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乱后寄子都兄五诗。宋代。李洪。两淮黔首苦飘零,庙算成功再底宁。头斫新都摅宿愤,脐燃郿坞赫王灵。羌人半已投戈拜,父老从观扶杖听。欲勒燕然继隆碣,大书谁纪史编青。
《淮上乱后寄子都兄五诗》是宋代李洪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两淮黔首苦飘零,
庙算成功再底宁。
头斫新都摅宿愤,
脐燃郿坞赫王灵。
羌人半已投戈拜,
父老从观扶杖听。
欲勒燕然继隆碣,
大书谁纪史编青。
诗意:
这首诗词是李洪在淮上乱后写给他的兄弟子都的五首诗之一。诗中描绘了两淮地区和黔首(当时指黔州,现今贵州省)的人民在战乱中苦苦流离失所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于战乱的痛心和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表达了对于乱世的不满和对于和平安定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而悲凉的笔调描绘了战乱后的社会景象。从描写的角度来看,诗人将目光聚焦于两淮地区和黔首,这些地区在乱战中遭受了巨大的伤害。诗人通过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和描绘细腻的场景,成功地表达了他对于乱世的愤懑和对于家乡的眷恋。
诗中的"庙算成功再底宁"一句,表达了人们对于重建家园的希望和努力。"头斫新都摅宿愤,脐燃郿坞赫王灵"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内心对于乱世的愤怒和对于和平的渴望。"羌人半已投戈拜,父老从观扶杖听"这两句,表现了羌民投降和老百姓们观望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在最后两句诗中表达了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于人们记载历史的责任。"欲勒燕然继隆碣,大书谁纪史编青"这两句意味深长,诗人希望能够记录下发生过的历史,使后人能够了解并汲取其中的教训。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乱世的苦难和对于和平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动荡的深思熟虑。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于记录历史的责任感。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简洁朴实,但通过情感的表达和意象的描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们对于战乱和和平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李洪。[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宿华岳观。宋代。王钦臣。凌空老树云垂叶,压屋梨花雪照人。深愧地仙教俗客,殷勤留看华山春。
和李中甫知录采兰。宋代。释宝昙。翳翳林莽,孰艺其兰。东风人群,俯仰棘间。薜荔既艾,辛夷未繁。寂寥前修。嘘唏孔颜。藕尔芳芷,医余国膻。我怀斯人,碧梧紫檀。荏苒岁月,纷兮白颠。十步闻芗,五步不悭。佩帏幽幽,骐骥在闲。未春叩户,苜蓿满盘。
闺怨一百首次孙西庵原韵 其三十。明代。郭辅畿。开缄知向朔方游,乐府传来句句愁。天宝曲声听不得,休随新调制凉州。
次韵胡希圣登毗陵东山亭。宋代。李之仪。君不见狐裘相齐望前古,后日执鞭固欣慕。烟云得趣更飘萧,常使高人恨无路。阑干峥嵘擅空阔,寒日低回得循步。朱轮想见不可从,南国小棠疑未去。百年暴辉实之宾,俯盛仰衰情易新。孤怀直欲共倾倒,衣上元无一点尘。又不见三千珠履春申君,十年天禄扬子云。极目平原草萦骨,秋月春风愁杀人。五湖归去辨之蚤,击鼓撞钟犹恨少。险语缓丝一剑休,九衢相视空草草。荆州万里控上流,歌舞翻风甚飞鸟。回首苍梧隔暮云,南狩不归何可叫。解后相逢情更亲,刍狗畴能誇已陈。欲书醉语致多感,好事今无载酒人。班班微阳度密竹,啧啧寒雀喧荒榛。韦郎所纪十无一,安得遗老酬咨询。蹭蹬难堪随末俗,健论爱君如剪竹。宁人负我无负人,咄咄老瞒徒四目。直弦易断曲未终,凤髓难容断谁续。白首胡君到孤独,在何分金齐鲍叔。
送赵仁则官满西归三首。元代。方回。妙年意气日方中,致有前贤长者风。言未始轻常简洁,饮虽甚醉愈温恭。此邦小屈为通守,吾老相逢已秃翁。自笑全家归未得,怅然寥廓羡冥鸿。
题山水小画 其二。明代。程本立。江南不到几秋萤,风壑云林梦草亭。万里乾坤双老眼,他山不似故山青。
