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用喜雪韵四首。宋代。吴潜。不持寸铁事应难,何止空空竭两端。远麓遮藏山被檄,轻冰裁翦水能官。将梁兔苑瀛洲比,把蔡鹜池台阁看。独羡当年灰袋客,雪埋气宇更充胖。
《七八用喜雪韵四首》是宋代吴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持寸铁事应难,
何止空空竭两端。
远麓遮藏山被檄,
轻冰裁翦水能官。
将梁兔苑瀛洲比,
把蔡鹜池台阁看。
独羡当年灰袋客,
雪埋气宇更充胖。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雪景为主题,通过雪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中探讨了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并以雪的特质和象征意义来反映人生的境遇。
赏析:
这首诗词以雪作为主题,通过对雪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首先,诗中提到了"不持寸铁事应难",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事难以把握和掌控的感叹。接着,"何止空空竭两端"揭示了物质追求和内心追求之间的矛盾和困境。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雪所带来的景观变化。"远麓遮藏山被檄"描绘了雪覆盖山峦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感觉。"轻冰裁翦水能官"则表现了雪花落在水面上形成的轻巧冰晶,以及雪的能力和权威。
在下一段,诗人将梁兔苑瀛洲、蔡鹜池台阁作为对比,突出了雪景的独特魅力。这些地名代表了宫廷和文人雅士的境地,通过与雪景的比较,凸显了雪景的纯净和高洁。
最后,诗人以"独羡当年灰袋客,雪埋气宇更充胖"作结。这句话中的"灰袋客"指的是古代的旅行者,他们背着行囊行走于世间,代表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羡慕这些灰袋客,认为他们的气宇在雪的映衬下更加饱满。
整首诗词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同时也展现了雪的美丽与神奇。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吴潜。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次韵答卞生。明代。卢若腾。波中宝鼎棘中驼,风景令人感恨多;须信天心能转换,可堪世事尚蹉跎。怜君元豹深雾隐,老我白驹迅隙过;一段襟期相领略,不虚聚首此山阿。
秋风(二首)。唐代。周祚。锦城之西宜城东,日日坐见吹天风。千山日落暝色合,番诧电火通霄红。边人自从义州败,壮士图报不解弓。我言与汝莫轻率,恐有毒蛇深草中。¤
和梁大尹途中风景 其二。明代。陈繗。远持节使出花封,劝稼亲民总为公。葵藿有心终向日,草茅无地不从风。权衡富贵兮轻重,斗量徵输别异同。日照无私人共仰,馀光宁到覆盆中。
青玉案(寿季永弟)。宋代。吴泳。杏花时候匆匆别。又欲迫、黄花节。过了三年经八月。骊驹声里,青鸿头畔,几见刀头折。诸生立尽门前雪。半偈重翻为渠说。且莫从头烹瓠叶。已呼童稚,多藏酒秫,共醉陶彭泽。
到桃源黄学士舟已先在南岸不得相即相望怅然。明代。杨士奇。隔水不得语,中肠千万回。知公望我至,如我望公来。
