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胡道士草庵二首

到胡道士草庵二首朗读

《到胡道士草庵二首》是宋代王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诗:
清风飕飕竹万个,
白日寂寂茅三间。
春深只有鸟呼梦,
地僻略无人叩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叫胡道士的隐居草庵。清风吹拂下,竹子摇曳生姿,数量众多。在寂静的白日里,这个草庵只有三间茅草搭建的房屋。春天深处,只有鸟儿鸣叫才能唤醒人们的梦境,而这个地方偏僻,很少有人前来敲门拜访。

这首诗展现了胡道士的隐居生活。他居住在一处僻静的地方,与世隔绝。通过描述清风、竹子和茅草房屋,表达了自然环境的宁静和恬淡。鸟儿的鸣叫象征着自然的声音和生机,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梦境。胡道士的草庵被描绘为一个理想的避世之地,让人能够远离尘嚣,回归自然。

第二首诗:
岂但壶中堪避世,
也胜图上可游山。
出门回首不能住,
输与道人閒复閒。

这首诗强调了胡道士的隐居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诗人认为,胡道士隐居在草庵中,不仅可以躲避世俗的纷扰,还胜过那些在图画中游山玩水的人。诗人在出门后回首,发现无法停留,不禁感叹自己输给了胡道士的悠闲自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羡慕。壶中避世是一种象征,意味着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此相比,诗人认为胡道士的隐居生活更胜一筹,因为他能够亲身体验到自然的美妙和自由。诗人意识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停留下来,而胡道士却可以在草庵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宁静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胡道士隐居生活的赞美和羡慕。它引导读者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繁杂和喧嚣,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朗读
()

猜你喜欢

层台吐曙鲜,大星没城头。理带愉晴皋,揽思惓湖楼。

枻响梦乍离,孤花照深愁。晻暧兵气苏,墟墓散羊牛。

()
三分已高明,乐哉贤父兄。
勋名希葛亮,问学本诸程。
襟满英雄泪,琴亡手足情。
相从九泉下,何处觅三英。
()

几般离索。只有今番恶。塞柳凄,宫槐落。月明芳草路,人去真珠阁。

问何日、衣香钗影同绡幕。

()
湖上春游只爱晴,何朝何夕不晴明。
绝怜疏雨微云里,点缀湖山分外清。
()

桑田万顷平如砥,四望天光接水光。帆影乘风野里见,钟声带雨柳梢扬。

途因远涉愁萦抱,梦挟悠思句易忘。舟底赖君赓咏好,昂霄比翼在丹阳。

()

数幅晴云翠岫,千重碧树琼楼。羡杀承平公子,笔端万里瀛洲。

()

旭日戒僮夫,驾言适东野。市朝垢心境,广莫快一写。

况值目疾除,秋色尚可假。岂徒望封龙,岩壑翠堪把。

()

般般识破,物物难惑。自然安魂定魄。视听如聋如瞽,绝尽声色。身心逍遥自在,没家缘、恩爱系勒。无为作,乞残馀度日,无耻无格。游历恣情坦荡,似孤云野鹤,有谁管得。不羡荣华富贵,革车三百。终日澄心遣欲,觉玄机、密妙易测。功行满,做十洲三岛真客。

()
斗城初霁媚春晖,托乘寻芳鹤盖飞。
修禊波深轻急桨,舞雩风暖薄更衣。
香车宝马嬉游盛,别馆离官往事非。
因忆凤池新溜跃,黑幡看逐节函归。
()

闻道明珠入掌中。充闾佳气霭融融。君家妙手如唐举,摩顶何须宝志公。

金作埒、玉为骢。凤毛五色自超宗。弄璋错写休辞罚,试听啼声问阿翁。

()

文若为全德,留侯是重名。论公长不宰,因病得无生。

大梦依禅定,高坟共化城。自应怜寂灭,人世但伤情。

()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
孤馆幽幽一境清,昼长无事亦无营。
睡频推枕仍重起,坐久抛书却再行。
静看檐头蛛结网,细听屋角鸟翻声。
閒边日月元如此,须信人间有赤城。
()

家谱推贤裔,乡评号吉人。
佩银成短梦,冠玉漫长身。
朱轸鸾胶断,青林鹤表新。

()
簪花犹且强年少,诉酒固非佯小心。
花好酒嘉情更好,奈何明日病还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