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洋舟中。元代。仇远。轻舟十里过溪庄,桑枣成阴柳着行。不见玉山嵇叔夜,西风低草见斜阳。
《浪洋舟中》是宋代仇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轻舟十里过溪庄,
桑枣成阴柳着行。
不见玉山嵇叔夜,
西风低草见斜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舟行于江上的景象。舟行十里,穿越着一片溪庄,桑树和枣树的树荫投下阴影,垂柳随着舟行而摇曳。然而,在这美景中,诗人却感叹着没有能够一同欣赏这美景的玉山和嵇叔。西风吹拂,低草中透出斜阳的余晖。
赏析:
这首诗以舟行江上的景色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在这个景色如画的舟行中,桑树和枣树的树荫给舟中带来了凉爽,垂柳与舟行的节奏相吻合,增添了一份和谐与美感。
然而,诗人在这美景中却感叹着玉山和嵇叔的缺席。玉山和嵇叔可能是诗人心中的朋友或知己,他们未能与诗人一同共赏这美景,使得诗人的心情略感凄凉。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西风吹拂下的低草和斜阳的景象。西风低吹,草地低矮,透过草丛间可以看到斜阳的余晖。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日落的时刻,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感觉。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感的交融,诗人表达了对友谊和时光流转的思索,展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贺同年林簿同卿龟从新婚。宋代。王迈。知君雅志厌奢豪,富贵相寻可得逃。云母屏间穿雀目,销金帐下醉羊羔。养生早悟眉为斧,侍立须惊手有刀。老我诗成还失笑,膏粱未必胜糠糟。
次韵和王校勘中秋月。宋代。晏殊。广寒仙署惬心期,秋半梧台木叶稀。有客正吟星北共,何人重赋鹊南飞。光含绮席传三雅,影逗兰房撤九微。趋府逸才过鲍掾,不辞终夕赏清晖。
全州尹氏观。宋代。折彦质。当门悬泉一线白,绕屋稻田千亩青。未论茯苓能解垢,且教月色满空庭。
才难一首。宋代。苏籀。建安谋首先文若,武德机神重伯襃。此士不妨门第美,于今景仰太山高。卓哉二贤强百万,何较九牛於一毛。异代爱才尊尚意,纷纷萎腐见儿曹。
点绛唇 饮梅树下。清代。龚翔麟。带得春来,繁花一树迎人笑。柔娥痴小。爱把风筵照。酒地吟场,毕竟西溪好。生香绕。赋归须早。明日呼篷棹。
次韵杜天达见寄。宋代。晁补之。冷屋寒舟两处怀,一封归信隔年开。愁容顿与河冰泮,佳思先随岸柳来。射雉便甘忘我矢,画蛇何怪夺君杯。端知雪里清吟好,未减山阴兴尽回。
华山寺三泉。元代。张雨。寺以华山名,一一灵泉泻。会昌旧文字,毁壁存牖下。往劫莲花开,曷以信来者。
寓江州分司衙随笔五首。宋代。董嗣杲。官榷采山利,朝廷责办重。敛散各有司,设置不为冗。商人突如来,责去不旋踵。閒时不养恬,且绝追胥恐。独慨无依人,心迹徒距踊。何人干共二,望蜀觊光宠。
教授未著作还。宋代。梅尧臣。何以拟君子,云鸿肃羽仪。将过上林苑,先集孝王池。唼藻有余乐,渐磐方得时。野塘归莫晚,白水远连陂。
寄秋怀。宋代。赵蕃。西京刘校尉,上疏引春秋。圣学期深探,明时可妄投。他年王子表,今日古人求。幸甚闻无恙,顿能宽远忧。
郫县春日吟。宋代。吴泳。后霜庭草芳犹茁,承露林花翠欲欹。体认乾元何处是,初春天气早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