晚过龙井庵。清代。沈德潜。冲寒过野塘,到寺日将没。斋厨动微烟,高松落残雪。欲共枯禅语,相对无言说。
新别。清代。陈恭尹。户外犹残月,江边已晓春。轻装来去易,孤烛别离新。角枕回怜汝,牛衣莫笑人。请看原上骨,岂得在生贫。
公无渡河。明代。温纯。公无渡河。陆行坦坦,尚有风波。河水不测,盘涡实多。深不可厉,内藏鼋鼍。得人则食,不知其佗。公无渡河。虽有舟楫,吞舟奈何。长年辟易,如见网罗。不如安卧,饮酒高歌。公无渡河。
盘江渡。明代。杨慎。庄蹻牂柯楚地,博望乘槎汉年。一壑云涛洚洞,两岸石磴勾连。树锋夕声灵籁,草际朝岚暮烟。倦策萧萧羸马,愁看站站飞鸢。
题画赠方伯滕公 其二 题紫云高卧。明代。叶春及。粤台云气郁苍苍,人在华胥白日长。不独南窗堪寄傲,曲肱随处是羲皇。
寄还程道益道大昆季诗卷。元代。方回。山水吾州称绝奇,间生杰出当如之。不行天上五岭路,焉识人间二程诗。无逸幼槃金华似,才翁子美欧阳知。怒流汹涌各分派,万折到海夫奚疑。
喜迁莺。唐代。无名氏。死生都怕。这轮回贩骨,如何得罢。不悟真常,强生枝节,性命了达不下。有中不解,无中无里,难明真假。离万法。这本来一点,何处安搭。敢问些儿话。修真养性,如何凭执把。甚是明心,甚为见性,甚是万缘不挂。甚为明月清风,甚是玲珑脱洒了。真法告,师父慈悲,提携点化。
消寒会示坐中。清代。郑孝胥。云霾雾塞不成春,密雨旋风暗海滨。酹酒可无回日意,闻鸡犹有戴天人。未应豺虎穷吾道,小集衣冠慰众宾。祇待少康收旧物,期君共踏软红尘。
冠氏雨中。金朝。路铎。气肃关河万绿摧,远游节物动悲哀。人牛不见晓烟重,草树有声山雨来。老矣何堪米盐事,中之安得圣贤杯。遥怜鹤发孤云底,日望林梢一叶回。
游王氏东园。宋代。杨亿。名园聊得拂尘衣,深入春丛一径微。万树未饶金谷富,百畦犹有汉阴机。青蘋风暖天鸡出,文杏巢乾海燕归。向晚鸣驺九门路,柳堤回首独依依。
横吹曲辞。入塞。唐代。刘希夷。将军陷虏围,边务息戎机。霜雪交河尽,旌旗入塞飞。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课绩朝明主,临轩拜武威。
方节妇兵科给事中辅之母。明代。张宁。沧波东去断魂归,镜里孤鸾静不飞。宗祀有灵遗腹在,闺门多难一身微。已甘白骨埋青野,肯许缁尘上素衣。岂料旌封能待老,此生辛苦幸无违。
临江仙。宋代。韩玉。月是银釭溪是镜,云霓与作衣裳。夜寒独立竹篱傍。妆成那待粉,笑罢自生香。自古佳人多薄命,枉教傲雪凌霜。从来林下异闺房。何须三弄笛,方断九回肠。
望海虞山得踪字。明代。李延兴。青山秋万叠,诗写晚愁浓。瀑断峰头路,云藏谷口松。药炉丹气上,经藏碧苔封。谁似仙翁静,阶前扫鹤踪。
巡边 其二。清代。长善。大漠穷秋草正肥,健儿队队马如飞。千旌耀日争前导,羽扇临风效一挥。极塞黄尘消客鬓,满山红叶扑征衣。建昌东望挑林口,落照长河且驻騑。
念奴娇 闺情。明代。沈宜修。莺啼燕语,正芳菲时候,红娇翠小。日日东风吹细柳,缕缕似人烦恼。径近花香,栏遮蝶梦,掩尽重门老。清明近也,隔帘愁遍芳草。枝上杜宇声残,纱窗向晚,天碧横空杳。悄悄姮娥来伴我,沉水琼绡青鸟。绣带垂裙,金钗坠枕,脉脉馀情绕。起来惟有,画檐风马敲晓。
龙湫。宋代。郭君举。绝顶龙君宅,深疑与海连。飞来千丈瀑,下润几桑田。噀日虹霓壮,随风雪霰圆。高寒吟未稳,欲去复回旋。
长至 其二。宋代。石懋。笔墨如山宁疗饥,漫劳红日一丝迟。浊醪有理贫难醉,坐客无毡寒见欺。占岁丰凶云物动,漏春消息管灰知。江南梅使无恙否,肠断陇头花一枝。
题陈胜林园。唐代。皇甫冉。闭门不肯偶时人,荒竹闲园莫厌贫。腊后春风能几日?家中芳草自相亲。
听雪同张行中赋约以禁体。元代。凌云翰。黄昏微霰已垂垂,侧耳还从静里知。清讶松风茶熟后,暗疑花雨酒醒时。黑甜今夜浑无梦,白战当年自有诗。侵晓开窗何所见,飘然多在老梅枝。
