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瞻甫同访际书记

与瞻甫同访际书记朗读

《与瞻甫同访际书记》是宋代胡仲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销闲寻静处,古寺与居同。
坐语僧窗日,行吟塔树风。
香随檐蔽化,句到葛藤空。
未必西来者,能知一苇功。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胡仲弓与瞻甫一起游览一座古寺的情景。他们在这个宁静的地方度过闲暇时光,与僧人对话,或坐或行,在庙宇的窗前聆听鸟鸣和阳光的声音,或者在塔下吟咏感受塔树的微风。香烟随着屋檐的风吹散,诗句随着葛藤的空虚荒芜而飘来。作者认为来到这里的人也许并不一定能够领悟其中的妙处,只有真正懂得修身养性的人才能理解一根苇草的功用。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描绘与朋友一同游览古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对修身养性的思考。

首句"销闲寻静处,古寺与居同"以平静的语气开篇,表达了作者寻找宁静之地来消磨闲暇时光的愿望,古寺成为他的选择之一,与自己的居所相伴。

接下来的两句"坐语僧窗日,行吟塔树风"将读者带入了具体的场景,作者或坐在僧人所在的窗边与僧人交谈,或在行走中吟咏,感受着塔树微风的触动。这些细致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在这个宁静环境中的愉悦和心灵的净化。

接着的两句"香随檐蔽化,句到葛藤空"运用了隐喻手法,表达了瞬间的变化和虚无。香烟随着屋檐被风吹散,诗句则随着葛藤的空虚而来。这里的意象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着人世间的事物都是瞬息即逝的,一切皆是空幻。

最后两句"未必西来者,能知一苇功"则是作者的议论之处。作者认为并不是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够领悟其中的意义,只有真正懂得修身养性的人才能理解一根苇草的功用。这里的"一苇功"象征着内心的修炼和追求,只有具备一颗纯净的心灵,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

整首诗以自然、宁静的氛围,通过细致的描写和含蓄的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修身养性以及人生意义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了一种静谧、深思的感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追求内心平静和心灵净化的美好意境。同时,诗中对人生境遇和人性的思考也引发了读者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激发了对修身养性的追求和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胡仲弓朗读
()

猜你喜欢

忽尔危关豁,群然众岭低。山连雁门外,地出井陉西。

乱石淹人迹,层冰怯马蹄。相逢故乡客,灯下手重携。

()

自拨香弦按紫檀。曲向谁弹。泪向谁弹。蜀茶花底小红栏。

去为谁难。住为谁难。

()

自分寒灰即溺馀,非君那得更吹嘘。穷交义重千金许,疾吏情深一上书。

大麓阳飙回宿草,岷江春水下枯鱼。丁宁未忍津头别,此去防身计莫疏。

()

新绿飘烟约画叉。一丝凉雨冷苕华。浅芜幽暗隔窗纱。

湘梦惊抛兰信袁,絮痕影挂柳风斜。双鱼依旧渺天涯。

()

杨梅酿丹液,荔枝流玉浆。晶丸与紫颗,信美均甘芳。

翻思故乡味,难与分低昂。惟轮猩壳艳,一一豳朱房。

()

夕阳来古寺,秋满梵王宫。塔影澹横水,钟声寒在空。

扫云僧借榻,飞月鹤开笼。小话出门去,前村灯火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