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刘学谕玗。宋代。廖行之。学富犹无已,才雄非自成。诲人真不倦,接物有余情。仅有抠衣便,俄惊逝水倾。丹旌嗟莫挽,忍听薤歌声。
《挽刘学谕玗》是宋代廖行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学识渊博,仍不自满;
才华横溢,并非自得;
教导他人真诚不倦,
与事物相处充满感情。
只是刚刚抚衣而起,
突然惊觉时光已逝。
红旗令人叹息不已,
不忍听闻丧悲之歌声。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刘学谕玗的挽歌之情。诗中描绘了刘学谕玗的学识渊博和才华横溢,但他并没有自满自足,仍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他对教育他人充满了真诚和不倦的热情,同时与周围的事物相处时也表现出充满感情的态度。然而,他的离去来得太突然,就像抚衣一动,时光已经逝去。在他离世后,红旗令人叹息不已,而作者无法忍受听到悲伤的薤歌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刘学谕玗的敬慕和怀念之情。作者以朴实的词句,展现了刘学谕玗的学识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为人师表的钦佩之情。诗中的"学谕"意味着教导,"玗"则表示玉石,这样的称谓更显得作者对他的推崇之意。诗词通过对逝去时光的描绘,以及对红旗和薤歌的形象描写,营造出一种悲伤和追思的氛围。整首诗词抒发了作者对刘学谕玗的深深怀念和对他离世的惋惜之情,流露出浓厚的哀思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廖行之。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有感。宋代。王安石。忆昔与胡子,戏娱西城幽。放斥仆与马,独身步田畴。牛竖歌我旁,听之为久留。一接田父语,叹之胜王侯。追逐恨不恣,暮归辄怀愁。顾常轻千乘,只愿足一丘。子时怪我少,好此寂寞游。笙箕不入耳,又不甘醪羞。那知抱孤伤,罢顿不能遒。世味已鲜少,但余野心稠。乖离今十年,班发满我头。昔兴亦略尽,食眠常百忧。每逢佳山水,欲往辄复休。方壮遂如此,况乃高春秋。
八月十七夜半后看月。元代。柳贯。钱塘城东潮海西,四更月上寒凄凄。太阴垂精金气感,列宿藏景珠绳低。钟鼓沈沈尚传警,羽毛谡谡屡惊栖。蟾蜍初不隔风雨,谁其翼我凌丹梯。
咏史上·周亚夫。宋代。陈普。西来三十六将军。业业孤城势欲焚。细柳不逢豪杰主,当时已验口从文。
又次韵沈告院送行二首。宋代。项安世。江头水落雁初下,江上鱼肥酒可中。秋浦到时应正好,昔贤题后恐难工。三年禁直消长日,六月修廊饫午风。天上素餐吾已愧,更来闲处理渔筒。
南乡子。宋代。张浚。迟日惠风柔。桃李成阴绿渐稠。把酒樽前逢盛旦,凝眸。十里松湖瑞气浮。功业古难侔。宜在凌烟更上头。已向眉间浮喜气,风流。千岁三分万户侯。
云庄菊日起岩必东诸贤过访 其一。明代。林俊。有约临沧访翠微,踏晴林鹤故相依。小山丛桂花初密,佳节重阳菊尚稀。月转半冈催送酒,风回别树笑传衣。不禁短榻孤眠外,犹起高情数启扉。
云龙卷。明代。符锡。高山出云何所为,蒸合旋看瀰大清。处处苍生望霖渴,朝朝将雨逐龙行。东阡南陌须臾遍,岁德神功历落成。渭水傅岩差一见,景奁肤寸若为惊。
杂兴。宋代。郑刚中。秋风城壘小,远望一消凝。洞客云中路,渔舟水底灯。有钟聊是寺,半俗不成僧。羁旅其间者,尘埃料可憎。
题英禅师。唐代。亚栖。将知德行异寻常,每见持经在道场。欲识用心精洁处,一瓶秋水一炉香。
韩子华内翰见过。宋代。梅尧臣。但见公轩过,未见我马去。我懒宜我嫌,公曾不我恶。秋雨天街凉,萧萧绿槐树。遥听高车声,驺导门前驻。仆夫惊入扉,遽曰能来顾。度量何其宏,始终不改遇。索以新诗章,遍览日欲暮。诚惭兜离音,唐突韶与濩。明朝当负荆,人莫讥贵附。
潭。宋代。苏轼。翠壁下无路,何年雷雨穿。光摇岩上寺,深到影中天。我欲然犀看,龙应抱宝眠。谁能孤石上,危坐试僧禅。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六首。宋代。范成大。自将吴津骑,谁婴泰一锋。旄头连夜落,京观隔江封。舞武三成备,书文九译重。修攘遗策在,嗣圣续车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