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用韵简朔斋。宋代。李曾伯。霜透青棱暖弗回,冰侵鹤骨瘦於梅。床头幸有溪藤制,唤起家僮亟展开。
《又用韵简朔斋》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霜透青棱暖弗回,
冰侵鹤骨瘦於梅。
床头幸有溪藤制,
唤起家僮亟展开。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的景象。青色的竹篱被寒霜透过,失去了往日的温暖。冰冷的寒气渗入到鹤的骨骼里,使它变得比梅花还瘦弱。然而,床头上有一束幸运的溪藤,能够抵御寒冷,使人们唤起家仆来迅速展开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严寒冬日的感受。青棱和鹤骨是诗中使用的两个意象,它们象征着冬天的严寒。青棱原本是竹篱的颜色,而在霜冻的侵袭下,它失去了往日的温暖和生机。鹤是一种纤瘦的鸟类,它的骨骼受到冰冷的寒气侵袭,更显得瘦弱无比。
然而,诗中提到床头的溪藤,给人一线希望。溪藤是一种能够抵御寒冷的植物,它的存在为诗中的寒冷景象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宽慰。通过这一意象,诗人传递了对生命力和希望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严寒的冬日景象,同时表达了人们在寒冷中寻求温暖和希望的愿望。诗中的静态景物和动态的家仆唤起了对生活、对温暖的向往,展现了对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赞美。
李曾伯通过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对于寒冷冬季的感受,并通过希望之花的存在,传递了对坚韧和温暖的追求。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清代。查慎行。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暮春雍熙寺访沈自诚不遇。元代。祖柏。暇日远相问,古寺幽且深。青苔馀华落,双树一莺吟。炉存散微篆,茗熟独成斟。明当持山酒,慰子客居心。
游洞霄宫。宋代。卢正中。云海三山路忽通,形神俱妙玉霄东。八篇拟授无司马,银鼎浮珠问葛翁。
孟子·巨室。宋代。陈普。豮豕之牙须有道,执牛之尾岂良图。乱臣贼子乾坤裹,天地人心未必无。
老态。宋代。陆游。齿如强留客,虽住无久理;目如新募兵,临敌乌可使?齿废疏粱肉,目涩屏书史,浮世真几何,老态遽如此!啜粥习安坐,用短亦自喜。作诗记吾衰,聊用调稚子。
上已华光殿诗。南北朝。沈约。于维盛世即轩妫。朝酆宴镐复在斯。朝光灼烁映兰池。春风婉转入细枝。时莺顾慕声合离。轻波微动漾羽巵。河宗海若生蛟螭。浮梁径度跨回漪。朱颜始洽景将移。安得壮士驻奔曦。
寄同寮胡司封。宋代。邓林。舜日尧天被八垠,顾余无地可容身。谗邪未许投豺虎,正直何缘信鬼神。风烛心灰犹有泪,市交头白只如新。吟成不敢高声颂,千里缄封寄故人。
送吴荣楷之官浙江三首。清代。曾国藩。乡闾昔根从,殷勤托诗酒。再来长安道,舟车并携手。如今弥旷远,脱然绝窠臼。少年尚意气,峥嵘各自担。风尘饱所谙,苍然皆老丑。激湍亦已平,真气充户牖。相见无藩篱,洒落真吾友。昨夜秋风来,袅袅凉生柳。念子当乖离,旁皇如失守。万族各有营,欢聚焉可久!意趣苟无违,秦趆如左右。后会知何年,今兹有岁在丑。
送别。唐代。郎士元。穆陵关上秋云起,安陆城边远行子。薄暮寒蝉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
严田仇节妇纪。明代。林俊。晴时一转瞬,花开不常好。委身事夫君,百岁期长保。梅实犹未仁,孤坟已青草。帘前语春燕,未与伤怀抱。有生终有灭,值幸迟与早。孤存亦夫存,念之忧心捣。为植坟上松,松长妾应老。
秋怀。明代。释超雪。比来秋落莫,高枕菊花前。古木收残雨,疏篱宿冷烟。三山人自远,千里恨难传。何处砧声急,悠悠到耳边。
病起山居日有幽事戏作二首 其二。宋代。陆游。鹤骨龟肠欲不禁,扶衰初喜罢呻吟。盆山冰释书窗暖,药灶香浓道院深。笔健乍临新获帖,手生重理旧传琴。闭门局促还堪恨,云海何时豁此心。
晨炊叱驭驿,观海边野烧。宋代。杨万里。南海惊涛卷玉缸,北山野烧展红憧。山神海伯争新巧,并慰诗人眼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