慕。诗人渴望过上渔父的生活,但他担心自己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读书和游宦生活的疑问。他认为读书虽然能够增长知识,但也使人变得愚钝。而游宦生活也没有给他带来快乐。诗人环顾四周,感叹自己的处境茫然无助,仰望天空,感觉天与人相隔甚远。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他唱着长歌,歌声如云般飘散而去,而月亮还未落下,天空中的北斗星也未倾斜。这些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夜舟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渔父生活的羡慕和对自己处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之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惠州秋日同尹澜柱先生假寓叶金吾湖山泛舟 其七。明代。张穆。放艇湖归月欲倾,秋还水气薄寒生。数声鹤唳沧洲外,唤醒酕醄已解酲。
杂曲歌辞 其三 杨柳枝。唐代。齐己。秾低似中陶潜酒,软极如伤宋玉风。多谢将军绕营种,翠中闲卓战旗红。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宋代。邵雍。烟树尽归秋色里,人家常在水声中。数行旅雁斜飞去,一簇楼台峭倚空。
稽古篇竣事十绝 其十。明代。郭之奇。传信传疑必至公,惑经疑古自迷蒙。是非已向西麟获,同异何须白虎通。
咏白莲十首 其四。明代。陈子壮。水月灵因一样光,暴心还愿待秋阳。那知皓皓江潭畔,十丈红尘染客裳。
九日天慧寺登高迟家伯修黄平倩不至。明代。袁宏道。苍色满诸峦,如何独自看。閒僧四五众,丈石两三盘。白额题高冢,红衫度远栏。北风浸骨冷,端不似秋残。
自桂东入城饯使长移节东广路过云头岭作。宋代。萧立之。云头山中石头路,三年石上行三度。岁衣十疋饭两盂,有底踉蹡走风雨。来得郁然无白须,鸣弲跨马东南趋。梦回楚徼隔鸿雁,日落赣江思鲤鱼。苔香草舍云生处,青壁无梯鸟飞去。山根野店酒旗风,似我江南桃叶渡。渡头翠浪吹长鲸,兰舟欲渡不得停。苍梧陈词叫帝子,天高水阔心怦怦。邅余车兮遗余褋,倒卷缁尘入衣褶。山中春去不归来,苦笋生孙蕨生叶。
梦江南·红茉莉。清代。屈大均。红茉莉,穿作一花梳。金缕抽残蝴蝶茧,钗头立冬凤凰雏。肯忆故人姝。
大观祀武成王一首。清代。佚名。凉彼周王,君臣相遇。终谋其成,诸侯来许。洋洋祥灵,尊载酒能。新声为侑,笙箫会举。
即事十二首 其五。宋代。李光。家僮投晚闭柴荆,倚锡聊同结夏僧。夜漏欲传城上鼓,笼纱初点佛前灯。
贺新郎(月夜)。宋代。游次公。斗柄回秋律。素蟾飞、冰霜万里,满川金碧。得月偏多何处是,惟有桥南第一。正野迥、西风寒寂。丹桂婆娑疏影在,想微瑕、未累千金璧。河汉远,澹无迹。知君有句酬佳夕。尽高歌、胡床自倚,露漙珠溢。坐到参横星欲暗,隐隐天低似笠。但络纬、悲啼催织。吟咏凄凉翻有恨,谅知音、人远空追忆。谁为置,郑庄驿。
游延福寺。宋代。赵曾頀。行行出西郊,稍觉嚣尘远。风景既已殊,硗确颇忘倦。南安古雄州,今亦壮哉县。九日一佳景,居然在郊甸。地高瞰川原,林杪露堂殿。晋朝松百章,存者才一见。岁月不我留,寒暑几更变。当年秦隐君,轩冕非所羡。间关剡溪来,至此获胜践。结庐巢其巅,穴石为之砚。城市不到足,公卿罕窥面。邂逅有至交,相从情缱绻。顷怀兴元年,致位在台铉。扶持公道开,不绝几如线。一言才见疏,斥逐遽遭谴。天教流落馀,乃遂山林愿。当年築室处,遗址了难辨。独有高士峰,千载猿鹤怨。
八月三日书所见。元代。成廷圭。青军黄军日自斗,西城南城门不开。诸侯相对面似土,今我不乐心如灰。饥乌在树噤无语,苍蝇满案从何来。年衰但愿饱粝食,意到聊且持吾杯。
王光禄园林杂咏 其二。明代。区大相。山楼积翠多,纷纷皆可挹。不知翠入楼,但觉琴书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