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林同年见寄。宋代。方岳。水圣山城几往来,雪鸥亦怪面生埃。径归不为麒麟楦,多病竟孤鹦鹉杯。老子地寒余草迳,广文官冷合兰台。山居美不堪持赠,云湿堕樵羹芋魁。
《次韵林同年见寄》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水圣山城几往来,
雪鸥亦怪面生埃。
径归不为麒麟楦,
多病竟孤鹦鹉杯。
老子地寒余草迳,
广文官冷合兰台。
山居美不堪持赠,
云湿堕樵羹芋魁。
中文译文:
圣山城的水,我常常来往,
雪鸥却对我生疏起尘埃。
回到家中不穿华丽的鞋履,
常病困而孤单,像一只鹦鹉杯。
老子的地方寒冷,只剩下枯草小径,
官场冷漠,合作的机会也稀少。
山居的美景无法送给别人,
云雾湿润,使得樵羹和芋魁也变得黯淡无光。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方岳在山城中的生活和自身的困境。诗中以水圣山城为背景,描绘了作者与这个地方的熟悉与陌生感。雪鸥对作者产生了疏离感,象征着他对环境的陌生和孤寂。回到家中,作者选择不穿华丽的麒麟楦鞋履,表达了他对物质享受的淡漠态度。同时,他也承认自己多病困扰,孤独如同一只鹦鹉杯。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作者所在的地方寒冷荒凉、官场的冷漠以及山居美景的无法传达给他人等情景,传递出一种无奈和失望的情绪。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的生活环境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现实的冷漠和无奈。作者选择了山居生活,追求简朴自然,但他也面临着孤独和困境。诗中的寒冷、冷漠和失落情绪,与山居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苦闷。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自身境遇相映衬,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思想和情绪。这首诗词的主题并不是浪漫的山水景色,而是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境遇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无奈。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方岳。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车左铭。两汉。崔骃。虞夏作车,取象机衡。君子建左,法天之阳。正位授绥,车不内顾。尘不出轨,鸾以节步。彼言不疾,彼指不躬。渊览于道,永思厥中。
摸鱼儿六首 其三。清代。项鸿祚。问何年移根太液,冰姿隔断尘土。轻笛塘外鸣珂散,吹尽柳堤残暑。天澹泞,逗叶叶、新凉扇子湖边雨。瀛洲尺五,是彩仗分红,宫沟沁绿,香影漾帘户。凌波去,按彻霓裳卷舞,无言解笑人否?碧筒冷注葡萄酿,中有九重仙露。留客处,任醉折、花枝容我闲鸥鹭。桥湾信步,并几个蜻蜓,一丛紫蓼,写入晚晴赋。
雪中狂言五首。宋代。张耒。我家中州食嗜面,长罗如船硙如电。烂银白璧照中厨,膳夫调和随百变。江乡种麦几数粒,强进腥鱼蒸粝饭。雪深麦好定丰登,明年一饱偿吾愿。
女冠子 其一 庚午送灶。清代。王闿运。年年箫鼓。总是宜家儿女。闹深宵。酒薄寒犹在,香轻春共摇。饔飧何日了。车马不辞劳。消受饧糕粥,更鏖糟。
依韵和刘原甫舍人杨州五题其二竹西亭。宋代。梅尧臣。结雨竹西若若川,杨州歌吹思当年。刘郎若向风前唱,梦入青楼事惘然。
奉和王继学怀济南旧游四首 其一。元代。范梈。前辈风流逐断澌,济南旧录故人诗。遥知灵运初游日,正是元方后载时。青社寥寥成异物,丹丘皛皛属遐思。壮年易动离居感,缱绻花前金屈卮。
为转庵寿二首 其一。宋代。许及之。却喜漳南解秩归,天教慰藉老朋知。巷南巷北游从旧,浙右浙东赓唱诗。上阁有题皆得和,西湖无路可陪时。年颜相去追随得,难老如公寿更颐。
次韵石用之易安斋。宋代。张嵲。尘缨脱得片时闲,未见弥天释道安。薜荔半崖双屐齿,沧浪何日一纶竿。地能容膝皆堪处,心对回光未易看。试问老僧安底事,不知人世有悲欢。
游西山玉泉池。明代。黎民表。圆渟知异脉,方折纪灵踪。濯月金规满,含风石镜融。平湖隐作浪,曲涧泻为淙。一入昆明去,千秋照绮栊。
