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镜 示当厨造面者。金朝。马钰。造面人,听予属。硬搓薄赶,挨刀细*。烧锅灶不可迟迟,便频添火烛。觉馨香,良久热。甜淡调和,虚心实腹。斋罢后、慎勿狂思,清本来
《清心镜 示当厨造面者》是元代马钰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造面人的场景,通过对制作面食过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清心寡欲的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造面人,听我说。
用力揉搓面团,刀子细细割。
火炉烧得不可迟缓,频频加火和蜡烛。
感受到芳香,良久的温热。
甜和淡的调和,虚心和实际的结合。
斋戒结束后,不要放纵狂思,保持清明的本来面目。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题是清心寡欲。通过描写制作面食的过程,作者借喻生活中的种种琐碎事物,表达了对清心寡欲的追求与呼吁。造面人用力揉搓面团,刀子细细割,烧火不可迟缓,频频加火和蜡烛,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传达出一种专注与认真的态度。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借以告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清心寡欲的心态,不要放纵狂思,保持清明的本来面目。
在赏析这首诗词时,我们可以注意到作者通过对制作面食的描写,将日常琐碎的事物与内心的追求相结合,表达了一种清新淡泊的生活态度。作者通过描绘制作面食的过程,展现了一种专注、认真和细致的态度,这种态度在生活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虚心实腹、甜淡调和的思考,呼唤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守初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制作面食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清心寡欲的向往与呼唤,以及对平和生活态度的追求。它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清明的本来面目,注重细节,内心保持平和与虚心实腹的态度。这种生活哲学对于现代社会中快节奏、功利主义的环境下,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警示作用。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马钰。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田家杂兴五首 其三。明代。周是修。洗竹添新笋,培桑减旧条。就风钻火易,凿地引泉遥。檐挂新收笱,池浮旧弃瓢。西邻春酒熟,深夜却相招。
赠梦英大师。宋代。赵文度。携筇何日别长沙,凤篆功夫世所嘉。秦岭夜吟残海月,章台春讲雨天花。净瓶远贮湘潭水,片衲晴皮岳面霞。圣主有恩酬绝艺,帘前师号紫袈裟。
陈公晦张信夫来顾失迓诗以谢之。明代。苏仲。草屋柴门夜不扃,青山终日望高軿。先声信有程夫子,后世真无董五经。浊酒不陪花下饮,孤桡空向浪中鸣。相逢世事长如此,回首东风恨未平。
佐还山后寄三首。唐代。杜甫。山晚浮云合,归时恐路迷。涧寒人欲到,村黑鸟应栖。野客茅茨小,田家树木低。旧谙疏懒叔,须汝故相携。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已应舂得细,颇觉寄来迟。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几道泉浇圃,交横落慢坡。葳蕤秋叶少,隐映野云多。隔沼连香芰,通林带女萝。甚闻霜薤白,重惠意如何。
钱塘赠武翊黄。唐代。章孝标。曾将心剑作戈矛,一战名场造化愁。花锦文章开四面,天人科第上三头。鸳鸿待侣飞清禁,山水缘情住外州。时伴庾公看海月,好吟诗断望潮楼。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轻装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水龙吟·白莲。宋代。张炎。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轻装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送悦兄归篆江省母。宋代。释绍昙。万叠稼阴衬落花,一江流水篆纹斜。娘生面目无遮护,见得分明始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