高宗郊前朝献景灵宫二十一首。宋代。真宗。奠鬯告成,式旋厥位。天步雍容,神人燕喜。九庙观德,百灵荐补。子孙其昌,垂千万祀。
廿一兄以手和四清香见饷用心清闻妙香为韵成。宋代。曾几。拟去竹坞间,煎茶炷新料。从容二士谈,领会一语妙。
水调歌头 其二 迎送神二词为刘润之赋。宋代。段克己。双龙隐扶辇,千骑纵翱翔。云旌翠蕤摩荡,遥指白云乡。风驭飘飘高举,云驾攀留无处,烟雾杳茫茫。小立西风外,似听佩锵锵。暮天长,秋水阔,远山苍。归途正逢明月,醉语说丰穰。但愿明年田野,更比今年多稼,神贶讵能忘。君可多酾酒,吾复有新章。
挽张主簿。宋代。李流谦。尝闻种德如种木,百年培壅犹不足。君看牛羊践履行,岂有寸椽撑破屋。我方撮发访耆旧,已妆定国多阴德。昆峰荐璧渊出珠,天敕百灵介多福。后来源委谁导之,刊木濬川君有力。一官缚死不须说,天定胜人理则必。鵷鶵览辉下其庭,一举万里群鸟伏。我耕我获我其食,夸者流涎疑者夺。桃李荫繁春不留,琼瑰梦断月空白。煌煌貂冕侈殊渥,尚冀他时贲幽宅。死而不忘谁者是,呜呼公乎妥沈魄。
暑中閒咏六首 其六。元代。方回。篱门矮复斜,乌桕发枯槎。曾守诸侯土,还同百姓家。葛囊悬苣子,梅卤渍栀花。臧获修时事,分衣缺布纱。
见梁检法书怀八绝句于广文尉曹处次韵。宋代。赵蕃。汉诏元从漏网宽,可将数罟作惊澜。幕中有此贤从事,我亦他时逭免冠。
送曾季永赴道州永明尉三首。宋代。赵蕃。忆昔曾闻谪道州,每天文字见曾游。白鹅寺近永明县,试觅记碑还在不。
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明代。陈淳。周翁图太极,张子铭订顽。吾门礼义宗,毋离几席间。
寄题叔父池亭。宋代。洪迈。一壑久藏胜,数椽忽开亭。方塘荫瓦影,净见鲂鲤行。主人有嘉招,转柁失高城。不知几摇兀,杙舟上峥嵘。尊酒酌芳醁,园蔬煮柔青。翩翩射鸭弓,一笑翻彩翎。那知海陬侄,培粟忘归耕。余生信萍梗,归梦识林坰。涨水有回波,故乡岂无情。一醉会有日,因之濯我缨。
清平乐 金丽生工愁少寐,每以斜倚熏笼自况。赋此调之。清代。蒋春霖。枕鸳钗凤。清夜和愁共。窗外月斜寒忒重。瘦尽梨花无梦。东风燕子朱门。年年灯影黄昏。闲却半床金线,罗衣独自温存。
寿致政谢都宪。明代。程敏政。都台清誉重三巴,解绶归来阅岁华。雪后松筠同寿域,山中泉石富生涯。一宵共睹长庚瑞,两日才看上巳花。遥望闽南歌戏綵,芝兰原出旧名家。
自乐。宋代。晁说之。自愁还自乐,于道得吾真。花以瓶为圃,人将饱作春。诗书惟务旧,老大岂知新。明日还如此,太平先此身。
丫头岩。宋代。王义山。露出佳人半面看,晓鬟梳起碧云团。路傍老尽几春色,犹学丫头不顶冠。
贵公子。唐代。韦庄。大道青楼御苑东,玉栏仙杏压枝红。金铃犬吠梧桐月,朱鬣马嘶杨柳风。流水带花穿巷陌,夕阳和树入帘栊。瑶池宴罢归来醉,笑说君王在月宫。
焦天禄野叟听音图。金朝。李俊民。梨园弟子,天宝之后。谁其知音,百岁遗叟。曲终怅然,泪迸林薮。时清眼明,万事缄口。
暮春。明代。杨光溥。养拙林泉久避人,西门斜日鸟啼春。东君乱撒榆钱下,散与贫家不算缗。
阁试春阴诗。明代。王韦。皇都三月春正深,东风酿暖淑气侵。曙光溟蒙露华满,轻云阁日天沉沉。野色垂垂十余里,草绿柔茵低迤逦。半空落絮湿未扬,百丈游丝寒不起。鹁鸠枝上相踏鸣,若与此景偏多情。空庭帘卷昼亦暝,隔墙惟见桃花明。小院门闲莺自语,画栋泥香燕初乳。苔花苍润上帘栊,濛濛经雨还未雨。含情伫立凭阑干,远峰漠漠登楼看。碧窗窈窕银屏冷,金帐促回翠袖单。檐影频移暝云动,曲枕悠然醒午梦。起来小步傍闲阶,花雾袭衣寒气重。生意亨嘉春正时,造化于物若有私。明日晴光绿蘋转,吾与万物俱熙熙。
杏花天·把杯莫唱阳关曲。宋代。石孝友。把杯莫唱阳关曲。行客去、居人恨局。屏山似展江如簇。不见尊前醉玉。鹃啼处、怨声裂竹。问後夜、兰舟那宿。帛书早系征鸿足。肠断弦孤怎续。
