霅陇归别庵僧。宋代。卫宗武。弥月分僧榻,翛然与世违。何妨随地隐,恨不载山归。迹与风帆远,秋随春絮飞。何当泉石畔,岁岁得相依。
《霅陇归别庵僧》是宋代卫宗武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弥月分僧榻,翛然与世违。
何妨随地隐,恨不载山归。
迹与风帆远,秋随春絮飞。
何当泉石畔,岁岁得相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侣离开庵堂归隐山林的情景。诗人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离开尘世的向往和隐居的愿望。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弥月(满月)时分,僧人离开僧床,离世俗的喧嚣和纷扰。他远离尘嚣,与世隔绝,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随心所欲地隐居在山间,但恨不得能够把山景一起带回。
第三句将诗人的行迹与风帆的远游相比,抒发了他追求自由自在的心境。无论是行船还是行走,都有着远行的趋势,而秋天和春天的飞絮随风飘舞,形容了时间的流转和变迁。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泉水和石头为伴,岁月年复一年,与大自然相依相伴的愿望。泉石是山林中的常见景物,也象征着恒久不变的宁静和坚固。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抒发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尘世的愿望。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与大自然相融的向往。这首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对离世的渴望,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的精神风貌。
卫宗武约公元?年至一二八九年字洪父,(一作淇父)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淳佑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官闲居三十余载,以诗丈自娱。宋亡,不仕。宗武著有《秋声集》八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
卫宗武。卫宗武约公元?年至一二八九年字洪父,(一作淇父)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淳佑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官闲居三十余载,以诗丈自娱。宋亡,不仕。宗武著有《秋声集》八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
和范待制秋兴。宋代。陆游。山泽沉冥气尚豪,鬓丝未遽叹萧骚。已忘海运鲲鹏化,那计风微燕雀高。万里客魂迷楚峡,五更归梦隔胥涛。故知有酒当勤醉,自古宁闻死可逃?
金刚随机无尽颂·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宋代。释印肃。杯涵落广弓,疑蛇病腹中。一切著眼坏,谁肯学真空。
蔡州路中作五首寄都下 其二。宋代。刘攽。雨湿城南辇路沙,归鞍蹀躞喜还家。病躯复作南州守,空使离忧两鬓华。
送叶景良知严陵。宋代。张镃。千古风高爷钓台,朱轮新拥得通才。政声易报长安近,家学知从霅水来。半载依仁言恨别,双鱼传信肯慵开。分携强饭休频祝,锋召需贤定挽回。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宋代。晏殊。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次韵吉父曾园梅花 其一。宋代。韩驹。路入君家百步香,隔帘初识汉宫妆。只疑梦到昭阳殿,一簇轻红绕淡黄。
水调歌头(戊戌迓客回程至松江作)。宋代。丘崈。小队拥龙节,三度过鲈乡。烟波万顷,_纹轻皱湿斜阳。何处渔舟唱晚,最是芦花风断,欸乃一声长。矫首望空阔,逸兴堕微茫。笑尘缨,何日许,濯沧浪。天随甫里,相寻无处一凄凉。曾把水光山色,收入烟蓑短艇,胜世作清狂。举酒属公子,富贵未渠央。
闰七月二十日侍知府寺簿先生为石鼓山向园之。宋代。赵蕃。晦翁守南康,政成有余暇。驾言山之中,于日非聊假。紫霄作重阳,白鹿见图画。闻之几向风,恨不款段跨。今年五溪归,迩日三湘役。先生喜其至,舍以江亭阔。频能枉高轩,人骇非重客。那知先生意,于此自为德。兹日复何日,休沐著甲令。先生重过之,俱款石皷胜。西溪命题字,东岩俾开径。既除古莓苔,又索贤名姓。已焉兴未休,棹舟放中流。西风未却暑,一雨方回秋。僧坊远莫至,隐墅近得留。宁同岘山辈,不异舞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