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金之一邓牧心叶去文皆羽化山中。元代。仇远。独居学道坐柘禅,鹿豕交游七十年。能以幻躯当雨雪,终无虚腹坐神仙。平生文字知谁爱,老死山林绝可怜。他日钱塘耆旧传,三高宜入画图传。
《闻金之一邓牧心叶去文皆羽化山中》是宋代仇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孤独修道者的生活,他长期居住在山中,与鹿和豕为伴,度过了七十个寂寞的年头。他能够以虚幻的身躯承受风雨和雪,最终成为了无需再进食的神仙。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孤独修行者的景仰和敬佩。他被这位修行者超越了尘俗的生活和物质的追求所感动。通过仇远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修行者在山中的宁静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诗中也反映了修行者的坚持和奉献。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但对他的文字付出的关注和欣赏却很少。他选择了在山林中度过余生,远离尘嚣,虽然这样的选择让他在世俗中被遗忘,但却使他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和升华。
最后两句描绘了修行者的名声长存。诗人预言,将来有钱塘耆旧之人传颂修行者的事迹,并将他的形象描绘在画中,让后人能够欣赏他的伟大和高尚。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修行者的高尚品质和超凡境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修行者的景仰和敬佩。通过描绘山林的宁静和修行者的坚守,诗词给人以深思和启迪,让人反思尘世中的价值与意义。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故人归猎图。唐代。王英。猎罢阴山薄暮归,绕鞍雉兔马行迟。风高不敢鸣笳鼓,只恐防边汉将知。
香山寺。宋代。刘克庄。佛废何关儒者事,要知开创亦辛勤。居人公拆纯椤柱,巨室深藏旧记文。钟已毁楼移出寺,石犹镌字徒为坟。吾诗句句通阴骘,安得檀那子细闻。
南乡子。宋代。晏几道。小蕊受春风。日日宫花花树中。恰向柳绵撩乱处,相逢。笑靥旁边心字浓。归路草茸茸。家在秦楼更近东。醒去醉来无限事,谁同。说著西池满面红。
湖风不顺。宋代。郑清之。推篷滉漾失船踪,万顷玻瓈在沌东。政恋湖光挟山色,知心龙伯赠横风。
过开山。宋代。李师中。济南南去路,岭壑几千盘。一水来回过,乱山前后看。角声孤戍迥,人影夕阳宽。何处闻鸡犬,孤村树色寒。
秋游隙溪,饮草亭作。清代。林占梅。修篁簇簇连沙汀,秋色苍然来草亭。岩云片片忽飞去,送到群峰入眼青。杖头幸有百钱挂,村沽饮共桑麻话。曲涧清泉鸣似琴,平林冷淡秋如画。樽前畅饮杯复杯,陶然诗兴酒边来。吟秋步入菊畦去,寒香插鬓笑颜开。人生自古贵行乐,明朝还把游山约。数声牧笛催人归,前村已上如钩月。
和弟一贞。明代。陈复。吟老梅花岁欲徂,坐看桂月夜来初。相思颜色忽相见,接得平安一纸书。
答琼州李贰守。明代。张弼。长帽仙翁海外归,乾坤随处更忘机。阿媻饶舌论春梦,老子从知梦亦非。
春词 其二。宋代。谢逸。午睡醒来炷晚香,麝煤冉冉袭衣裳。垂杨莫道无才思,故遣飞花入洞房。
清隐堂为徐清隐赋。元代。凌云翰。清隐之堂何所奇,赤岸气接银潢湄。德公岂无刘表叹,孺子亦有陈蕃知。不独丘园事高尚,况复河水清涟漪。小篆有文人解读,月下凤管应曾吹。
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平入声。唐代。皮日休。先生何违时,一室习寂历。松声将飘堂,岳色欲压席。弹琴奔玄云,劚药折白石。如教题君诗,若得札玉册。
南中县令。唐代。裴说。寂寥虽下邑,良宰有清威。苦节长如病,为官岂肯肥。山多村地狭,水浅客舟稀。上国搜贤急,陶公早晚归。
寄姚司马。唐代。张说。共君春种瓜,本期清夏暑。瓜成人已去,失望将谁语。裛露摘香园,感味怀心许。偶逢西风便,因之寄鄂渚。
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唐代。陆希声。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