和方景南参议见赠。宋代。王之道。向来疏率任天真,此去扶持护善邻。只恐磨砖难作镜,已知行水戒推轮。箪瓢本是吾家物,轩冕宁容我辈人。多谢诸公共推毂,欣欣寒谷暗生春。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李晟。宋代。林同。个是一孤儿,曾闻事母时。身能几许大,却佩国安危。
江上曲。唐代。李嘉祐。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可怜应是阳台女,对坐鹭鸶娇不语。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山语。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魂。君看峰上斑斑竹,尽是湘妃泣泪痕。
赠尸林。明代。释今无。频死同归后,分携又十年。死生俱有托,去住尚依然。风雪千山泪,辛勤一衲烟。但持吾道在,即是答先贤。
吴主一惠墨并图书不至诗以促之。明代。郑潜。万岁寺前松露香,先生制墨已成庄。元圭锡瑞馀波润,古镜蟠龙点漆光。铸就铜章秦篆小,编成隶韵说文长。料应未进蓬莱用,不肯分辉到草堂。
牧牛图二首 其一。明代。顾璘。牛背泽且适,牛肩高嶙峋。登之挽其角,欢如就文茵。原草被雨绿,芳树夏叶新。行歌重阴外,何羡輶轩尘。
塞下曲(三首)。明代。薛蕙。阴山缚尽犬羊群,万里胡天散阵云。塞外降王三十郡,来朝尽隶霍将军。
古别曲。唐代。孟郊。山川古今路,纵横无断绝。来往天地间,人皆有离别。行衣未束带,中肠已先结。不用看镜中,自知生白发。欲陈去留意,声向言前咽。愁结填心胸,茫茫若为说。荒郊烟莽苍,旷野风凄切。处处得相随,人那不如月。
远别曲。宋代。释文珦。问君保所之,执手立前墀。可堪为远别,都不道回期。檐间蟏蛸虫,似知妾心悲。缠绵结离恨,千丝仍万丝。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元子华。宋代。林同。未必食有毒,人言疑似间。不辞噉母吐,图得母心宽。
临顿为吴中偏胜之地陆鲁望居之不出郛郭旷若…奉题屋壁。唐代。皮日休。一方萧洒地,之子独深居。绕屋亲栽竹,堆床手写书。高风翔砌鸟,暴雨失池鱼。暗识归山计,村边买鹿车。篱疏从绿槿,檐乱任黄茅。压酒移谿石,煎茶拾野巢。静窗悬雨笠,闲壁挂烟匏。支遁今无骨,谁为世外交。茧稀初上簇,醅尽未干床。尽日留蚕母,移时祭麹王。趁泉浇竹急,候雨种莲忙。更葺园中景,应为顾辟疆。静僻无人到,幽深每自知。鹤来添口数,琴到益家资。坏堑生鱼沫,颓檐落燕儿。空将绿蕉叶,来往寄闲诗。夏过无担石,日高开板扉。僧虽与筒簟,人不典蕉衣。鹤静共眠觉,鹭驯同钓归。生公石上月,何夕约谭微。经岁岸乌纱,读书三十车。水痕侵病竹,蛛网上衰花。诗任传渔客,衣从递酒家。知君秋晚事,白帻刈胡麻。寂历秋怀动,萧条夏思残。久贫空酒库,多病束鱼竿。玄想凝鹤扇,清斋拂鹿冠。梦魂无俗事,夜夜到金坛。闭门无一事,安稳卧凉天。砌下翘饥鹤,庭阴落病蝉。倚杉闲把易,烧朮静论玄。赖有包山客,时时寄紫泉。病起扶灵寿,翛然强到门。与杉除败叶,为石整危根。薜蔓任遮壁,莲茎卧枕盆。明朝有忙事,召客斫桐孙。缓颊称无利,低眉号不能。世情都太薄,俗意就中憎。云态不知骤,鹤情非会徵。画臣谁奉诏,来此写姜肱。
雪候代王子与海上一才生张书并诗一首。明代。徐渭。从来无此雪,尽海鹤来长。入夜应三尺,随飙剪六铓。骑羊新白袷,放剡旧沙棠。琼树迷天是,相思好寄将。
重阳后三日饮彦成宗侯宅。明代。苏升。九日登台兴未阑,侯门犹得更追欢。秋涵桂树香风远,月入梁园夜色寒。白雁先霜何处度,黄花一径借相看。酣来作赋多公等,授简低头愧子安。
秋兴二首 其一。明代。黄瑜。柳边竹外见黄花,独倚危阑到暝鸦。碧落歛云开远岫,疏砧敲月应悲笳。金盘未赐相如露,银汉遥瞻博望槎。寂寂掩关人不到,霜风随意入窗纱。
岑老书云远老法堂上草深一丈矣。南北朝。邹浩。建隆无复旧行踪,石塔开堂得远公。衣挂六铢收法界,草深一丈见家见。也知是汝远狮子,不分饶他岑大虫。何日扬州船子去,木兰花里问真空。
八六子(九日)。宋代。曹冠。晚秋时。碧天澄爽,云何宋玉兴悲。对美景良辰乐事,采萸簪菊登临,共上翠微。堪嗟乌兔如飞。秉烛欢游须屡,传杯到手休辞。念戏马台存,隽游安在,且开怀抱,听歌金缕,从教下客疏狂落帽,也胜龌龊东篱。太白诗:“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醉中归。花阴月影正移。
善哉行·其一。魏晋。曹丕。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野雉群雊,猿猴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风流子。宋代。周邦彦。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绣阁凤帏深几许,曾听得理丝簧。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咽,愁近清觞。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