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杂兴二百首。宋代。苏泂。安石风流苦未遥,重来遗迹尚山椒。一丘元自无花草,底事令人觉意消。
《金陵杂兴二百首》是苏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安石风流苦未遥,
重来遗迹尚山椒。
一丘元自无花草,
底事令人觉意消。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转和事物变迁的感慨。诗人苏泂描述了安石风流的事迹似乎还未远去,他们的遗迹尚存,但时间的推移已经使得这些事物变得模糊不清。原本美好的景象和事物,已经逐渐消逝,留下的只有一片草木凋零的丘陵,令人感到无限的凄凉和心灵的消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事物消逝的感慨。通过描绘安石风流的事迹和其遗迹的凄凉,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中的“安石风流苦未遥”一句,表达了苏泂对于安石时代的仍然怀念和追思之情。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变法政策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对于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文化风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尽管安石的时代并不遥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安石的事迹已经逐渐模糊,仅留下些许遗迹。
诗中的“一丘元自无花草,底事令人觉意消”一句,通过描绘一片凋零的丘陵,表达了诗人对于事物消逝和时光流转的感慨。丘陵原本应该是绿草如茵、花开满山的美丽景象,然而如今却变得荒凉寂静,一片凄凉景象使人感到心灵的消沉。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时光流转和事物变迁所带来的凄凉和消沉之感,通过对安石风流和遗迹的描绘,诗人唤起了读者对于过去时代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整首诗词在短短的几句中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寄梁仲登兼订游山之约。明代。梁有誉。作赋声何早,忧时意独迷。君应狗监荐,吾拟鹿门栖。野树连愁暗,江云逐望低。避喧窥鸟过,忆远怯猿啼。溟海一书札,秋山几杖藜。风尘还白社,岁月谩丹梯。玄草心从苦,黄华手阻携。橘洲斜日里,茅屋断鸿西。谷口隐真得,濠梁乐与齐。茹芝能不薄,灵岳共扳跻。
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
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
望梅花。宋代。蒲宗孟。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
经从丰城谒于房州于令侍姬歌舞进酒二首。宋代。危稹。更有佳人在空谷,能唱春风天上曲。何时得上金玉堂,一声飞度龙吟竹。
和林大任三首。宋代。吴芾。融融春色满花源,杨柳阴中系画船。笑逐鳌头花下去,旌旗夹道鼓渊渊。
上巳日陪襄阳李尚书宴光风亭。唐代。刘言史。碧池萍嫩柳垂波,绮席丝镛舞翠娥。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
除夜对酒赠少章。宋代。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送王君入监读书。明代。徐渭。绣裳赤舄事征东,麟阁曾经论武功。圣主何心收印绶,遗孤今日大山中。过辞家庙貂蝉在,独上关河雨雪融。寄语伯禽多自爱,成王原不忘周公。
雨中次范德机见寄杂兴韵。元代。邓文原。穷巷积阴雨,离居寡悰情。安得壒埃风,逍遥余上征。长日有逝川,春花无晚荣。永怀山泽居,好遁潜英声。于陵方灌园,庞公不入城。此意岂忘世,咏歌以濯清。今我梦江国,噭噭鹈鴂鸣。不忧芳草歇,但恐白发生。归休企前哲,矢言著贞诚。悠悠莫识察,思子携手行。
送刘牧推官之兖州。宋代。范仲淹。相国镇东鲁,开閤多英豪。羡子赋从军,壮思如波涛。当有非常遇,所得连六鳌。故人孙复之,卧云生二毛。或作梁甫吟,秋风共呼号。翩翩草檄外,可与相游遨。益以夫子心,万物都一毫。此行名与节,须似泰山高。
思贻堂为钱宣昆仲赋。明代。陈琏。海虞有钱氏,学行众所推。虽膺九重眷,所蕴未及施。嗣子守遗训,夙夜罔或违。裕家务勤俭,存心复仁慈。善庆逮后昆,惠泽被孤嫠。诸孙信英特,双璧联光辉。孝敬心切切,友爱情怡怡。素志在显扬,拟学古人为。沉潜在经籍,跬步循矩规。为善益自力,声誉恒昭而。藏修一室中,华扁名思诒。芸香袭书幌,墨花浮砚池。有志事竟成,矧遭圣明时。奋迅谅有日,远大以为期。
赵仁甫先生以邛竹杖见惠赋此荅谢。明代。徐熥。种本传西域,曾闻贡汉宫。一枝非嶰谷,万里出蚕丛。曳去穿云际,携来到水穷。节应虚绿土,头可挂青铜。庄叟逍遥外,卢敖汗漫中。未尝临俗客,偶尔借邻翁。采药兼瓢往,挑经与锡同。静缘幽径曲,诗兴野桥东。共步添良友,扶颠当小童。长房吾自愧,君已似壶公。
齐桓晋文之事。先秦。孟子及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