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立斋喜雪韵。宋代。王柏。生意原原如襞积,阴阖阳开有绳尺。风霜冰雪岂少思,到此自宜天地塞。凛然帝则亘古今,此外不知还不识。连年冬令太伤迟,君子忧时长皱眉。万物骄矜不自持,落尽窗前年后梅。深山芽茁无空枝,更疑麦陇青离离。一夜风号阳气服,玄冥奋威正当局。翦水裁花两日飞,更撒珠玑三万斛。揽柄收权应恨晚,明朝已迫东方木。却恐春风未肯和,颠倒天时难善俗。
《和立斋喜雪韵》是宋代诗人王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生意原原如襞积,
阴阖阳开有绳尺。
风霜冰雪岂少思,
到此自宜天地塞。
凛然帝则亘古今,
此外不知还不识。
连年冬令太伤迟,
君子忧时长皱眉。
万物骄矜不自持,
落尽窗前年后梅。
深山芽茁无空枝,
更疑麦陇青离离。
一夜风号阳气服,
玄冥奋威正当局。
翦水裁花两日飞,
更撒珠玑三万斛。
揽柄收权应恨晚,
明朝已迫东方木。
却恐春风未肯和,
颠倒天时难善俗。
诗意和赏析:
《和立斋喜雪韵》以雪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对世事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人事变幻的忧虑。
诗的开篇写道,“生意原原如襞积,阴阖阳开有绳尺”,生机勃勃的景象像褶皱一样重叠堆积,阴阳交替有度量。这里通过自然的景象抒发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规律的顺应。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风霜、冰雪的思念之情,“风霜冰雪岂少思,到此自宜天地塞”。诗人通过对自然寒冷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在严寒季节对温暖的向往和对春天的期盼。
诗中还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叹,“连年冬令太伤迟,君子忧时长皱眉”。诗人以冬天的长久为喻,暗喻了时光的流逝,以及对时光流逝带来的担忧和焦虑。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窗前的梅花、深山的茂盛以及春风的到来,抒发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希望的追求。诗人以梅花的凋谢、茂盛的山野以及春风的到来,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生命力的强大和希望的到来。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时机的重视和对现实的思考,“明朝已迫东方木,却恐春风未肯和,颠倒天时难善俗”。诗人认为,时机已经迫在眉睫,但也担心春风的到来是否能够顺应时机,以及社会风气是否能够正确对待时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时光流转,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希望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中蕴含着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分析:
《和立斋喜雪韵》是宋代诗人王柏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世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生意原原如襞积,
阴阖阳开有绳尺。
风霜冰雪岂少思,
到此自宜天地塞。
凛然帝则亘古今,
此外不知还不识。
连年冬令太伤迟,
君子忧时长皱眉。
万物骄矜不自持,
落尽窗前年后梅。
深山芽茁无空枝,
更疑麦陇青离离。
一夜风号阳气服,
玄冥奋威正当局。
翦水裁花两日飞,
更撒珠玑三万斛。
揽柄收权应恨晚,
明朝已迫东方木。
却恐春风未肯和,
颠倒天时难善俗。
诗意和赏析:
《和立斋喜雪韵》通过对雪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和人事的感慨和思考。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社会的思考。
