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掉丑奴儿

战掉丑奴儿朗读

《战掉丑奴儿》是元代诗人马钰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孙公副正居何处,紫极之宫。
待客谦恭。高下相看动已躬。似张弓。
劝贤早认真修炼,斡运灵宫。
省可恭恭。锦箭如丝射宝躬。不须弓。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物为主题,描述了他居住在紫极之宫中,周围待客时态度谦恭有礼。他高高在上,却自觉地屈身下视,如同张弓的弧度。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这位人物威严且自律的赞美,并劝告他要早日恪守修炼之道,以掌控命运的灵宫。最后,诗人形容了锦绣箭如丝般射中目标,而不需要张弓。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位高贵、威严的人物形象。首先,诗人通过描述这位人物居住在紫极之宫中,展示了他的高位和权势。接着,诗人以“待客谦恭”形容这位人物接待客人时的态度,表现出他的谦和和礼貌。然而,诗人却用“高下相看动已躬”来形容这位人物自觉地低下身段,这种描写更加凸显了他的威严和自律。

诗人在下文中劝告这位人物要早日认真修炼,以斡旋掌控命运的灵宫,这是对他高位的进一步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他的期望和鼓励。最后,诗人使用了“锦箭如丝射宝躬,不须弓”的形象描写,将这位人物与箭的射击相比,表达出他无需过多的外力,就能准确地达到目标,显示了他的才华和能力。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这位高贵、威严的人物的特质和能力,同时也蕴含着对他的赞美和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马钰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马钰朗读
()

猜你喜欢

说著分飞百种猜。泥人细数几时回。风流可惯曾孤冷,怀抱如何得好开。
垂玉箸,下香阶。凭肩小语更兜鞋。再三莫遣归期误,第一频教入梦来。

()

我歌白云篇,送君水云浦。

歌罢水云寒,伫立听鸣舻。

()
未觉光风转朔云,深窗乍见意增新。
欲先楚客传清些,未放江梅占早春。
自许幽午传窈窕,更烦白足下嶙峋。
为君拌擞烦襟看,要是都无一点尘。
()
玉帝愁闻早,雷公怒见须。
搜龙无嚲处,倒海不遗余。
稻里云初活,荞梢雪再铺。
老农啼又笑,欲去且安居。
()

絮酒轻千里,生刍托寸心。一贫无挂剑,百感为分金。

泪向吴江尽,恩偏越峤深。山阳夜中笛,肠断不堪寻。

()
铜砂锣里油清净,照见尘中旧主人。
寄语禅人猛参取,莫教孤负此生身。
()

()

飞鸿衔子谩纷纷,万里西游始识真。不管吴霜微点鬓,来看蜀锦烂争春。

倚阑定有司花女,秉烛仍留主夜神。异县赏心谁与共,故人新作坐中宾。

()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
君天下,万国来王。
玉帛凑梯航。
五风十雨,品物蕃昌。
栖垅有馀粮。
()

巨舟平压水中天,一挂风帆稳济川。沧海自深入自渡,不教来往费青钱。

()

枉子过从寂寞滨,萧然薄饭荠生孙。奇胸宁有杨雄字,重会空留李白樽。

()
说露谈风有典章,咏秋吟复入宫商。
蝉声无一些烦恼,自是愁人枉断肠。
()
波面铜花冷不收。
玉人垂钓理纤钩。
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
()

十五圆非今夜圆,只因圆处减婵娟。有钱时节常常是,恐与姮娥不有缘。

()

苏台屹立层霄里,环望水云三百里。十年草绿春城荒,麋鹿肆游歌舞地。

公来一顾风物新,华屋下蟠烟霭翠。正须满意事登临,早晚中台拜英卫。

()

青楼含日光,绿池起风色。赠子同心花,殷勤此何极。

陌头杨柳枝,已被春风吹。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

()

公昔官居学士院,承恩数上金銮殿。一从休直下西清,南国山川题欲遍。

迩来宵旰劳天颜,已闻下诏徵公还。江上空怀鸥鹭侣,朝端定接夔龙班。

()

呼童急碾建溪春,丽句兼收掌握珍。陆纳家风元冷澹,庾郎诗句自清新。

推之不去真何物,试与偕来端可人。当面输心多背笑,爱君高义似雷陈。

()

兰谱同心共几年,琴尊今日对离筵。梦回春草池边路,人隔桃花洞口天。

六诏风烟新紫绶,三朝人物旧青毡。门前一道滹沱水,锦字时凭赤鲤传。

()

梦里山川笔底天,壮游应自倦加鞭。先生休矣羞弹铗,学者从之耻问仙。

一笠苍茫空四海,三秋寂寞恨千年。逢人便欲埋名姓,何事重题白马篇。

()

