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

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朗读

《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身遭遇和国家命运的思考与忧虑。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平生学屠龙,终乃成履豨。
国亡身未殡,戮死竟何如。
衣带日以缓,鬓发日以疏。
晨风怀苦心,不能高奋飞。
独抱三圣易,终焉老吾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思考为主题。诗人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巧妙地将自身的遭遇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首先,诗中提到了“学屠龙,终乃成履豨”。这句话暗示了作者一生的奋斗和努力,意味着他曾经怀揣着屠龙的志向,但最终只能满足于成为履豨的平庸。这里的“屠龙”可以理解为追求卓越和伟大的理想,而“履豨”则代表了平庸和现实的牵制。

接着,诗人提到了“国亡身未殡,戮死竟何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衰败和个人命运的担忧。国家的灭亡使得诗人感到无助和绝望,他思考着即使个人牺牲也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这种无奈和困惑使他感到沮丧。

随后,诗中描绘了衣带渐松、鬓发逐渐稀疏的景象。这种形象的描写不仅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衰老和力量的衰退。作者深感时光的流转与个人命运的渐行渐远。

最后,诗人描述了自己怀抱着“三圣易”的心情,却无法高奋飞。这里的“三圣易”指的是儒家经典《易经》中的三个圣人:文王、周公和孔子。诗人以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儒家传统和理想的怀念和承诺,但却感到力量不足,无法实现自己的追求。最终,诗人以“老吾庐”作为诗的结尾,寓意着他将终老在自己的茅屋之中,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整首诗运用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通过个人遭遇折射出国家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衰败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忧虑。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理想追求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无力感,展现了一种深深的忧伤和无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建立幢,立宗旨,语默风云处处是。
莫言止道有曹溪,失汝元常何益利。
()

风冷冷,月堂堂。风吹妾心苦,月照妾心忙。夫君万里戍边塞,紫骝铁甲淩清霜。

霜清露重草且黄,君寒谁为捣衣裳。捣衣捣衣夜未央,月前对影空彷徨。

()

大雅久寂寞,吾徒今合并。飞扬二三子,响往五先生。

问水有遗胜,蹑尘寻旧盟。盘墩常左右,坛坫复经营。

()
外事因慵废,中怀与静期。
寻泉上山远,看笋出林迟。
白石磨樵斧,青竿理钓丝。
澄清深浅好,最爱夕阳时。
()
山水清音屡见招,经丘寻壑尚逍遥。
宅门南北双桐木,篱径高低万菊苗。
特创小亭观藓石,待穿枯沼架茅桥。
忽思万事皆虚幻,何苦空将百虑焦。
()

城边水色静春茅,苑外莺啼拂露梢。万户烟花临复道,九天宫殿锁南郊。

霓旌夜发清溪绕,彩仗晨飞碧树交。身到钧天浑不解,坐闻仙乐下云旓。

()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
东邻安得如渠白,西域何曾有许香。
苏二聪明真道著,杏花恐不敢承当。
()

短策柴门下,淮西月正高。疏槐凉石磴,清露泫林皋。

偃蹇群书积,浮沉薄宦劳。非君好幽事,谁更问蓬蒿。

()
去年新柳报春回,今日残花覆绿苔。
溪上有堂还独宿,谁人无事肯重来。
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
懒不作诗君错料,旧逋应许过时陪。
()

涧谷流秋水,楼台入暮寒。连城遭雨积,一日得泥乾。

利剑青鲨室,名驹白铁鞍。回头栖隐地,风树响珊珊。

()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枝杨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古人聊自遣,此语总非真。
学问多奇字,观书少斫轮。
何时策杖屦,共醉秣陵春?
()

吏部能开衡岳云,坡仙曾借海宫春。莲峰清晓忽自献,二公何人予何人。

()

巩树烟月上,清光含碧流。且无三已色,犹泛五湖舟。

鹏息风还起,凤归林正秋。虽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

()
行路悠悠自有诗,君行况乃暮秋时。
复萌鄙吝疏黄宪,都尽利名亲紫芝。
()

窗涵月影,瓦冷霜华,深院重门悄。画楼雪杪。谁家笛、弄彻梅花新调。寒灯凝照。见锦帐、双鸾翔绕。当此时、倚几沈吟,好景都成恼。
曾过云山烟岛。对绣襦甲帐,亲逢一笑。人间年少。多情子、惟恨相逢不早。如今见了。却又惹、许多愁抱。算此情、除是青禽,为我殷勤报。

()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
荪之得兰,其道匪难。
扶吾病起,如珠在盘。
一兮二兮,自看谁看。
()
一片轮囷迹严存,无心出岫瑞腾坤。
不随风雨轻舒卷,触石凝然正性根。
()
纤纤不绝林薄成。
涓涓不止江河生。
事之毫髪无谓轻。
虑远防微乃不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