题何司历梅 其二。明代。杨士奇。大庾关头第一枝,会稽笔法几人知。疏影清香坐相对,君平初是下帘时。
梁溪舟宿闻吴歌。明代。黄云。鸡唱烟中乱桨鸣,梦回酒醒未天明。江南风景凋残后,才听吴歌第一声。
天上碧桃。宋代。陈普。春阶荡漾春日长,羽林飒飒勾陈苍。钧天寥寥帝不康,一月震悚奔勾芒。夜鸠众功和阴阳,粉白黛缘各一方。铸作娟丽盈盈妆,金乌飞去东藩傍。左右前后千毛嫱,青云衣兮白霓裳。重重华盖十六行,琼林玉殿积缟霜。气焰薰薄摇篮光,白云乡是碧云乡。骑龙韩愈如渔郎,缑山仙子闻仙方。坐鹤之背吹凤凰,穆子简子方来王。气迷色眩成肆狂,执法叩阊夕抗章。有一於此无不亡,言从谏听如禹汤。斥罢脂泽去芬芳,各服毼衣事蚕娘。
十八日再观潮于党山。明代。徐渭。秋水自生幻,海若安措手。惊雷砑雪狮,万首敢先后。山窥本避濡,俄惊足下吼。老壁拍波尘,千仞落衣袖。望穷不见外,潋滟明灭久。人天俨未消,劫火烧宇宙。往昔每一凭,恐怖经句昼。那知迫视怪,其怖应不朽。岂惟我恐怖,天地亦应有。景往目既迁,恐怖亦却走。
玩丹砂 化卧单。金朝。马钰。三髻山侗化卧单。诸公休要做艰难。三条乾布有馀宽。每幅度量须六尺,通为二九体长安。不愁炎暑与严寒。
清江文会诗为崔驿丞赋。元代。凌云翰。清江之水如练澄,盍簪此地皆良朋。一钱尚怀会稽守,二松好放蓝田丞。忘机鸥鸟偶到座,入馔鲈鱼还可罾。兰亭陈巡在图画,新诗莫惜传溪藤。
采桑行。金朝。李龏。采桑东陌头,日出红光流。采桑南陌头,和风满桑钩。采桑西陌头,日落乌飕飕。采桑北陌头,明月照歌楼。携篮敢惮远,手胝足成趼。蚕饥恐归迟,一日三四返。昨朝蚕三眠,灯前微合眼。梦中见征夫,短衣供筑版。庭树啼霜鸦,梦回自天涯。小姑报蚕起,蓬鬓忙梳爬。相望万馀里,那敢兴怨嗟。出门还采叶,细雨湿桐花。
同金汉臣徐蜚英小饮傍溪寺二首。元代。方回。万峰奇峭一川平,四月清和十日晴。蚕麦丰登宜把酒,山城只欠艳歌声。
侍家大人宿灵乌道院。清代。车无咎。一镫悬斗室,父子宿余明。古壁沈沈夜,高堂寂寂情。何来风雨急,兼送竹梧声。远愧温衾士,能无忝所生。
谢浩然尝为余作异梦余再被召浩然有诗次韵复。宋代。李石。岩栖谁似昔人贤,好梦通灵莫浪传。号召我令成再往,飞鸣君已及三年。
是日大雨水涨。元代。方回。三桥北畔清湖水,双塔西边晓日楼。展转愈知吾事拙,因循复作半年留。海风石首随潮上,梅雨航船入市浮。时节不殊荣悴异,腐儒杯酒暂忘忧。
奉陪黄帅机访问元夕战场归途见人家园池花木。宋代。曹彦约。新来鈇钺授当才,岳下浮云日日开。易得成功难更好,鼎和诸将熟栽培。
楼上曲。宋代。薛季宣。楼头月白良夜深,美人睡起搊胡琴。咿嚘怨抑如诚诉,四弦了不谐琴音。推琴凭栏歌一曲,为声不成气不续。和愁拥面归锦帷,曲肱展转愁相属。床前蛟烛光荧荧,乍明乍灭如参星。卷衾起来问高烛,能知妾意还不能。烛如不解人深意,如何伴妾长垂泪。澄思微物本无情,有怀触目皆伤志。眠来复坐坐复眠,不交两睫时潸然。自惟命薄多离恨,春宵镇长迟曙天。亲知问得郎书不,低头无言堕红雨。迟回捩泪强为容,不成一语愁还主。何人远自日边归,殷勤为问郎归期。待得郎归与俱隐,不教被劾缘蛾眉。
唐尧胤自贵竹过访用君御韵奉赠。明代。袁宏道。夷马向东驰,青袍敝许时。袖中三尺雪,梦里一竿丝。泥酒呼鹦鹉,披诗想荔枝。武夷若再至,为我道相思。
初夏杂咏。宋代。陆游。屐路缘虚壁,棋轩枕小滩。玄言不媿籍,熟睡却输抟。咄咄书常嬾,便便腹本宽。山园时节好,杏子已微丹。
彭城秋感 其二。清代。郑璜。今古河流几变迁,防秋有策抵防边。终教淮泗全归海,莫放鱼龙便上天。莽莽丛乡闻鬼哭,荒荒水气杂人烟。黄楼一角留苏绩,犹想秦郎作赋年。
癸未元旦。明代。黄公辅。解组归来一角巾,山中岁月又逢春。初开玉历看正朔,未许椒花笑老人。问柳犹凭双屐旧,团炉聊摘几蔬新。独怜同侣晨星似,谩逐少年索酒频。
沁水山寺。南北朝。王寂。两峡山高月半轮,五更人起马嘶频。无端又上长安道,输与僧窗饱睡人。
蜡梅三绝。宋代。潘良贵。旦评人物尚雌黄,草木何妨定短长。试问清芳谁第一,蜡梅花冠百花香。
曲江野眺。宋代。释绍嵩。偶来清赏曲江头,人自无言水自流。欲作新诗图画取,乱峰寒木更孤舟。
偈颂十八首。宋代。释师体。西土尊师故纸罗,南方历祖葛藤窠。临风剔起透青眼,跟脚从头觑破那。阿呵呵,会也麽,尺水休夸一丈波。幕天蓆地生涯阔,敌胜吹毛不用磨。
七夕。清代。雍正。万里碧空净,仙桥鹊架成。天孙犹有约,人间那无情?弦月穿针节,花阴滴漏声。夜凉徒倚处,河汉正盈盈。
约端午到家复不果赋吴体。元代。方回。略无一点南来风,日日褰裳泥雨中。端午到家复失约,良辰阙酒非真穷。世情故宜俗眼白,时事不改戎葵红。三年为客可归矣,亦念儿曹思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