寄语诸乡曲,清贫好自誇。山田供老母,月俸上官家。

荡口携来酒,天池寄得茶。止赢苕岘胜,饱看不为奢。

()
早起难胜上水寒,为君还复念湖滩。
泥滑蹇驴难跨去,七言聊遣问平安。
()
天汉南通颍水清,新恩监郡赴官荣。
数舟旗鼓家人喜,两岸壶浆父老迎。
暂试吏能收治绩,蚤闻时誉伏朝缨。
十年京国同游者,何日如君补外行。
()

一夜水声一丈腾,下江如箭上如登。世间两利真难事,敡历从今感慨增。

()
小年底死踏槐忙。
叹蝉声,早斜阳。
今夕何年,白骨照沙场。
天上人间都是梦,石中火,镬中汤。
()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今子独以为声无哀乐,其理何居?若有嘉讯,今请闻其说。」主人应之曰:「斯义久滞,莫肯拯救,故令历世滥于名实。今蒙启导,将言其一隅焉。夫天地合德,万物贵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故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遇浊乱,其体自若而不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及宫商集比,声音克谐,此人心至愿,情欲之所锺。故人知情不可恣,欲不可极故,因其所用,每为之节,使哀不至伤,乐不至淫,斯其大较也。然『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哀云哀云,哭泣云乎哉?因兹而言,玉帛非礼敬之实,歌舞非悲哀之主也。何以明之?夫殊方异俗,歌哭不同。使错而用之,或闻哭而欢,或听歌而戚,然而哀乐之情均也。今用均同之情,案,「戚」本作「感」,又脱同字,依《世说·文学篇》注改补。)而发万殊之声,斯非音声之无常哉?然声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夫内有悲痛之心,则激切哀言。言比成诗,声比成音。杂而咏之,聚而听之,心动于和声,情感于苦言。嗟叹未绝,而泣涕流涟矣。夫哀心藏于苦心内,遇和声而后发。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夫以有主之哀心,因乎无象之和声,其所觉悟,唯哀而已。岂复知『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哉。风俗之流,遂成其政;是故国史明政教之得失,审国风之盛衰,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故曰『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夫喜、怒、哀、乐、爱、憎、惭、惧,凡此八者,生民所以接物传情,区别有属,而不可溢者也。夫味以甘苦为称,今以甲贤而心爱,以乙愚而情憎,则爱憎宜属我,而贤愚宜属彼也。可以我爱而谓之爱人,我憎而谓之憎人,所喜则谓之喜味,所怒而谓之怒味哉?由此言之,则外内殊用,彼我异名。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则无系于声音。名实俱去,则尽然可见矣。且季子在鲁,采《诗》观礼,以别《风》、《雅》,岂徒任声以决臧否哉?又仲尼闻《韶》,叹其一致,是以咨嗟,何必因声以知虞舜之德,然後叹美邪?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过半矣。」

()

秋夜自漫漫,秋魂转萧索。虚室抱青灯,衾影洵堪惜。

我观旦昼为,此际皆陈迹。方知亥子门,即是古今隙。

()

落红满院春残,雨丝柳线笼深翠。茶烹活火,香添幽麝,才醒午睡。

蝶板空敲,莺簧半老,遣排无计。更深林杜宇,频催春去,何能会、悠悠意。

()
征裘不是谢庄衣,何事轻霙故故飞。
应是多情要新句,敢酬琼藻触寒威。
()

竹外池塘烟雨收,送春无伴亦迟留。秦城马上半年客,

潘鬓水边今日愁。气变晚云红映阙,风含高树碧遮楼。

()
近从章子闻渠说,苦道商人望汝来。
说客有灵惭直道,逋翁久没厌凡才。
夷音仅可通名姓,瘿俗无由辨颈腮。
答策不堪宜落此,上书求免亦何哉。
()

天生瞽瞍非无意,帝隆娥皇更有心。
万点历山烟雨泪,后花化作几曾参。

()

()
高义如君举世无,贤关十载会琴书。
匆匆边马来时别,郁郁乱山深处居。
天外风尘仍断绝,人间豪杰正萧疏。
何时樽酒论文去,千里相思寄望舒。
()

()
少陵今雨无客至,寂寞衡门昼常闭。
孝先酣枕梦周公,弟子虽嘲可无媿。
世上纷纷荣辱多,不如睡中差省事。
小儿忽报煎茶熟,起拥寒炉究余味。
()
绿波风驶引征帆,九万扶摇入羽翰。
诗句最怜云不定,宦情况与月同寒。
襟期莫作别时恶,出处须留晚岁看。
漫道江东怀李白,清才应合在金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