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四首》是宋代诗人廖行之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贫贱困苦中的心境和情感体验。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遣兴四首》的中文译文:
贱宜人弗齿,
贫遣日劳心。
不著新诗句,
春愁那可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贱宜人弗齿",意思是作者身份卑微,不被人看重。这里的"贱"可以理解为社会地位低下,受人轻视。作者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这种处境带来的不快和无奈。
其次,诗中描述了作者贫困的生活状况,指出自己每日劳心劳力以维持生计。这种辛劳和贫穷对作者的心灵造成了压抑和痛苦,使他的心情变得沉重。
接着,作者提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写下新的诗句。这可能暗示着作者在生活的压力下,无法找到灵感和创作的动力。或许作者希望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但由于环境的限制,他无法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最后,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在春天的时候所感受到的忧愁。春天通常象征着生机和希望,但对于作者来说,即便是在春天,内心的忧愁也无法避免。这种春愁的存在,使得作者的心情更加沉重,无法得到宽慰和安慰。
总体而言,廖行之的《遣兴四首》通过简练的词语和自嘲的口吻,展现了一个贫困和困顿中的诗人的心境。他在贫贱的环境下,感到被边缘化和无奈,无法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创作的灵感。诗中流露出的忧愁和沉重,使人对作者的处境和内心感到深深的同情。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廖行之。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宁乡道上遇张伯声。宋代。戴复古。山禽调舌待舂哢,江雨收声开晓晴。偶遇故人同杖履,梅花树下一诗成。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唐代。杜甫。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欲归瀼西宅,阻此江浦深。坏舟百版坼,峻岸复万寻。篙工初一弃,恐泥劳寸心。伫立东城隅,怅望高飞禽。草堂乱悬圃,不隔昆仑岑。昏浑衣裳外,旷绝同层阴。园甘长成时,三寸如黄金。诸侯旧上计,厥贡倾千林。邦人不足重,所迫豪吏侵。客居暂封殖,日夜偶瑶琴。虚徐五株态,侧塞烦胸襟。焉得辍两足,杖藜出岖嶔。条流数翠实,偃息归碧浔。拂拭乌皮几,喜闻樵牧音。令儿快搔背,脱我头上簪。
永定乘小艇东下。明代。潘希曾。小艇下狂澜,征途暂解鞍。清秋一夜雨,乱石百重滩。山向船头合,天如井底观。寒猿自啼伴,羁思苦相干。
清溪道中。唐代。张乔。滩声摇细雨,山色隔疏松。岸迥人遥集,云来鸟并封。石歌时柝腹,壁古每胎龙。鼓棹旋流下,回看面面峰。
咏史上·贾董。宋代。陈普。贾董声名甲汉儒,到头事业有差殊。五年大傅何飘忽,不告梁王肆夏趋。
送慧公朝补陀 其二。明代。李之世。浪头高打海门关,袅袅潮音响佩环。一点青螺吹不动,舟人遥指洛伽山。
贵游。唐代。杜牧。朝回珮马草萋萋,年少恩深卫霍齐。斧钺旧威龙塞北,池台新赐凤城西。门通碧树开金锁,楼对青山倚玉梯。南陌行人尽回首,笙歌一曲暮云低。
赠陈元舆祠部。宋代。黄庭坚。武成园木锁中秋,久得汀州刺史游。招唤丁宁方邂逅,谁言天网漏吞舟。
山花子 为人题帘上画松。清代。曹贞吉。五鬣苍然入画图。一湾流水带平芜。昨夜惊涛吹欲落、响金铺。曾在天台山下见,霜皮黛色记来无。彷佛溪南桥畔路、第三株。
桂枝香(杨山甫席上赋)。宋代。陈允平。残蝉乍歇。又乱叶打窗,蛩韵凄切。寂寞天香院宇,露凉时节。乘鸾扇底婆娑影,幻清虚、广寒宫阙。小山秋重,千岩夜悄,举尊邀月。甚赋得、仙标道骨。倩谁捣玄霜,犹未成屑。回首蓝桥路迥,梦魂飞越。雕阑翠甃金英满,洒西风、非雨非雪。惜花心性,输他少年,等闲攀折。
纯甫沈丈将过岭南贻诗见赠率尔奉酬一律。明代。王世贞。万死投荒不自嗟,片鸿惊我白鸥沙。神交岂必从倾盖,身在何须复顾家。过岭清霜披瘴色,怀人古戍有梅花。江山处处皆文苑,莫遣穷愁负岁华。
悼室人诗十首 其三。南北朝。江淹。夏云多杂色,红光铄蕤鲜。苒弱屏风草,潭拖曲池莲。黛叶鉴深水,丹华香碧烟。临彩方自吊,揽气以伤然。命知悲不绝,恒如注海泉。
塞下曲六首 其四。宋代。严羽。一身远客逐戎旌,落日萧条望古城。渐近碛西无水草,北风沙起橐驼惊。
如梦令·枝上蝶纷蜂闹。宋代。吴潜。枝上蝶纷蜂闹。几树杏花残了。幽鸟亦多情,片片衔归芳草。休扫。休扫。管甚落英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