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人韵。宋代。王柏。名山终是欠徘徊,小队轻车决意来。他日相思无觅处,殷勤先赠岭头梅。
《和前人韵》是宋代诗人王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名山终是欠徘徊,
小队轻车决意来。
他日相思无觅处,
殷勤先赠岭头梅。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名山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诗人认为名山虽然壮丽美好,但自己长久以来一直未能亲临其境,无法亲身体验其壮丽与美丽。然而,尽管如此,诗人还是决定毅然决然地出发,带着轻车少队,决心一定要亲自前往名山。诗人相信,在某个未来的日子里,无论相思之情如何苦痛,他都会找到一个可以表达思念之情的地方。因此,诗人提前将他的思念之情赠予岭头上的梅花,表达了他对名山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期待。
赏析:
《和前人韵》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名山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名山的描绘,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人选择了名山作为自己的目的地,表达了他对壮丽自然景观的向往和对追求美好的决心。诗人用"名山终是欠徘徊"一句表达了自己长久以来未能亲临名山的遗憾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整首诗以名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内心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待。
此外,诗中的"他日相思无觅处"和"殷勤先赠岭头梅"两句,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相思之情的期盼,虽然此刻无法找到表达思念的地方,但他依然将自己的思念之情赠予岭头上的梅花,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和对重新相聚的期待。
总体而言,《和前人韵》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名山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同时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沉思和留恋之感。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氏读书吟堂。宋代。叶适。谁能采桑谈,谁能带经锄。古人读书地,妙理出穷闾。矧今治华室,山翠涌前除。凤烟聚景趣,花竹成画图。主人乌纱帢,子弟绣罗襦。新装茧纸印,上记开闢初。展卷忽有得,欣如奏齐竽。勉哉造其微,勿逐皮毛粗。
题赵琳画东坡石上以杖横膝扇头二首 其一。元代。赵秉文。庙堂竟何人,此老乃石上。盘礴万古胸,入此一藤杖。击去荆舒蛮,扶来司马相。君看熊虎颜,百兽不敢傍。
嵩山十志十首·期仙磴。唐代。卢鸿一。期仙磴者,盖危磴穹窿,迥接云路,灵仙仿佛。若可期及,儒者毁所不见则黜之,盖疑冰之谈信矣。词曰:霏微阴壑兮气腾虹,迤逦危磴兮上凌空。青霞杪兮紫云垂,鸾歌凤舞兮吹参差。鸾歌凤舞兮期仙磴,鸿驾迎兮瑶华赠。山中人兮好神仙,想像闻此兮欲升烟,铸月炼液兮伫还年。
五丁峡别衡崐。明代。任瀚。峡天猿啸万山秋,御宿相逢转别愁。后会知谁先白发,清时劳汝问沧洲。胡床对月此村夜,霜杵捣衣何郡楼。闻道西京最萧瑟,可堪归路曲江头。
除夕。明代。唐桂芳。肯为横青眼,空嗟出白髭。时光浑似旧,世态竟如斯。继述惭先志,携持念小儿。岭梅消息早,开到向南枝。
游善应禅院。清代。蒋确。萧寺最岑寂,寻幽兴独长。林疏寒鸟聚,竹密暮云藏。野殿丹青古,空庭草树荒。徘徊人不见,楼外锁斜阳。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其二。唐代。李白。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康山人以新刻锦囊寄示兼有诗劝驾赋此答之。明代。卢龙云。自得幽居趣,无心复汉关。林泉偏浪迹,猿鹤与同閒。世态风尘外,知交梦寐间。著书诚羡汝,堪为副名山。
古短歌行。清代。戴纯。土牛不受鞭,木马抱空质。岁月忽我遒,凄然向落日。东南多逝水,终古入淮流。冯夷与河伯,浩荡赴春愁。春愁载远道,靡靡催客老。伤彼蕙兰花,不及原上草。饥乌半夜啼,春雨暮凄凄。迷离一梦醒,踯躅两眉低。镫花易零落,秋衫怯渐薄。寒鸟声啁啾,四顾成萧索。萧索益悲哀,展驾复迟回。孤蓬与断梗,飘泊委尘埃。孤斟酹霜月,回首成芒忽。眼底岁峥嵘,又复怀明发。煌煌东方星,阳气破杳冥。何当乘金虎,驾言翔紫庭。
