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曾二丈仲成

上曾二丈仲成朗读

《上曾二丈仲成》是宋代王之望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患难中度过的二十年里的心路历程和忧虑。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患难余生二十年,
一身孤苦百忧缠。
这首诗的开头就直接点明了作者经历了二十年的艰辛和困苦,他在这段时间里面临各种痛苦和忧虑的困扰。

文章昔谓古可到,
踪迹今为人所怜。
作者曾经梦想着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学才华达到古代文人的境地,但现在他的踪迹和经历却成为了人们所怜悯和关注的对象。

憔悴形容勋业镜,
归依空寂祖师禅。
诗中提到了作者憔悴的面容,这是由于他一直追求功名利禄而带来的压力和劳累。然而,现在他转向信仰,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归依于虚空寂静的祖师禅修之道。

不孤虽有山公在,
恐逐龙舒下九泉。
虽然有一位尊贵的朋友山公与他同行,但作者仍然担心自己将来会被遗忘,以至于无法得到永恒的声名。他担心自己的名声和作品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逝,就像龙一样沉入九泉。

这首诗词通过对作者患难经历和内心忧虑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功名利禄的矛盾态度。他曾经追求过外在的成就和名声,但在经历了患难之后,他开始转向内心的宁静和超越世俗的禅修之道。这首诗词透露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对生命的独特体悟,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追求的反思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之望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王之望朗读
()

猜你喜欢

名园佳气霭非烟,冠佩朝宗似百川。五品并令陪宴射,四鍭端欲序宾贤。

恩涵春意鱼翻藻,威入秋声雁落弦。竣事更容窥典雅,宸章应陋柏梁篇。

()

亸袖无言檀注小,窗前曾见微行。隔窗闻唤侍儿名。

风飘莺语脆,故是向人声。

()

雨晴泥路滑,杖履岂徒劳。
双桧塔前老,一峰天外高。
锡泉通殿砌。岩瀑起波涛。

()

似镜湖光正可怜。六桥杨柳蘸寒烟。朱楼窈窕迷芳榭,石马凄凉冷墓田。

人似玉,酒如泉。朝朝携上木兰船。尽听商妇弹红泪,犹掷歌儿买笑钱。

()

册府藏余烈,皇纲正本朝。不听还笏谏,几覆缀旒祧。
咫尺言终直,怆惶道已消。泪心传位日,挥涕授遗朝。
飞燕潜来赵,黄龙岂见谯。既迷秦帝鹿,难问贾生雕。

()

弟从故乡至,灯下情依依。书中数行字,一字千行啼。

因从慈母心,日夜望我归。谁怜在途路,岁晏迷东西。

()

虎生而文炳,凤鷇已五色。天性本自然,岂以文章饰。

美才忌轻出,所志非官职。诸葛骋龙光,游步以自适。

()
仙翁早岁学吾乡,我到衰年客仞墙。
柳下和风今有惠,江西诗派又传黄。
幽居众仰仁山静,默坐身回佛日光。
人世大都如梦觉,虽然如梦话难忘。
()

薄宦仍依楚,长闻傍酒垆。
客愁三月尽,春梦五更初。
吟卷看花掩,行壮羔行铺。

()

丈室四壁静,孤灯永夜明。蒲团清坐稳,檐铁两三声。

()

窗明帘薄透朝光,卧整巾簪起下床。背壁灯残经宿焰,

开箱衣带隔年香。无情亦任他春去,不醉争销得昼长。

()

秋风日夜清,房栊有佳色。悠然东窗下,落落群松直。

()

诏许归宁去,承恩出凤城。衣冠新进士,书剑旧儒生。

路入鄞江杳,帆开滦水轻。临岐一杯酒,聊慰别离情。

()

守株林。无作用、空处独卧高岑。石枕草衣偃仰,极目观临。水桃山杏,随分吃、且盗阳阴。款款脱、尘躯俗状,三叠琴心。舞胎仙论浅深。自然见、不须重恁搜寻。已通玄妙,得步琼林。玉花丛里,从此便、养透真金。莹静与、清风皓月,长做知音。

()
泊沙河。
月钩儿挂浪,惊起两鱼梭。
浅碧依痕,嫩凉生润,山色轻染修蛾。
钓船在、绿杨阴下,蓦听得、扇底有吴歌。
()

雨后深林竹笋肥,渡头风急柳花飞。

柴门不掩绿阴静,人在闲窗试苎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