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赠相士 圭塘乐府卷三。元代。许有壬。黄鹤楼前,胭脂山上。敲门有客来相访。自言阅遍世间人,要观尘俗酸寒状。关塞冰霜,江湖风浪。归来幸得身无恙。君言虽应我方惭,山中
《踏莎行 赠相士 圭塘乐府卷三》是元代许有壬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踏莎行,是指行走在柔软的青草上。诗人站在黄鹤楼前,俯瞰着胭脂山。有人敲门前来拜访,自称已经阅遍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他希望观察尘世的世俗和琐碎,以此来感受人间百态。封闭的城关和冰冷的霜雪,以及江湖中的风浪,都不能阻挡他的归来,他庆幸自己身体健康。然而,他在诗中表示对来访者的言辞感到惭愧,因为他生活在山中,与尘世有所隔离。
这首诗词通过诗人的视角和心境,表达了对尘世琐碎和俗世烦恼的厌倦之情。诗人选择了远离喧嚣的山中,享受宁静和自然之美,踏上莎草之行。他欣然接待来访者,但内心仍然感到惭愧,因为他的身心已经超脱了尘世的束缚。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元代诗词的特点。通过描述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感受,诗人传递了一种追求自由与超脱的情感。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体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士人格独立自主的精神追求。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许有壬。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明代。陈淳。夜雨滂沱一若倾,朝来南亩足春耕。相呼荷耒奔趋急,便与担秧插莳盈。令尹精诚知到处,上天仁爱见真情。从今可释悬悬望,百里已无愁叹声。
度关山。两汉。曹操。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松山杏山二首 其二。清代。何栻。三重冈陇扼西东,八堡旌旂在眼中。大帅不图成阱虎,小人容易化沙虫。军声尚鼓涛头白,土色疑含战血红。谁信当年全胜地,平原无险众山童。
寄赠曾以三督学关中 其四。明代。欧大任。华岳岧峣一振衣,仙人掌上露初晞。醉歌郢曲三峰下,从此天门白雪飞。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宋代。司马光。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