诗的开篇写道“生意原原如襞积,阴阖阳开有绳尺”,描绘了大自然的变幻和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暗喻了人生和社会的起伏和变迁,以及阴阳之间的平衡和度量。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风霜、冰雪的思念之情,“风霜冰雪岂少思,到此自宜天地塞”。这里表达了对严寒季节的期盼和对温暖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诗中还描绘了冬天的长久和对时间流逝的忧虑,“连年冬令太伤迟,君子忧时长皱眉”。作者通过描写冬天的持久,抒发了对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幻的忧虑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窗前的梅花、深山的茂盛和春风的到来,表达了对生命力和希望的赞美和追求。作者以梅花的凋谢和山野的茂盛,暗喻了生命的起伏和希望的到来。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时机的重视和对现实的思考,“明朝已迫东方木,却恐春风未肯和,颠倒天时难善俗”。作者认为时机已经迫近,但也担心春风的到来是否能够顺应时机,以及社会风气是否能够正确应对时机。
总的来说,《和立斋喜雪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希望和现实的感慨和思考。诗中融入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忧虑,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次韵刘簿祷雨西峰。宋代。方岳。句津清圆蚌剖胎,断无尘土到灵如。开张九虎排云入,约束五龙驱雨来。造物无私心感动,太平有象笔追回。焚香小待生呈佛,未放青天万里开。
谢家人杳,讶壁上、香名谁扫。记细语、一星星絮,小立夕阳魂悄。
恁因缘、剩粉零烟,年年留伴花风袅。早千叠柔肠,十分痴梦,锁断画廊春晓。
薄倖 韩景图话女郎絮絮题壁事,为填此词。清代。刘嗣绾。谢家人杳,讶壁上、香名谁扫。记细语、一星星絮,小立夕阳魂悄。恁因缘、剩粉零烟,年年留伴花风袅。早千叠柔肠,十分痴梦,锁断画廊春晓。重唤起杨枝恨,想白傅、清歌多少。怅红情绿意,闲悰无分,鬓丝几日吹残了。湖山缥缈。便同心、结就西陵,何处逢苏小。愁他归路,一碧芳塘萍绕。
春从天上来 退隐。元代。王旭。绿鬓凋零。看几度、人间春蝶秋萤。天地为室,山海为屏。收浩气、入沉冥。便囊金探尽,犹自有、诗笔通灵。谢红尘。且游心汗漫,濯发清泠。平生眼中豪杰,试屈指年来,稀似晨星。虎豹关深,风波路远,幽梦不到王庭。任浮云千变,青山色、万古长青。醉魂醒。有寒镫一点,相伴荧荧。
游云门寺,同宝林别峰尊师赋。元代。张昱。东游好是云门寺,况在若耶溪水边!茶会诗传唐旧刻,松坛名重晋诸贤。行云欲傍支郎马,垂柳能维贺老船。也当一场风月梦,为题名姓法堂前。
留别曹能始 其二。明代。徐熥。一别青山谢薜萝,故人今夜隔关河。客中无限相思泪,才到思君泪更多。
访鹤亭隐者。明代。何巩道。潮雨纷纷湿落晖,残红沙鸟一齐飞。过桥欲访渔人笛,入谷先寻隐者扉。妇向酒炉垂犊鼻,儿从田舍拂牛衣。此中便有无怀氏,何用轻鸥始息机。
过万柳堂有感。清代。孟淦。当年万柳壮金台,此日空堂遍草莱。偶有客从三径过,绝无人处一花开。莺啼杂树春将暮,风满危楼雨欲来。不尽深情凭吊里,鞭丝帽影暂徘徊。
酂阳行。宋代。蔡襄。春秋书大水,灾患古所评。去年积行潦,田亩鱼蛙生。今岁谷翔贵,鼎饪无以烹。继亦掇原野,草莱不得萌。剥伐及桑枣,折发连帘甍。谁家有仓囷,指此为兼并。头会复箕敛,劝率以为名。壮强先转徙,羸瘠何经营。天子忧元元,四郊扬使旌。朝暮给饘粥,军廪阙丰盈。殍亡与疫死,颠倒投官坑。坑满弃道傍,腐肉犬豕争。往往互食噉,欲语心惊魂。荒村但寂寥,晚日多哭声。哭哀声不续,饥病焉能哭。止哭复吞声,清血暗双目。陇上麦欲黄,寄命在一熟,麦熟有几何,人稀麦应足。纵得新麦尝,悲哉旧亲属。我歌酂阳行,诗成宁忍读。
直省。明代。李舜臣。向夕风烟迥,空庭鸟雀馀。尘襟还役物,暝色正愁余。发有星星改,名将日日疏。因思郎署里,未若托吾庐。
史合州挽诗。宋代。魏了翁。昔忝东川使,知公才諝长。莫邪宁是利,薤本未为强。横槊悲秋塞,凝香送夕阳。边关正多事,感慨卧龙冈。
西风。宋代。董嗣杲。大江西风三日起,激起怒涛三万里。客子口噤悄无语,纵有高楼危莫倚。楼前秃树剩几叶,更有咽蝉埋叶里。大船小船不见影,冲沙入峡苍黄舣。偶笼窄衫上冈头,茫茫莫辨天与水。浪花旋舞山岳迸,鳞鳞白露江豚齿。乾坤浩渺昏八极,秋高伟事无过此。正愁梧上凤栖空,谁传水底蛟斗死。
百一诗 其十一。两汉。应璩。野田何纷纷,城郭何落落。埋葬嫁娶家,皆是商旅客。丧侧食不饱,酒肉纷狼籍。
武关西逢配流吐番(谪潮州时途中作)。唐代。韩愈。嗟尔戎人莫惨然,湖南地近保生全。我今罪重无归望,直去长安路八千。
金陵行。明代。陆深。钟山郁嵯峨,冉冉朝出云。昔日秦始皇,于此埋黄金。埋金空复尔,千载悲叹深。石头绕其右,长江亘其阴。我祖造帝业,此地遂发灵。双观切云霄,宫殿何森森。下有高楼台,甲第贲丹青。缙绅罗其中,白马扬金铃。山川此都会,登眺亦峥嵘。送君金陵去,歌我金陵行。
宿杭州虚白堂。唐代。李郢。秋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江风彻晓不得睡,二十五声秋点长。
秋怀二首。宋代。苏轼。海风东南来,吹尽三日雨。空阶有余滴,似与幽人语。念我平生欢,寂寞守环堵。壶浆慰作劳,裹饭救寒苦。今年秋应熟,过从饱鸡黍。嗟我独何求,万里涉江浦。居贫岂无食,自不安畎亩。念此坐达晨,残灯翳复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