陈霞谷来顾西园送别时北上谒选。明代。陈吾德。公车待诏出长安,曾记青尊共岁寒。逸足自言千里易,高栖犹借一枝难。西园地僻携琴至,北极天遥倚剑看。自是郑庄能爱士,肯教词赋滞儒冠。
次韵宋尚书山居 日涉园。宋代。方岳。老石山苔手自治,爱閒诗最与山宜。园官莫惜频来往,破费春风又几时。
叶翁以丛竹分种因题墨谢之。明代。吴宽。东巷青青早见分,岁寒别种共欣欣。世间益者成三友,林下贤人咏五君。雨过不须论醉日,风回时复见晴云。传神妙手今难得,聊入筠窗翠凤群。
解蹀躞。宋代。杨泽民。一掬金莲微步。堪向盘中舞。主人开阖,呼来慰行旅。暂时略得舒怀,事如橄榄,馀甘卒难回苦。惹愁绪。便□偎人低唱,如何当奇遇。怎生真得、欢娱效云雨。有计应不为难,待□押出门时,却教休去。
自顺阳至均房道五首用陈符宝去非韵 其五。宋代。张嵲。蓐食带残月,驱仆事西奔。烟尘犹未息,去住敢轻论。道古留馀险,溪寒减涨痕。鸣桴闻远驿,吠犬应前村。境绝增诗兴,山深畏客魂。吾生久已定,漂转任乾坤。
江边。宋代。晁公溯。素石寒沙共眇然,荒城古木暮云悬。空山静答钟声远,落日晴随树影圆。屡报传烽沈塞外,时来倚杖立江边。东南耆旧今安否,欲寄新诗谁为传。
玉梅令。宋代。姜夔。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公来领略,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便揉春为酒,翦雪作新诗,拚一日、绕花千转。
雨后书怀。宋代。舒邦佐。策策西风两鬓秋,瘦藤独倚思悠悠。送凉小雨勾牵睡,泼面新醅断送愁。涉世已经三折臂,浮生空白一分头。流行无坎止随天,且著烟蓑上钓舟。
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唐代。温庭筠。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题画二首 其一 枯荷鹁鸽。明代。程敏政。白苇枯荷两岸霜,水禽相恋水云乡。人间手足情何似,落日秋原引睇长。
踏莎行(春日有感)。宋代。辛弃疾。萱草斋阶,芭蕉弄叶。乱红点点团香蝶。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愁满芳心,酒潮红颊。年年此际伤离别。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
顾氏亭菊。元代。廖大圭。顾家亭馆四时佳,薄暮来过到月斜。徙倚不知秋色冷,赤阑干外有黄花。
送麻徵君知几。元代。赵秉文。丹山五色凤,一举眇天隅。文采瑞圣世,不为竹与梧。渥洼汗血种,逸气淩九区。可见不可絷,白璧谁敢沽。夫君号神童,七岁能草书。二十上词赋,下笔淩紫虚。三十富经学,两魁天下儒。蛾眉众女嫉,反畏知名誉。一朝相舍去,愿以道自娱。闲观养性书,洞究先天图。姓字闻天朝,相公借吹嘘。从容拜恩命,移疾还里闾。诸公惜其去,乞留侍玉除。掉头不肯住,一饭吾岂无。君看泽中雉,饮啄良自如。一旦畜樊中,意气惨不舒。又如田间牛,腾掷适有馀。被之以文绣,顾影反踟蹰。君恩岂不重,力疾须人扶。旁观信美矣,违已非病欤。不如本无累,还我田园居。喜君节独高,知君功名疏。可以激颓俗,可以励贪夫。异时高士传,名与西山俱。
最高楼 商於鲁县北山。金朝。元好问。商於路,山远客来稀。鸡犬静柴扉。东家欢饮姜芽脆,西家留宿芋魁肥。觉重来,猿与鹤,总忘机,风浪里,竟安归。云山既不求吾是,林泉又不责吾非。任年年,藜藿饭,芰荷衣。
咏梅谨上尊大人领省。宋代。耶律铸。长笑庭花各样妆,竞呈春色占时芳。孤标冰雪年年伴,只作人閒独自香。
送姚中丞赴陕州。唐代。无可。二陕周分地,恩除左掖臣。门阑开幕重,枪甲下天新。夹道行霜骑,迎风满草人。河流银汉水,城赛铁牛神。意气思高谢,依违许上陈。何妨向红旆,自与白云亲。
吴山秋望呈张侍御。明代。玉芝和尚。子胥庙前江日晡,越王城头云有无。故宫台榭几黄叶,南度寝园今绿芜。长笛关山瞻北固,清樽鱼鸟傍西湖。萧萧落木苍郊外,几处寒烟破屋孤。
农家。宋代。陆游。租犊耕荞地,呼船取荻薪。苍头供井臼,赤脚解缝纫。僧乞铭师塔,巫邀赛土神。心常厌多事,谢病又经旬。
山居十三首。宋代。蔡格。一雨秋凉爽气新,秋声栗栗转伤神。根株半载培多少,倏忽流光不待人。
粉蝶儿 本意。清代。屈大均。兰出朱明,翩翩凤凰孙子。笑麻姑、绣裙难似。触飞丝,穿落粉,尽他春戏。更谁人,逍遥漆园如尔。莺捎不去,缠绵一生花底。与风流、绿毛丁髻。共收香,到静夜,方开双翅。怕娇娥,轻罗扑伤金翠。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壁。宋代。林逋。数题留粉堵,还胜在屏风。坐读棋慵下,眠看酒恰中。僧房秋色冷,山驿晚阳红。更有栖迟句,家徒一亩宫。
水调歌头(江上作)。宋代。李流谦。江涨解网雨,衣润熟梅天。高人何事,乘兴来寄五湖船。才听冬冬叠奏,呕轧橹声齐发,几别故州山。转盼青楼杪,已在碧云端。渡头月,临晚霁,泊清湾。水空天静,高下相应总团_。遥想吾家更好,尽唤儿曹泛扫,欣赏共婵娟。应念思归客,对此不成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