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用喜雨韵三首

五用喜雨韵三首朗读

《五用喜雨韵三首》是宋代吴潜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暗云泼雨的景象,表达了天道的感应和人们在炎热夏季得到凉爽的欣喜之情。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暗云泼雨土生香,
不假琮黄与璧苍。
天道从来关感应,
人閒此际换炎凉。
青灯可近聊凭案,
缃帙堪翻谩启箱。
窗外候虫声更急,
坐看斜月照堂皇。

诗意和赏析:
《五用喜雨韵三首》以婉约清新的风格描绘了雨后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变幻和人们对自然的感激之情。

首句“暗云泼雨土生香”,生动地描述了雨后大地的芬芳气息,雨水的滋润使得土地生机盎然,花草树木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接着,“不假琮黄与璧苍”,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景象的真实感叹。琮黄和璧苍是传说中的宝石,以其珍贵、美丽和珍稀而著名。作者通过这样的比喻,强调了雨后景色的壮美和珍贵。

第三句“天道从来关感应”,表达了作者对天道的理解。天地间的万物相互关联,天道感应人间的喜怒哀乐,暗示了大自然中的一种神秘力量,使得雨水的降临成为一种自然的规律。

“人閒此际换炎凉”,表达了人们在炎热夏季渴望凉爽的心情。在酷热的天气中,雨水的降临给人们带来了宜人的凉意,使得人们在闲暇时刻得以享受清凉。

接下来的两句“青灯可近聊凭案,缃帙堪翻谩启箱”,描绘了人们在室内的闲暇时光。青灯、凭案、缃帙都是古代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元素,表达了作者在这个时刻与自然对话的愉悦心情。

最后两句“窗外候虫声更急,坐看斜月照堂皇”,通过窗外的虫鸣和斜月的照耀,给人以夜晚的静谧和庄严之感。这里的虫声是夏季夜晚的常见景象,与前文中的炎热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增添了一丝宁静的氛围。

《五用喜雨韵三首》通过对雨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激,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词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夏季雨后的美景,给人以宁静、凉爽和愉悦的感受,同时也启发人们对自然美的思考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吴潜朗读
()

猜你喜欢

鄱阳风鼓浪千寻,彻底探穷不顾身。
塔主连声呼莫莫,截流机峻恐惊人。
()

殷殷春雷动,云低曙色微。新村旧农事,红雨绿蓑衣。

絮落萍池满,秧齐原草肥。最堪怜布谷,自带梦烟飞。

()
岁事峥嵘甚。
是当年、爆竹驱傩,插金幡胜。
忽晓阑街儿童语,不为上元灯近。
但笑拣、梅簪公鬓。
()
碧峰海面藏灵书,上帝拣作神仙居。
晴时笑语闻空虚,斗乘巨浪骑鲸鱼。
春罗翦字邀王母,共宴红楼最深处。
鹤羽冲风过海迟,不如却使青龙去。
()
()

萌生触发。岁在春。咸池始奏。德尚仁。惉懘以息。和且均。

()
白莲寻净社,紫气觇幽关。
吏隐无公事,鸥盟俯碧湾。
泉声杂鸟哢,云卧爱僧閒。
更欲支筇去,过溪多好山。
()

君诗乃在潇湘洞庭间,啼残竹魄凋兰颜。乞归一勺楚江水,手洗芙蓉不自闲。

此砚从君共往还,此池流水日潺湲。海南遗字老风雨,谁念畸人阅历艰。

()
有水碧于天,玄云滃然起。
定是临池人,一沐管城子。
()

长生推献寿,法坐四朝登。问难无强敌,声名掩古僧。

绝尘苔积地,栖竹鸟惊灯。语默俱忘寐,残窗半月棱。

()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
帝既临享,步武鸣莺。
陟降规矩,颙昂周旋。
登歌一再,典礼莫愆。
神之听之,祉福绵绵。
()

莫养虎,饱则喜子饥则怒。
莫养鹰,饥则附人饱飏去。
鹰去但忘恩,虎怒将为冤。

()

秋风吹送木兰桡,无那愁心逐暮潮。响屧廊中歌舞散,姑苏台上鹿麋骄。

东吴霸气今俱尽,西子香魂不可招。半夜乌啼钟欲动,无情明月照枫桥。

()

莫怯诸滩水怒号,下滩不似上滩劳。长年三老无多巧,稳送惊湍只一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