二月望郡城作。元代。梁寅。楚郊春已半,出郭少纷华。雨长閒门草,烟迷废苑花。干戈违古俗,耕凿羡人家。吾异青门隐,也应归种瓜。
江月五首(并引)。宋代。苏轼。岭南气候不常。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今岁九月,残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迟。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此殆古今绝唱也。因其句作五首,仍以“残夜水明楼”为韵。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二更山吐月,幽人方独夜。可怜人与月,夜夜江楼下。风枝夕未停。露草不可籍。归来掩关卧,唧唧虫夜话。三更山吐月,栖鸟亦惊起。起寻梦中游,清绝正如此。驱云扫众宿,俯仰迷空水。幸可饮我牛,不须违洗耳。四更山吐月,皎皎为谁明。幽人赴我约,坐待玉绳横。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今夕定何夕,梦中游化城。五更山吐月,窗迥室幽幽。玉钩还挂户,江练却明楼。星河澹欲晓,鼓角冷知秋。不眠翻五咏,清切变蛮讴。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三十五。魏晋。高燮。山庐好,初暑御单衣。点水蜻蜓当面立,迎风蝙蝠掠肩飞。缅想浴乎沂。
雁字三十首次韵 其二十九。清代。韩氏。白云浅处认牙签,朗朗真宜众目瞻。波抉晴滩初纸拂,露研春草有花黏。萧萧竹借凌霄管,软软沙铺对岸缣。全力拓开周万里,精神更聚在毫尖。
济阴县新成官廨赠知县著作。宋代。刘攽。鼠牙雀角穿垣屋,墨绶铜章愧吏民。制锦可无容膝地,戴星亲作执柯人。奋飞翚雉檐双翼,积叠鱼龙瓦万鳞。若比治蒲增四善,种花仍欲笑安仁。
至治壬戌八月十五日榆林对月。宋代。虞集。日落次榆林,东望待月出。大星何煜煜,芒角在昴毕。草树风不起,蛩蜩绝啁唧。天高露如霜,客子衣尽白。羸骖龁馀栈,嫠妇泣幽室。行吟毛骨寒,坐见河汉没。驿人告晨征,曈曈晓光发。
送杨参军允恭守曲靖。明代。黎民表。冠盖中朝第一流,佩符还入楚乡游。铜驼夜月淹燕甸,金马春风梦益州。槃木漫劳通贡篚,碉房今喜息戈矛。淮阳岂是烦长孺,白羽曾参幕府筹。
赋得风入四蹄轻 其四。明代。徐渭。赤骥本龙精,行时不是行。看迟八尺影,过急一团声。带烙成骈死,嘶盐了此生。孙阳何处是,泪尽太行程。
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唐代。李商隐。佳兆联翩遇凤凰,雕文羽帐紫金床。桂花香处同高第,柿叶翻时独悼亡。乌鹊失栖长不定,鸳鸯何事自相将。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
长门怨。宋代。赵处澹。未央宫花满枝,笙歌不断春风词。玉阶露冷与天近,霓裳舞罢琼瑶户。如今寂寂长门春,寒风萧萧愁杀人。花开花落如洗,转眼身为陌上尘。自笑夜来清梦断,犹觉瑶池侍君宴。
夜宴南陵留别。唐代。李嘉祐。雪满前庭月色闲,主人留客未能还。 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
槎客先生七十七,老手能握两枝笔。诗曾索写屏幛新,画忽摹成林壑密。
早年工诗晚工画,画意都从诗意出。连宵风雪寒打窗,坐使坐光满蓬室。
