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太子挽歌辞五首

文献太子挽歌辞五首朗读

《文献太子挽歌辞五首》是唐代徐铉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彩仗清晨出,
非同齿胄时,
愁烟锁平甸,
朔吹绕寒枝。

楚客来何补,
缑山去莫追。
回瞻飞盖处,
掩袂不胜悲。

诗意:
这首诗词以文献太子的挽歌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太子的悼念之情。诗中描绘了太子的葬礼场景和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表达了对逝去的太子的怀念和追思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彩仗清晨出、愁烟锁平甸、朔吹绕寒枝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太子的葬礼场景。彩仗、愁烟、朔吹等形象描绘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凸显了太子的尊贵身份。

诗中提到的楚客和缑山,暗示了太子的离去让世间的人们感到无法弥补的缺憾。楚客可能指的是太子生前的朋友或臣子,缑山则指的是太子的归宿所在。诗人表达了对太子离去的痛惜之情,以及太子离去对世间带来的无法填补的损失之感。

回瞻飞盖处,掩袂不胜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回瞻飞盖处意味着诗人回首望去,看到太子的灵柩随着飞盖被抬走的场景,而掩袂不胜悲则表达了诗人悲伤的情感,无法掩饰自己的悲痛之情。

整首诗以深沉凄凉的语言描绘了太子的离世和诗人的悲痛之情,表达了对逝去的太子的怀念和追思之情。通过对葬礼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太子离去所引起的无法填补的损失的思考,诗人唤起了人们对太子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已逝太子的深深哀悼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徐铉朗读
()

猜你喜欢

凡情激浊污天门,岂识玄珠性命根。生处莫令流浪去,当时清净不迷昏。

()

春物都城晚,欢游一倍慵。
轻风生树态,暖日淡云容。
小阁时翻燕,閒花更少蜂。

()

人间五福最难全,寿考康宁八十年。贺监酒船空鉴曲,赞皇吟屋冷平泉。

庭前玉树呈三秀,架上香芸续□□。生死哀荣无一恨,御风归作玉楼仙。

()
鸡人报晓传三唱,玉井金床转辘轳。
烟引御炉香绕殿,漏签初刻上铜壶。
()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
枝头余叶堕声干,天外凄凄雁字寒。
感别却怜双鬓影,竹窗风雨一灯看。
()
子城风暖百花初,楼上龟兹引导车。
曲罢卿卿理驺驭,细君相望意何如。
()

睡香花正吐。谁交付与,东君为主。梦觉庐山,一片彩云何所。

惆怅留题在壁,麝墨染、无穷愁绪。常记取。徘徊顾影,镫前低语。

()
愁边得酒宁论味,马上成诗不计篇。
不是行人那识此,知音应为一悠然。
()

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

从来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

()
北岫巉巉敞佛居,诗翁安隐类逃虚。
平生节行清无玷,到老精神健有余。
门俯清江轩挂月,昼吟佳景夜观书。
黄山俗客嗟官缚,不得梯云款净卢。
()

吴柳初黄越树丹,照人秋色送征鞍。云随亲舍回扬子,山引邮城入候官。

万石盐饶输海赋,两潮鱼上助盘餐。武夷我有南游约,欲借扶摇驾羽翰。

()

行路到溪穷,寒流自浼浼。
客立平沙上,篙人舣船待。

()

文茵龙脑睡来闻,懒著前春染麝裙。谁识病来颠倒想,爱香人却怕香熏。

()

霜飙凉冷又晴晖,九日山行老所宜。风景每将观物眼,菊花长此傲霜枝。

天空极浦初闻雁,秋尽寒檐未授衣。满目茱萸堪采佩,西山戎马恨归迟。

()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
可怜八九十,齿堕双眸昏。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
瘴雨蛮烟西复东,海棠岭下占春风。
清肌本自同梅洁,晕脸应知是酒红。
澹著燕脂春未透,半匀胡粉日初烘。
此花不与凡花并,桃李休矜造化工。
()
萝衣湿寒翠,苔锦上嶙峋。
一榻千峰里,因诗忆古人。
()
愁解寻人不得辞,小窗疏竹雨来时。
江湖今夜全家客,犹胜飘零两处思。
()

夜严风色冽,开门恍奇绝。谁将连日雨,幻此琼玉屑。

林深竹初折,涧浅冰复结。望久忽烟销,山明见松雪。

()
尘愁老来颜,久与江山隔。
逍遥澄湖上,洗眼见秋色。
凉波弄轻棹,湖月生远碧。
未减遥客情,西望杳何极。
()

尺瑜寸瑕,工所不弃。如公平生,抑有清议。虽翰墨之仅存,亦世俗之共毖。

予独区区于别白,是亦或出于有意。昔邹忠公以言得罪,士皆缩颈以避去。

()
多士池塘好,尘中景恐无。
年来养鸥鹭,梦不去江湖。
泉脉通深涧,风声起短芦。
惊鱼跳藻荇,戏蝶上菰蒲。
()

天地无悭造化公,欲从倏忽问鸿濛。千年真种无人下,万里灵源有路通。

买椟还珠计非得,求鱼缘木意何穷。自怜高枕阳春梦,输与江门老石翁。

()

少日声名冠两科,弁星争看切云峨。回翔禁路联三组,独步枢庭拥万戈。

饮马直须临瀚海,洗兵端欲挽天河。壮怀落落今休矣,急景骎骎可奈何。

()

离情

()
锵锵笙磬阼阶东,穆穆黄流玉瓒中。
近在门阑无此称,老来襟抱更谁同。
幽燕遗恨须收第,孔孟微言要忍穷。
精舍一区泉石好,何时相就看冥鸿。
()

溪行欲假履,云坐不须冠。树密一天小,楼高六月寒。

袈裟憎客至,魍魉喜人看。惟有松无意,风来即奏弹。

()

烦暑不能寐,望乡忆宵征。开门海月白,高枕林风清。

不饮畏投辖,将歌思濯缨。谁家横短笛?吹尽楚关情。

()

篱下黄金花,幽人时复采。满天霜露寒,莫待秋容改。

()

绀发方瞳老鍊君,紫芝灵检气氤氲。乘时早逐鹓鸾起,失路翻随麋鹿群。

丹洞甔甀迷住去,清溪水竹羡平分。天风夜夜吹凉月,引断箫声入綵云。

()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
锺阜回头失,方山恋眼寒。
似巾檐短帽,如覆玉琱盘。
每恨青苍远,因行反覆看。
皈时记面目,城里指云端。
()
远山浓淡几无影,远树高低略带行。
不是模糊并纸败,无人知是米元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