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伯寿墨梅

题高伯寿墨梅朗读

《题高伯寿墨梅》是宋代诗人胡仲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才见梅花喜溢眉,
无声诗索有声诗。
自从即墨移来种,
莫辨南枝与北枝。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梅花盛开的景象,诗人以寥寥几句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梅花虽然没有声音,但它却能引发出丰富的联想和表达,这种无声的韵味就是有声的诗。诗人通过描述梅花的生长环境,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梅花的痴迷和赞美。首句"才见梅花喜溢眉"以朴素的描写手法,表达了诗人在看到梅花时喜悦的情感。"溢眉"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的样子。

接下来的两句诗"无声诗索有声诗"是对梅花的一种隐喻。梅花虽然没有声音,却能在人们心中唤起丰富的联想和感受,这种内心的共鸣就是有声的诗。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入思考和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

最后两句诗"自从即墨移来种,莫辨南枝与北枝"描写了梅花的来源和特征。即墨是一个地名,诗人可能是指梅花从即墨地区移植到其他地方。"南枝与北枝"则表达了梅花的繁衍生息,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梅花都能生长茂盛,难以区分其所属。

整首诗词以简短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诗歌的理解。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梅花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胡仲弓朗读
()

猜你喜欢

高郎櫑具映峨冠,沈燎茶铛一室安。
游刃圣经千载计,即今长铗未须弹。
()
农事初兴未苦忙,且支漏屋补颓墙。
山歌高下皆成调,野水纵横自入塘。
()

红牙频拍,锦筵乍启。夜厌厌、灯晕星河碎。记听歌声,曾隔院、催人梦起。

蓦相逢、碧纱窗里。遥山横黛,晚云簇髻,剪瞳人、一双秋水。

()

房杜王魏之子孙,虽及百代为清门。骏骨凤毛真可贵,

冈头泽底促足论。去年江上识君面,爱君风貌情已敦。

()

晓风吹散碧天云,日上长空景象分。寂照含虚无内外,当明一句若为论。

()
山鸦营巢欲哺儿,晴杏拆早先离披。
盘回一径穿碧绦,谷口数家耕水湄。
()

贵贱命所定,贤愚习乃成。德以穷困立,知由忧患生。

五鼎非所重,一瓢非所轻。落落天地间,圣哲垂其名。

()

妍颜照影铁泉流,一度临流一度羞。云鬓变霜心已碎,病躯山外更何求。

()

仙去还留迹,云深路不迷。洞门长寂寂,瑶草自萋萋。

探历龙编远,何年鹤驭归。漫游松鸟共,回首夕阳低。

()

九斿飐晴风,缀锦帱行殿。从官密于云,子更目如电。

蹑足附子语,吾视子成

()
交情早已有何蕃,为我扬声梁楚间。
秋暮姑苏身自到,春来行李处犹难。
十年为客思新切,一第从人奏凯还。
莫笑衰翁频镊鬓,雕虫更拟入贤关。
()
蓼花红淡苇条黄,洛岸秋晴夕照长。
雪羽褵褷立倒影,酒旗摇曳出篁。
云边雁断湖边月,圩上人牵水上航。
输与能诗王主簿,每行吟得好篇章。
()

仲冬风日凄,朔气来边窍。拥炉闭小轩,独玩贞元妙。

寒梅放旧枝,吾琴理新操。不是怨梅花,漫作江南调。

()
一春湖上看花枝,看到青青杏子肥。
家在江南身在浙,年年生日未曾归。
()

残生有今日,一醉得清风。
想见羲皇上,人人此乐同。

()

默默心难忍,嘐嘐尤多随。寡尤甚独难,三缄真良规。

废书智不益,观书有余师。上下数千载,了了寸心知。

()

昔作树头花,今为冢中骨。

()
奔鲸甫息波,猘子还吠雪。
忧端压不住,耿耿及明发。
师费辄千金,粮储亡三月。
智哉陶士行,先贮头与屑。
()
梁启超

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子。

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相对向、斜阳凄怨。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忍抛得,泪如线。

()
喜韶景才回,章台向晓,官柳舒香缕,正和烟带雨,遮桃映杏,东君先与。
乍引柔条萦路。
娇黄照水,经渭城朝雨。
翠惹丝垂,玉阑干风静,轻轻搭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