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杂兴二百首

金陵杂兴二百首朗读

《金陵杂兴二百首》是宋代诗人苏泂所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的主题围绕着金陵(现今南京)的景物、人情和生活琐事展开,以轻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金陵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以下是《金陵杂兴二百首》中的一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暄风吹斋响苍玉,
竹石相看便有情。
提胡卢来沽美酒,
终日撩人不住声。

中文译文:
温暖的风吹响了苍玉的声音,
竹子和石头相互凝视,立即产生情感。
提起胡卢来沽美酒,
整日里引人入胜,声音不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金陵的一幅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和人文景观的赞叹和热爱之情。

首句中的"暄风吹斋响苍玉",描述了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斋房,使得琴瑟发出如玉般悦耳的声音。这里,苏泂运用了声音的描写手法,通过对自然声音的表达,传达了一种温暖和宁静的氛围。

接着,"竹石相看便有情",这句表达了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竹子和石头作为自然界的元素,与人相互凝视,产生了一种情感共鸣。这种交流超越了物质的界限,显示出作者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第三句"提胡卢来沽美酒"描述了诗人提着胡卢(一种古代酒器)来寻找美酒的场景。这里,诗人通过描绘饮酒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享受的渴望。

最后一句"终日撩人不住声",描绘了酒的美味和愉悦的享受。酒的美味令人难以抵挡,声音不停地吸引着人们,让人陶醉其中。这句话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沉醉。

通过这首诗词,苏泂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他对金陵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通过自然界、人与自然的描写,传递了对和谐共生、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词以其轻快的节奏、生动的描写和情感共鸣的主题,展现了苏泂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

猜你喜欢

寻得故年香翠团,共将真赏倚阑干。
几随白日飞仙变,半为今朝宝黑乾。
光冷未粘春物笑,影疏来趁月华看。
江南秋景犹繁剧,赖此一襟风月寒。
()

为惜丹砂尾,亲投碧草潭。前头有香饵,千万不须贪。

()

上尽玉梯云,还见一番佳节。惆怅旧时行处,把青青轻折。
倚阑人醉欲黄昏,飞鸟望中灭。天面碧琉璃上,印弯弯新月。

()

才抛弱管挽强弓,壮志年年滞粤东。只影飘零同泽畔,片言筹画似隆中。

未舒短翼飞为鹄,空把长髯捋向风。我亦穷途双泪眼,为谁弹作落花红。

()

不暖不寒天,春色恰倚人意。

()

天闲万马尽权奇,写出丹青意自悲。长白山头三万匹,可令龙种一雄嘶。

()

南国去天远,行程勿滞留,
试期催负笈,战决胜焚舟。
澹墨题金榜,英声起璧流。

()

曾倚东风嗅国香,星轺此日度沅湘。于今客里看图画,搔首无言只自伤。

()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
陈俞
春江浩荡春江阔,夜半湖声涌新沫。
晓风吹断碧云根,万顷沧波带晴豁。
浪花潋滟翻红桃,群鱼出没乘轻涛。
悠扬得意鼓鳞鬣,十十五五同为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