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是宋代董嗣杲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吹奏的音调,不明白忧愁的含义,
但我忧愁的心却特别能听到其中的忧愁。
明亮的月光下,吹奏更加苦涩,
我的泪水洒落在羌儿身上。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感受和对内心忧愁的体验。作者听到笛声,虽然不理解其中蕴含的忧愁情绪,却感觉自己的内心与之产生共鸣。月光下,笛声显得更加凄凉,使作者的忧愁更加深刻。最后,作者的泪水洒在羌儿身上,暗示着他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赏析:
《闻笛》以音乐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内心情感的动荡和悲伤。诗词中的笛声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世间的忧愁和苦痛。虽然作者不明白具体的含义,但他能够通过音乐的表达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月明之夜,笛声在寂静中显得更加悲凉,让人倍感忧伤。最后一句中的泪水洒落在羌儿身上,给人一种凄美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痛和无奈之情。整首诗词通过音乐的形象描绘出作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和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思考和体悟。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对音乐的感受和对内心忧愁的体验。通过对音乐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痛苦和无奈的思考,展现了他对情感世界的敏感和对音乐的独特感知。整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和抒情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心远亭听陈公载弹琴。明代。黎民表。阮公操绿绮,梧竹对高閒。白雪流深壑,夕阳明远山。幽襟散物外,馀响出林间。兴到悠然处,披襟未拟还。
登舟客有诵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之句因成一绝。宋代。徐恢。暖风收拾乍晴烟,春水西湖并半船。若使杜陵轻着眼,应言直下是青天。
壬子元日遂安县学讲书齿饮前此四十三年钱建。宋代。孙应时。壁字尘埃四十年,满堂还喜会群贤。是非不用论今昨,礼乐从知有后先。酒外山川如动色,诗成金石迭相宣。分阳令尹强人意,乡饮彬彬更可传。
疏枝冷蕊,腊前时初破。年后才多玉妃堕。问梅轩白发,寂对空株,期三百六十,谁同幽坐。孔方兄善幻,半幅溪藤,貌出缁尘素衣*。当盛暑展图看,据失炎蒸,甚欲摘倾筐三个。又却被、旁人劝休休,怕他日盐羹,凤毛无和。
洞仙歌 对梅。元代。姚燧。疏枝冷蕊,腊前时初破。年后才多玉妃堕。问梅轩白发,寂对空株,期三百六十,谁同幽坐。孔方兄善幻,半幅溪藤,貌出缁尘素衣*。当盛暑展图看,据失炎蒸,甚欲摘倾筐三个。又却被、旁人劝休休,怕他日盐羹,凤毛无和。
中秋后一夕登清心阁二首 其一。宋代。杨万里。昨夜云为祟,今宵月始妍。如何一日隔,便减半分圆。影里偏宜竹,光中不剩天。客来休遣去,我醉正无眠。
又五首。宋代。邵雍。前有亿万年,后有亿万世。中间有寿人,未过百来岁。出口无善言,行身无善珞。徒有人之身,殊无人之贵。
答嘉上人 其一。明代。庄昶。方曲往年聊障面,曾无一语到平生。偶承和尚垂慈念,也及山翁贱姓名。梦醒梅花凭草阁,诗来星斗动江城。老知诗句多随口,不敢吟坛滥结盟。
茉莉。宋代。郑刚中。岭上老梅树,岁晚等风木。霜风吹枯枝,曾有花如玉。茉莉抱何性,犯此炎暑酷。琢玉再为花,承以敷腴绿。怜渠一种香,偏历寒与燠。空庭三更月,酒醒人幽独。有如高世士,含情不虚辱。时於寂默中,至意微相属。鼻观既得趣,就枕便清熟。梦中见灵均,九畹皆芬馥。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宋代。释祖钦。水绿山表,鹊噪鸦鸣。满耳满目,非色非声。既非声色,却作麽生安名,大方广佛华严经。
四老吟和周贵谔四首 其一 老将。明代。邓云霄。百战清胡塞,廿年归汉关。乞身辞北阙,赐第傍南山。铁券勋名远,金丹日月闲。还闻奉朝请,剑履近龙颜。
五月七日南堂见杨花。宋代。周紫芝。柳深何处可藏鸦,窗绕长廊绿暗纱。造物惜春知有意,薰风时一度杨花。
惜分飞 富阳僧舍代作别语赠妓琼芳。宋代。毛滂。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慈湖中流遇大风舟危甚食时风止游灵岩寺。宋代。张耒。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闲。从今要见庐山面,画作屏风静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