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日时闵雨甚矣三乎。宋代。赵蕃。去此林篁蔽,出兹溪谷深。倍能明病眼,顿觉洗尘襟。问隐平生志,依僧夙昔心。危亭已无迹,断刻尚堪临。
《六月十五日时闵雨甚矣三乎》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六月十五日,时值暴雨连绵不断。
我离开了茂密的林木,来到了幽深的溪谷。
我眼睛的疾病倍感明显,感觉一下子洗净了尘埃。
我询问隐藏在心底的志向,依附于僧侣过去的心境。
危亭已经不再有任何痕迹,但仍然值得一睹断垣残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六月十五这个特定的日子里,经历了一段寻求内心净化和心灵寄托的旅程。诗人离开了茂密的林木,来到了幽深的溪谷,这个环境的改变使他感到自己的眼病更加明显,但同时也让他感到心灵得到了洗涤。他向内心探询自己隐藏的志向,寻找与僧侣过去相伴的心境。尽管危亭已经消失了,但它仍然值得我们去欣赏,它的存在使我们能够回溯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六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一个寓意美好团圆的日子,但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强调节日的喜庆,而是通过描述雨季和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呈现诗人内心的变化。诗人离开茂密的林木,来到幽深的溪谷,这种景物的转变象征着诗人的内心追求和改变。他眼病的明显加剧,可以理解为他对外在世界感知的加强,对自己内心的认知也更加清晰。最后,诗人描述了危亭的消失,但仍然值得一睹的美景,这可以理解为对于已逝时光的怀念和珍视。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映照诗人内心的变迁和追求,通过细腻的描绘和隐喻的运用,表达了对于人生追求和时光流转的思考与感慨。
赵蕃。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赠别黄幼彰次韵。明代。姚光虞。傍午何人此扣扃,携尊特过子云亭。天涯作客头俱白,世上看君眼独青。诗为穷愁工亦拙,酒于惜别醉还醒。南行紫气庾关满,谁倚青牛乞著经。
戏招饮客解酲。宋代。黄庭坚。破卯扶头把一杯,灯前风味唤仍回。高阳社里如相访,不用闲携恶客来。
雉山。宋代。章岘。营邱水墨师,不识桂林山。半世阅渠画,今始陋坚顽。岭边千奇峰,浓绀梳云鬓。肩舆兀醉梦,所窥才一斑。偶投雉岩宿,洞穴穷孱颜。旁通赤明天,南极地所寰。更登云外顶,下视江湾湾。群仙无我笑,畏汝碧玉环。我久堕尘纲,岁晚嗟良难。往来等幻化,南北俱乡关。却怜雪花儿,三生此山閒。愿力不汝无,永悟无所还。
忆归。明代。黎民表。久客念将归,重嗟筋力违。蘼芜长送客,荷芰未裁衣。白首贫交少,青山旧业微。伤心同海燕,懒向画梁飞。
诮胡同巡。宋代。华岳。岳昔游时卿,兄尝过敝庐。扪心论事业,耐久良非虚。岳今隶城旦,气象诚惨舒。{上髟下亢}黥塞粪壤,敢辱长者车。尝闻古人交,穷达无亲疏。富贵不相忘,有终还有初。与兄三载别,无日不引裾。中间喜一见,欣慰云何如。相去天一涯,云涛疏雁鱼。忽闻夙驾回,喜色喧门闾。相闻即相别,厥意良踌躇。尝闻郢中人,结客于樵渔。又闻淮南王,受德行刑余。岳既不自检,失身堕籧篨。壮士视一死,其犹尔欷嘘。势分已霄壤,孤托难相於。愿兄此召还,巍然奉中除。前岩与西阁,谈笑看连茹。或过赵可父,为岳声起居。薰风有良便,当拜平安书。
七哀诗。魏晋。阮瑀。丁年难再遇。富贵不重来。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冥冖=宀}{冥冖=宀}九泉室。漫漫长夜台。身尽气力索。精魂靡所能。嘉肴设不御。旨酒盈觞杯。出圹望故乡。但见蒿与莱。
情诗其二十八。清代。仓央嘉措。今夜新月似蛾眉,时还暂去时还归。?记取临行重来约,月成钩时人成对。
从驻跸峰移向阳二首 其二。明代。释函可。自来不肯常安住,但有茅遮便暂栖。鸟突寒烟寻别树,风吹残雪度前溪。沙弥欢跃面多垢,耆旧威仪首尽低。最爱近村好兄弟,松花和蜜贱如泥。
好事近(送春)。宋代。蔡幼学。日日惜春残,春去更无明日。拟把醉同春住,又醒来岑寂。明年不怕不逢春,娇春怕无力。待向灯前休睡,与留连今夕。
再次首唱韵和。宋代。钱惟演。云变危峰万里横,簟铺湘水一床平。红兰受露消晨渴,绿蕙翻风析夜酲。逸少偶书葵扇贵,羊欣閒卧練裙轻。无妨天上芝泥熟,独看瑶光近太清。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柳巷。唐代。韩愈。柳巷还飞絮,春馀几许时。吏人休报事,公作送春诗。
题惠山。宋代。潘正夫。秋风萧瑟净岩扃,寂寂澄泉可鉴形。比色未饶先玉乳,试甘应合跨中泠。梦回春草花犹落,雪洒松窗酒乍醒。须碾月团三百片,不辞来此汲泓渟。
挽曹泰宇居士三首 其三。宋代。陈著。匆匆相聚处,未足满平生。镫雨对眠梦,花晴携话行。前盟空在耳,外哭若为情。已矣不可作,高山孤月明。
访虞山赵次侯博士小园赋赠。清代。秦缃业。青山依旧属君家,十载重来感鬓华。独叹婆娑百年树,空开烂漫满园花。狂来欲尽酒千斛,乱后犹存书五车。人事干戈还未定,可容耕钓作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