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喜罢和籴

戊午喜罢和籴朗读

《戊午喜罢和籴》是宋代姚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到处相思虎政苛,
设官本意果如何。
民今不足将谁足,
籴本名和岂是和。
一例冉求增聚斂,
几人阳子拙催科。
昨来投劾归欤者,
到底贤声却不磨。

诗意:
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对于朝政的不满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诗中通过描绘“相思虎政苛”的局面,表达了政府设立官职的初衷与实际情况的不符。人民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政府的措施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诗人进一步批评了官吏的贪婪和奸佞,他们滥用权力,对人民征收苛重的赋税,使人民生活更加艰难。最后,诗人对于投诉和弹劾的结果表达了失望,贤才的声音未能被重视和采纳。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通过使用象征性的词语,如“相思虎政苛”和“冉求增聚斂”,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政府和官吏的批评。他用“相思虎政苛”形容政府的严酷政策和统治方式,表达了人民对于失去自由和幸福的思念之情。而“冉求增聚斂”则揭示了贪污腐败的官员对人民的榨取和剥削。

诗人通过对政府和官员的批评,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关切。他关注人民的生计和幸福,呼吁政府聆听民意,改善施政,减轻人民的负担。然而,诗人对于投诉和弹劾的结果感到失望,表明贤才的声音往往难以被政府所接纳。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对政治现象的批评,使得这首诗词在表达真实感受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总的来说,姚勉的《戊午喜罢和籴》通过对政府和官员的批评,抒发了对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愤怒之情,同时呼吁政府关注人民的生计和幸福,改善施政。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宋代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姚勉

姚勉(1216~1262),乳名二郎,学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古天德乡(今江西宜丰县新庄镇)灵源村人。宋嘉定9年(1216)生,初生时,曾被弃之山野雪地,故其成年后自号“雪坡”以志不忘。...

姚勉朗读
()

猜你喜欢

问柳寻花出帝畿,新题留别写乌丝。何愁浙水无薇蕨,真信严光是伯夷。

去棹快经霖雨后,计程刚到暮秋时。乌纱白葛严州路,祇恐山灵讶到迟。

()

过腊山微雨,开正两震雷。渐南风土异,伤早岁时催。

放逐渔翁问,淹留漂母哀。馀寒附烟火,尚有复燃灰。

()
玉楼初见念奴娇。
无处不妖饶。
眼传密意,樽前烛外,怎不魂消。
西风明月相逢夜,枕罩正凉宵。
()

道义年来胜,幽居兴倍长。

望随愁共远,懒与事相妨。

()

公车待诏出长安,曾记青尊共岁寒。逸足自言千里易,高栖犹借一枝难。

西园地僻携琴至,北极天遥倚剑看。自是郑庄能爱士,肯教词赋滞儒冠。

()
送分迎至苦匆匆,壁立萧骚肯叹穷。
四海交游存想外,十年奔走乱离中。
生平不作今人调,尔辈焉知国土风。
自觉近诗如死树,傍无枝叶更心空。
()
风韵彻。
满架平平铺雪。
贾女何郎盟共结。
睡浓香更冽。
()

种竹南墙阴,竹生皆北向。
苟非阳在北,竹性安可强。
乃知就阳意,草木皆有情。

()

似敛还舒嫩觉羞,隋堤如为古今忧。翠尖管取传春意,莫向长亭管别愁。

()

白衣苍狗暗还明,造物何心听改更。
雨足龟鱼方得计,日高蛙黾自消声。
浮溪荇带罗初展,粘壁虫书字不成。

()

蛾蕊颦深,翠茵蹴浅,暗省韶光迟暮。断无情种不能痴,替消魂、乱红多处。

飘零信苦。只逐水、沾泥太误。送春归、费粉娥心眼,低徊香土。

()

独往吾何有,狂痴世所怜。一身书蠹后,万事酒杯前。

礼乐从先进,交游附少年。昨来益自喜,信口野狐禅。

()
周纲既季宣王作,提剑挥呵天地廓。
朝来吉日差我马,夜视云汉忧民瘼。
桓桓方召执弓钺,蔼蔼申韩赐圭爵。
北驱猃狁走豺狼,南伐淮夷斩鲸鳄。
()

阴雨无情阻客程,驱车破晓出山城。莫愁前路无相识,无数青山带笑迎。

()

一阶芳草茸茸绿,乱飞蛱蝶无人扑。欲摘小蔷薇,嫌他棘刺衣。

昼长停绣谱,私共双鬟语。心怯越梅酸,只将纤手抟。

()

远望高峰好,残晖半照临。山岚晴杳蔼,春树影萧森。

绿䯻烟中见,青屏雨后深。此间有真趣,顿尔息机心。

()

剪烛为欢夜雨前,易州酒媚越归船。赏花限展还三日,瀹茗瓶开第一泉。

稍歇吹弹因说剑,不妨谐谑亦参禅。怕闻人与春俱去,起拂离歌奏别弦。

()

一片轻帆背夕阳,望三峰拜七真堂。天寒夜漱云牙净,

雪坏晴梳石发香。自拂烟霞安笔格,独开封检试砂床。

()
卒风暴雨,鼓荡无前。
石裂崖崩,回避不及。
总教丧尽生涯,方见时清道泰。
功不浪施。
()

