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窗叔用前韵相寄时留村舍和以谢之

八窗叔用前韵相寄时留村舍和以谢之朗读

《八窗叔用前韵相寄时留村舍和以谢之》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渠旧隐擅清修,我爱吾庐溪上幽。
一幅霜林长短树,几湾烟苇去来舟。
买鱼酿秫作新节,招鹤访梅迟小留。
却忆故山怀故才,宁忘嫠纬念宗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李曾伯生活在乡村的宁静和惬意。诗人以清修自得、隐居于乡村的旧友为开头,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喜欢自己的小屋位于幽静的河溪之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诗中描述了一幅霜林中的树木,形容它们高低不一,犹如艺术家的画作一般。湖泊中的烟雾缭绕,芦苇随着船只的离去和归来而摇曳,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受。这些景象都是诗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使他感到宁静和满足。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在乡村的生活。他买鱼,酿秫,庆贺新节日的到来。他还招待鹤来访,一同赏梅花,这些活动都是他乡村生活的一部分,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与自然的亲近。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往事,怀念曾经的才华和以前的成就。虽然他现在过着宁静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忘记过去,心中仍然怀念着曾经的事物和人物。

整首诗词以写景为主,描绘了诗人在乡村生活中的宁静和自由。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去的怀念,展示了他对自然和人文的关注。这首诗词给人以宁静和平和的感受,让读者体验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

猜你喜欢

和羹风致谁能解?个个花开耐岁寒。
五月燕山木黄落,相逢只作画图看。

()

耕读生涯有旧丘,可能憔悴滞荒州。常怀元亮篱边菊,不羡王戎手上筹。

青鬓忽随蓬梗老,朱门争似草亭幽。裁书便约渔樵侣,岁晚相寻夙愿酬。

()
未解州符累已轻,辞源满意酒边倾。
颉颃前辈真无愧,褒拂迂儒每过情。
老境更堪听别语,书邮当复固齐盟。
吴山正合供酬唱,安得风前两翼生。
()

邓家儿,邓家儿,长绳谁系高树枝。父母各逃生,儿死亦孔悲。

弟亡一息不可弃,儿虽当弃忍系之。邓家儿,哭奚为。

()
此翁双手,顿闲处、且把香篝笼袖。
西掖北门辞不要,肯要南柯太守。
小小亭台,些些竹木,何必灵和柳。
地行仙里,合推侬做班首。
()

种树还如种善根,自须积累付儿孙。从人觅得能多少,争得成阴便满园。

()

长林雨晴露山骨,怪状奇形何突兀。有似烟消虎豹蹲,更疑水落鼋鼍出。

修篁落落共几竿,碧玉交映金琅玕。老虬青春露骨角,威凤白日生羽翰。

()
水满平田无处无,一张雪纸眼中铺。
新秧乱插成井字,却道山农不解书。
()

扶持嘉树起条枚,未觉风前齿发颓。
深凿坐邀千涧水,纵观如步九层台。
云间秀巘浓还淡,案上陈编阖又开。

()
七步成诗语近谐,坛荒李杜奇乏才。
僧敲未敢一言定,鸟过曾安几字来。
()

平旦出云门,亭午至灵峰。山盘涧萦纡,谷深岩错重。

竹露滴皎皎,林霞散溶溶。度石苔藓滑,披萝烟霭浓。

()

敬亭山远白云层,如此高堂岂易升。举足不能忘父母,介眉犹可及宾朋。

夏萱傍砌欣同赏,春酒盈觞忆自称。锡类极知谁考叔,夜窗看画重挑灯。

()

死亦乌可已,丹心阐大猷。恭承父母教,用剪国家仇。

日破四洲夜,天开六幕秋。终当见行事,不与世同流。

()
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
不惯经春别,谁知到晓啼。
珠箔笼寒月,纱窗背晓灯。
夜来巾上泪,一半是春冰。
()

正悲世上事无限,细看水中尘更多。(《永州江干感兴》)

()

拒霜开遍有馀花,浓绿云中点绛霞。老我归来惊始见,题诗先报阿宜家。

()
十载纷纷死乱离,如君清苦独堪悲。
医余书眼犹评史,瘦尽吟肩正琢诗。
李涉空哦绿林夜,阿先竟厄白波时。
还胜罹难天涯者,荒冢无人酹一卮。
()

长堤几百里,两岸夹重湖。白水映城郭,青天隐舳舻。

()
帘幕疏疏风透。
一线香飘金兽。
朱阑倚遍黄昏后。
廊上月华如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