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临清堂二首

方氏临清堂二首朗读

《方氏临清堂二首》是宋代马廷鸾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方氏临清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清静宁和读书的向往与热爱。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割取风烟归此堂,
尘缨更好濯沧浪。
青山屋上下流水,
永日翻书乐未央。

第二首:
杉松深处独沉吟,
廊下闲行几度寻。
白石砌成青草地,
一帘幽梦梦初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方氏临清堂为写景,表现了作者对安静、宁谧的环境和读书的喜爱之情。

第一首诗,作者描述了清静宁谧的堂院,将风烟割取带回堂中,更好地享受清新的氛围。尘缨指的是读书时翻动书页时产生的微尘,濯沧浪意为洗涤心灵之处。青山屋上下的流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流动的时光。永日翻书,表示作者乐此不疲,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丝毫不感到疲倦。

第二首诗,作者置身于杉松深处,独自沉思吟咏。在廊下闲行,不时地寻找心灵的栖息之所。白石砌成的青草地,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最后一句“一帘幽梦梦初醒”,表达了作者仿佛从一个幽梦中初醒,犹如置身于诗词的世界中。

这首诗通过清静的堂院、流动的水、翻动的书页等景物,将读书的乐趣与宁静的环境相结合,表现了作者对于清静宁谧环境和读书的向往和喜爱之情。通过诗意的描绘和赏析,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读书和静谧环境的热爱,并由此引发自己对于内心宁静与追求知识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马廷鸾朗读
()

猜你喜欢

白沙漫漫风肆威,白沙道上行人稀。
征衣摄叶马力微,问胡不归驱以饥。
浮家洞庭书未来,肠九回兮朝莫思。
莫投道店鸡已栖,一杯自慰无嫌醨。
()
蹙缩饥肠与世违,崚嶒折屐到云扉。
丹砂不逐飞仙去,白叠甘从佞佛归。
()
似玉仙人,三载相见,西湖清客。
撷不碎、一团和气,只伊消得。
雪里水中霜态度,腊前冬后春消息。
看帘垂、清昼一张琴,中间著。
()
道上疏梅花一树。
人去人来,不管流年度。
闲过南_同散步。
东风为我吹香去。
()

非岳不言岳,此山通岳言。高人居乱世,几处满前轩。

秀作神仙宅,灵为风雨根。馀阴铺楚甸,一柱表吴门。

()

山中遗老彫零尽,太息于今复数谁?东郭幽人频曳履,南冈诸子总能诗。

夜窗灯影分书幌,午榻茶烟飏鬓丝。何处令人发深省,永明湖上立多时。

()

幽邃隔尘境,峥嵘邻帝居。庭槐郁青翠,窗竹荫扶疏。

剪绯花傍槛,漱玉泉绕除。眷惟翰苑清,奚翅夏屋渠。

()

百顷芙蓉水满堤,绮窗只在画桥西。羊车薄暮过湖曲,惊起鸳鸯不并栖。

()

濂溪雅爱莲,程子乐观鱼。
生机不停息,天理原平铺。
美人湖上来,挹绣天东隅。

()

北阙辞天子,南山隐薜萝。

()
秋至忆兄弟,萧萧木落初。
如何去乡国,不见有音书。
漂泊全无定,存亡半是虚。
风尘几时靖,还似昔同居。
()

胎仙本是仙家物,长与群仙作伴閒。何日传书双渡海,误将形影落人间。

()

紫陌夜来雨,南山朝下看。戟枝迎日动,阁影助松寒。

瑞气转绡縠,游光泛波澜。御沟新柳色,处处拂归鞍。

()

玉貌兮婵娟,联翠袖兮风前。望翠华兮已远,临湘水兮凄然。

凤不来兮岁阑,秋气肃兮空山。倚枫江兮惆怅,泪染竹兮斑斑。

()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