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是宋代程公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没有雨水也没有风,与往年的秋天有着明显的不同。诗人通过观察桂花,体味到了其中的深意。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一秋无雨亦无风,
比似常年迥不同。
鼻观了无分别想,
道人结心本来空。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悟。诗人通过描述秋天没有雨水和风的景象,与往年相比产生了明显的不同。这种变化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感叹。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桂花,他发现通过嗅觉无法分辨桂花的香味,这让他联想到修行者修炼心境时所追求的境界。最后一句表达了修行者心中的境界本来是空灵的,没有执著和负担。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类感知和心境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观察秋天的变化和桂花的香味无法辨别,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诗中的桂花象征着纯洁与空灵,修行者的追求和心境的净化,通过对这一细小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境界和内心状态的追求。
整首诗词简洁明了,以简单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意境和哲理,引发读者对生活、自然和心灵境界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对细节的把握,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敏感,使读者在品读中感受到一种安静、深邃的美感。
程公许(?—1251),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州。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说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人。嘉定进士。历官著作郎、起居郎,数论劾史嵩之。后迁中书舍人,进礼部侍郎,又论劾郑清之。屡遭排挤,官终权刑部尚书。有文才,今存《沧州尘缶编》。...
程公许。程公许(?—1251),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州。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说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人。嘉定进士。历官著作郎、起居郎,数论劾史嵩之。后迁中书舍人,进礼部侍郎,又论劾郑清之。屡遭排挤,官终权刑部尚书。有文才,今存《沧州尘缶编》。
赠存古杨茂盛卿。元代。方回。卷轴年深碎破时,我能补苴以完之。惊逢大桁重华典,喜见由庚束皙诗。王会周篇汲郡冢,儒生秦颂泰山碑。装潢作手今无敌,消得朝天驲骑驰。
徐善应西白轩次雪湖韵。明代。谢迁。卜居邻泮宫,道在地亦偏。过庭悲失怙,礼学思绍先。惟白乃受采,所贵敦其原。藏修面西牖,日章由闇然。惜阴驹过隙,养和玉生烟。室中更何有,泓颖清辉联。爽气忽朝来,举头见龙泉。天光与云影,静昼时盘旋。道心永无寐,坐对冰壶寒。
水龙吟 落花。清代。王翃。春阳恰照空园,晓莺啼倦残红冷。芳魂无据,冰帘斜扑,乱抛芳径。力弱丝游,心疏蝶过,召还烟景。问余春未远,悠扬何事,依然就,风中影。门外晚寒犹逞。正无聊、断肠人醒。新巢燕子,衔来尚湿,小楼初暝。露重晨留,泥香夜葬,沾衣微省。更一溪、暗水吹成罨画,绣萍千顷。
宝安八景 其一 市桥春涨。明代。陈琏。石梁跨河岸,百尺犹垂虹。夜来春□□,□□□□洪。滔滔势莫遏,滚滚声何雄。□□□□□,□□□海通。飞翔集鹅鹳,变化多鱼龙。□□□□□,□□兴何穷。
村居纪事 其一。明代。周用。举网得鱼日正中,晚禾收穫靠东风。杖藜来往闲相语,此日官司卖社翁。
上赵兰坡。宋代。许棐。身迫云霄自不知,只如师友讲论时。驱龙驾凤阳冰字,剪月裁霞太白诗。雨院炷香熏画卷,晴窗添水浸花枝。十年漫走江湖上,只尺兰坡却到迟。
满江红(刘表翁右司席上)。宋代。吴潜。痴霭顽阴,风扫尽、安排今夕。便放出、一轮金镜,皎然虚碧。照彻肺肝明似水,是中空洞无他物。倚亭皋、搔首问天公,天应识。人共景,都非昔。君共我,俱成客。且相逢一笑,笙歌箫笛。老去可怜杯酒减,醉来谩把阑干拍。便明朝、烟水挂征帆,还相忆。
自释休官之意。元代。方回。七载休官学老农,间关垂死脱兵锋。折腰早觉身难屈,饶舌悬知世不容。已幸栎阳归旧质,可能稷嗣冀新封。时清犹作茹芝老,杜叟斯言我愿从。
过张幼于曲水园因赠二首 其二。明代。张元凯。不仕人犹贵,逃名事岂赊。久将忘月露,渐以寄烟霞。覆瓿无非草,如椽总是花。五车亲著述,何羡邺侯家。
再游韦曲山寺。五代。谭用之。鹊岩烟断玉巢欹,罨画春塘太白低。马踏翠开垂柳寺,人耕红破落花蹊。千年胜概咸原上,几代荒凉绣岭西。碧吐红芳旧行处,岂堪回首草萋萋。
拜禹庙。唐代。元稹。恢能咨岳日,悲慕羽山秋。父陷功仍继,君名礼不雠。洪水襄陵后,玄圭菲食由。已甘鱼父子,翻荷粒咽喉。古庙苍烟冷,寒亭翠柏稠。马泥真骨动,龙画活睛留。祀典稽千圣,孙谋绝一丘。道虽污世载,恩岂酌沈浮。洞穴探常近,图书即可求。德崇人不惰,风在俗斯柔。茭色湖光上,泉声雨脚收。歌诗呈志义,箫鼓渎清猷。史亦明勋最,时方怒校酋。还希四载术,将以拯虔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