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竹诗伯封垂和且闻兄弟皆欲作因用元韵奉寄

移竹诗伯封垂和且闻兄弟皆欲作因用元韵奉寄朗读

《移竹诗伯封垂和且闻兄弟皆欲作因用元韵奉寄》是宋代李洪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密密修篁入槛寒,
茂密的竹林长满庭院,透过寒冷的门槛。

君来移取出檐竿。
你来动手将竹子取下来,从檐竿上摘下。

结根久近幽人屋,
竹子的根已经扎得很深,靠近隐居者的房屋。

解箨宜为壮士冠。
剥下竹子的箨(竹叶),适合做壮士的帽子。

曾共马兰同请客,
曾经与马兰一起邀请客人。

不忧苜蓿但堆盘。
不必担心苜蓿(一种草)只能堆在盘子里。

从今莫羡萧郎画,
从今以后不要羡慕萧郎的画作。

风月良宵仔细看。
在美好的夜晚,仔细欣赏风景和月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用途。诗人写道,茂密的竹林长满庭院,透过寒冷的门槛可以看到。诗人邀请君子来移取竹子,意味着竹子的用途被赏识和重视。竹子已经扎根在隐居者的房屋附近,显示了它与幽静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剥下竹子的箨,适合做壮士的帽子,暗示了竹子的刚毅和坚韧。诗人还提到曾与马兰一起邀请客人,展示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欣赏竹子之美。最后,诗人告诫人们不要羡慕别人的艺术作品,而是在美好的夜晚仔细欣赏自然风光和月色。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用途,表达了对竹子的赞美和敬意。诗人以竹子为媒介,寄托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竹子的坚韧、纯净和宁静之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写竹子,诗人传递了一种追求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引导读者在风月良宵中仔细观察自然之美,感受生活的美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洪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李洪朗读
()

猜你喜欢

叠鼓喧村赛,迎神又送神。千秋留故里,三代本期民。

燎火原头草,褰裳渡口人。我寻《循吏传》,再拜荐新蘋。

()

日光青寒杀气白,山童林髡水缩脉。城舂堕指[扌朱}送馁,莽苍坤舆大宵宅。

齐东赵原吴下客,辞荣养母韩康伯。酒狂忽忆雍熙时,画法荆关海岳窄。

()

天地精英及海隅,兽毛文彩号花驴。同来使者如乌鬼,还责中原礼法疏。

()
可喜刘郎鬓未霜,能容宋玉近东墙。
自知老眼无春事,谁意穷途得放光。
前日桃园真有路,何时兰室可无香。
便须一醉经千日,免和人间寸寸肠。
()

银蟾光满,弄馀辉、冷浸江梅无力。缓引柔条浮素蕊,横在闲窗虚壁。

染纸挥毫,粉涂墨晕,不似今端的。天然造化,别是一般,清瘦踪迹。

()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

物态人心渐渺茫,十年徒学钓沧浪。老将何面还吾土,

梦有惊魂在楚乡。自是一身嫌苟合,谁怜今日欲佯狂。

()

金虎宫邻事已遥,雄图想像祖龙骄。辟开万古官家局,梦断三山海水潮。

白璧尚疑天帝醉,黄泉犹认八州招。谁知即借烧书炬,烧得阿房土尽焦。

()
酴醿花谢日迟迟。
杨花无数飞。
章台侧畔尽风吹。
飘零无定期。
()
留侯羽翼计危成,谁遣鸿飞避杳冥。
一女倚楹犹有识,不知柱后立何人。
()

去秋把君臂,芝兰欣同趣;裘葛忽更非,江云隔渭树。

幽人叹索居,形影相谈吐;况乃婴疾病,杜门惜跬步。

()
推倒扶起,觌面千里。
唯小释迦,风前按指。
直饶海印发光,也是雪峰道底。
遍界是文殊,遍界是慈氏。
()

天书稠叠此山亭,往事犹传翠辇经。

莫倚危栏频北望,十三陵树几曾青?

()

苍狗俄然又白衣,来从何处去何归。
无心出岫还归去,莫向秋风说是非。

()

渺渺寒潮带石矶,潮声山色两相依。
阴云翻浪明秋日,霞气蒸林生晚霏。
巴蜀船从巫峡下,荆吴人自海门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