罗浮旧侣,仙迹曾栖,一剪洞云溜碧。花迷试梦,橘蠹淹秋,怡好舞衣藏得。

问匆匆、粉怨香愁,情丝因谁暗织。壁镜分明,可念春来消息。

()

穹窿一窍与天通,瑞蔼祥光满洞中。忽听凤笙声彻处,五云缭绕驾回龙。

()

西林有胜缘,行乐荷苍天。社会怜今日,霞栖愧老年。

芳尊余自醉,白雪尔名传。况值新秋候,高斋益爽然。

()

一峰天柱象昆仑,圣武开基百世尊。庙貌辉煌茂剑舄,尘氛荡涤辟乾坤。

赤龙遐举云留影,石马宵趋汗渍痕。赫濯声灵通僾肃,春秋霜露感长存。

()

帷灯聚先民,顾影徒侣稀。空坞人迹少,月黑虎夜归。

往来雪浪中,沧洲一布衣。桑乾不可渡,岁序心事违。

()

张公养得三个儿,长大不知谁立志。呼来月下同踪由,眼睛个个皆相似。

()
大机圜应脱名模,极目风光满帝都。
昨夜酒楼春洞晓,当头彻见大毗卢。
()
三载居邻县,得闻金玉音。
路遥相见少,道合受知深。
已矣瓜时戍,悠哉魏阙心。
归舟望不及,白日隐寒林。
()
我闻大隋名,梦寐犹记录。
得檄天彭道,喜气和可掬。
出城六十里,崎岖转江曲。
山门忽斗上,危步依筇竹。
()

宫臣侍侧近炉熏,衣上龙乘五绣云。鸣玉锵金俱鼎食,早思偃武与修文。

()
十载交期晚益亲,弦歌尤喜政声新。
倦游偶是临邛客,索价惭非少室人。
旅舍谁惊五浆馈,官梅初见一枝春。
挂帆明日归苕霅,从此诗筒莫厌频。
()
璧月香云,小院重门。
办诗愁、多是黄昏。
梨花淡淡,柳絮纷纷。
对古铜炉,神品画,靓妆人。
()
踆乌不傍飞,斂景下蒙谷。
征途险在前,而况车折轴。
夸父追羲和,欲挽丹砂毂。
意远力不任,化作邓林木。
()

美兹高会,凭城临川。峻墉亢阁,层楼辟轩。远望长州,近察重泉。

郁郁繁林,荡荡洪源。津人思济,舟士戏船。得厕大欢,屡蒙宾延。

()

天公无计奈此老,时复致之拴索间。寄语故人休念我,幸因王事得游山。

()

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微。经声在深竹,高斋独掩扉。

憩树爱岚岭,听禽悦朝晖。方耽静中趣,自与尘事违。

()

只作幽探计,如来与證明。出门皆黛色,入寺有泉声。

酒似溪光嫩,身如云影轻。閒官无别侣,头白旧方情。

()

近午犹高卧,小车说到门。披衣迎好客,问妇有清尊。

市远盘餐少,秋深松菊繁。文章与出处,身外不须言。

()

荒僻阡南路,劳君几度行。云霓因旱望,草木向春生。

宪度驰声远,诗怀到骨清。海山聆妙曲,安得不移情。

()
身衣六铢衣,笑折琼林花。
岂知人间世,有人服苧麻。
()
源里人家太古时,争为鸡黍款渔师。
下山莫向城中说,第一休教太守知。
()

吾祖牧临汝,滞讼清公庭。胥吏退雁鹜,疏帘挂寒厅。

鼓角唤幽梦,草色池塘青。双旌引五马,驾言出郊坰。

()

朝游北城东,回首见修竹。下有朱门家,破墙围古屋。

举鞭叩其户,幽响答空谷。入门所见夥,十步九移目。

()

囊无杨震四知金,手种桓温柳十寻。残菊傲霜如恋客,栖鸦带日自投林。

间来曝背犹堪献,惊起冲寒苦未禁。梦绕故园春事里,烟波门巷落花深。

()

楼船兀坐水连天,遥望波光思渺然。山色有无江水外,涛声断续岛洲前。

喜看南海归琛赆,犹惧东夷起燧烟。刁斗击残头上月,枕戈空自夜无眠。

()

冬之季月,月及上弦。太康书来,慰此皤然。并其成法,别为一书。

敏而有术,使我嗟吁。考其大指,官之楷模。官守其约,事总其要。

()
日轮亭午汗珠融,谁识南讹长养功。
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
()
清樽连日话辛酸,正为中年作别难。
二十年间嗟契阔,八千里外得团栾。
湖山觉梦俱萍迹,风月题诗遍锦宫。
一舸输君已仙去,微吟空所屈平叹。
()

菖蒲初泛舟中绿,甘荔新传席上丹。千里月来今夜共,百年壶送此杯宽。

江云独纵南州远,剑气双侵北斗寒。酒罢不禁还秉烛,楼头容数四更残。

()

贫有清风明月,富无红粉膏脂。
子午凤朝元始,去来雷电相随。

()
少陵长被花为恼。
况是梅花非草草。
临歧争奈不吟诗,此度诗人宜可老。
诗成莫惜尊罍倒。
()
露下百草变,凄凄天地秋。
亦如中年客,玉颜安可留。
山鸣迅商激,水涸行潦收。
恩方改团扇,意复存弊裘。
()
后乎吾来,先乎吾往。
当往之初,殊不相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