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叹四首》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秋风的感慨和思考,揭示出作者对自然界变化的无奈和对人事无常的深思。
诗词中文译文:
秋风叹四首
谁将讼风伯,
谓天懲雨师。
天阍几万里,
聩聩安得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秋风为主题,通过对自然元素的赋予人性化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诗人提到了"讼风伯",这是指风神。作者在诗中向风神抱怨,认为天空的风神应该去起诉那个掌管雨水的神明,因为秋风被雨水所阻挡,无法顺利吹送。
接着,作者提到天空的阻隔,用"天阍几万里"来形容,意味着秋风被隔绝在很远的地方,无法传达自己的声音和诉求。
最后两句"聩聩安得知"意为"聪明的人怎么能了解"。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无法传达自己想法的懊悔和无奈,暗示人们面对自然的力量,总是无法完全掌握和了解。
整首诗词以秋风为象征,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抒发,折射出作者内心对自然界和人事变化的思考。诗人借助风神和天空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无力感和对人类局限性的思索。通过这种抒发,诗人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对于无法掌控的事物所感受到的无奈和思考。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吴潜。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既为谊夫赋坟庐诗乃蒙和韵再成十首为谢兼简。宋代。郭印。法法本来空,无垢亦无净。直向异类行,何曾失正性。
哭梁思伯内翰。明代。王世贞。蓬莱阙下散琼琚,一入罗浮恨有馀。死去伯鸾邻侠骨,病深司马箧遗书。西清几种风流在,南国诸生雪涕初。莫向尉陀城上望,五羊春事已凋疏。
春兴四首 其一。明代。李濂。老兴逢春兴转饶,无端白发任飘萧。山中有客传丹诀,月下何人弄玉箫。满眼风烟骄蛱蝶,一枝天地足鹪鹩。野晴台寺花争发,缓步长吟续楚骚。
迎春杂诗十首 其七。清代。陈忠平。新年烟雨旧池台,料峭春寒漫酒杯。红烛依然摇梦语,心花不复向人开。
探春令。清代。刘嗣绾。梦香庭院,是谁写出,洗妆风露。恰殢云无影,禁烟有约,管得诗魂住。寻春不道天涯暮。暮春归又误。恁阑干一角,冥冥澹月,照断愁来路。
杂曲歌辞 其四。唐代。王建。闻身强健且为,头白齿落难追。准拟百年千岁,能得几许多时。
江上人家。清代。孙桐生。春水腻如油,春树绿于染。可怜小桃花,临水照春脸。人家在何处,茅屋枕孤崦。麦苗郁青青,菜花飞点点。比户事耕桑,高风足勤俭。儿童放学归,一笑柴扉掩。古来黄绮风,即此应无忝。何当早卜邻,永辞仕路险。
四时诗·冬。宋代。徐瑾。飞花雪片落梅残,典发歌楼酒量宽。矶石钓鱼观冻手,衣蓑绿映暮江寒。
芭蕉士女。元代。张天英。为爱芭蕉步玉除,云根飞翠湿霞裾。蕊珠宫里归期近,懒把芳心叶上书。
秋池。唐代。吴融。冷涵秋水碧溶溶,一片澄明见底空。有日晴来云衬白,几时吹落叶浮红。香啼蓼穗娟娟露,乾动莲茎淅淅风。凌晓无端照衰发,便悲霜雪镜光中。
喜清远兄至以齐已诗长忆旧山日与君同聚沙十字为韵 其五。明代。释宗泐。昔事龙河师,法筵全盛日。童年与君居,众讶早入室。回首白日飞,浩劫弹指疾。平生竟何为,志愿良未毕。
乌蛮滩谒伏波庙。明代。邓云霄。风波满眼滩声恶,世路因君倍感伤。谤箧珠玑疑薏苡,云台名姓掩椒房。据鞍人去乾坤老,标柱功垂日月长。一曲南征还记否?戍楼横笛正吹霜。
春晚雨後。宋代。王令。东风柔弱事春权,剧雨无端转怆然。不惜好花都委地,却令远草直平天。龙蛇久蛰应思奋,蛙蝈乘时已自先。缘柳由来却堪笑,叶眉愁剧遂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