吴槎客明经以手画山水见赠作诗志谢近闻有亡姬之戚并为解之。清代。朱文治。槎客先生七十七,老手能握两枝笔。诗曾索写屏幛新,画忽摹成林壑密。早年工诗晚工画,画意都从诗意出。连宵风雪寒打窗,坐使坐光满蓬室。我闻善画山水享大年,息心求理心恬然。凭空泼墨鼓元气,何待采药夸神仙。神仙眷属金闺籍,近事传闻剧怜惜。小红飞作马塍花,凄绝吹箫姜白石。老眼西风泪不收,深深埋玉银湾头。拜经忆昔同看月,索句何人共倚楼。我与先生无一面,仰之如鲁灵光殿。海天尚有沧桑变,何况昙花霎时现。从此不画双蛾画东绢,自对万幅烟鬟老忘倦。
赠新葵张山人赋得书字。清代。李英。汝南天下士,龙卧意何如。玉树春偏长,金尊夜不虚。持竿桐陌水,问字竹林居。狂客思琼玖,君能一报书。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 其十。明代。释函是。网罟不可设,匪但戕群生。禽鱼多异迹,隐显难以明。大鸽济罗者,乃是金仙身。深慈聊尔尔,所矢终何心。仁暴性靡常,迁延宁至今。
立夏日泛舟游青山憩杨氏庵示诸生。宋代。孙应时。岁序忽云夏,青春去安归。天清风气朗,游子怀芳菲。碧湖泛我舟,轻云湛晴晖。入谷山寂寂,缘溪水围围。悠然得幽憩,丹葩耀岩扉。鸟声自歌呼,竹色相因依。举觞伫遥念,日月如梭飞。平生静中愿,岁晚无相逢。
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 升坛用《正安》。。宋代。郊庙朝会歌辞。神地之道,粒食有先。岁谨祈报,礼严豆笾。降登祼荐,罔或不虔。以似以续,宜屡丰年。
铁塘江。宋代。王镃。凉丝疏柳条,秋满石阑桥。吴越兴亡事,晨昏来去潮。云开天日近,水接海山遥。望到西陵渡,风帆影自飘。
次韵程安抚蟹二首。宋代。陈造。物生不学螭蟠泥,祸及乃诿造化儿。良材厚味庸自保,熊毙以掌豹以皮。雄戟介甲亦壮矣,乘流未可听所之。托身要是鲲鹏宅,不然借穴羽家池。主人仁心及虫蚁,一肉三韭不好奇。每讥骚客寒蒲缚,更笑狂士左手持。忍馋爱物良未失,可愧於牣形声诗。
谢傅宣州安道郎中送宣城笔。宋代。杨万里。忽惊骑吏叩柴荆,厚禄移书访死生。今日犹迟傅岩雨,前身端是谢宣城。解包兔颖霜盈把,试墨山泉月一泓。老里苦吟翻作拙,撚须枉断两三茎。
舟泊龙湾寄孙仲衍。明代。黄哲。吴樯楚柁十年间,又度秦淮虎豹关。眼底故人成寂寞,梦中尘业负高闲。九州风雨东南会,七泽波涛日夜还。江上思君云路杳,掀篷愁对蒋陵山。
定风波(咏丹桂)。宋代。丘崈。月殿移根入帝乡。风流犹是旧时妆。猩血染成丹杏脸。浓点。郁金笼就赭衣黄。浪说锦城元自少。不道。只今何啻五枝芳。试问司花谁是主。传语。且烦都与十分香。
留都 其八。明代。黎民表。幽蓟称岩甸,重襟亦在斯。尚纡南顾策,数费北门师。霜悴青苗尽,秋深赤羽驰。谁能如贾谊,流涕向明时。
饶监丞惠诗有未能上下逐东野之句次韵寄呈。宋代。方岳。谁肯低头老孟郊,譬之草木等荃茅。倚松人好传闻久,采蕨山深梦寐劳。飞兔妙摛青玉案,胎仙重脱紫云胞。小奚容入江西社,四海眼空毋甚高。
东斋夕书。明代。苏伯衡。幽居得自怡,野性方惬素。高枕一酣眠,长廊独闲步。白日谁云长,青山忽已暮。皓月照前阶,凉风满高树。偶随孤鹤行,时见疏萤度。即此有余欢,何况山中去。
用前韵答弥明圣言二首 其一。宋代。王炎。清昼浑无客叩关,不知春色满溪山。少年侧目云霄上,今日藏身翰墨间。挥麈逢君谈世事,举杯为我变衰颜。归来更倚绳床坐,剩得劳生一日閒。
睡起。宋代。项安世。春半閒窗午睡酣,梦馀瑶篆晚香残。起来磨墨花盈砚,勾得东风上笔端。
送傅德谦还临川。元代。吴海。傅君隘流俗,举步追古人。古人去已远,斯道为荆榛。出门抱高志,区区向谁陈?十年江海上,漂泊但一身。念我德不孤,邂逅遂见亲。相知宁苦晚,不觉逾三春。精微共探讨,议论发清新。谊合然诺重,途穷忧思频。如何语离别,使我意酸辛。酸辛不在别,欲留我何贫。闽水东赴海,楚山西入秦。春波正浩荡,谁能知其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