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感事朗读

诗词:《感事》
作者:李石(宋代)

诗意:
《感事》是一首描绘自然景物和动物的短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细微而美好的事物的感受。诗中描写了苔藓在雨中被清扫,花朵在几天晴朗的天气中绽放。同时,诗人提到了蝴蝶翩翩起舞,矜持地展示它们的神秘之美;而黄莺也巧妙地模仿着仆人的声音。这些景象让诗人感到欣喜,并通过这些平凡的事物传达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赏析:
李石的《感事》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动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对微小事物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诗中的苔藓和花朵展现了自然中的变化和循环。苔扫弥旬雨,表达了清晨雨后,人们用笤帚扫除苔藓的场景。这一景象展示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细致和繁复。花开数日晴,描绘了花朵在晴朗的天气中绽放的美丽景象,凸显了自然的生机和变化。

其次,诗中的蝴蝶和黄莺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灵动和多样性。蝶轻矜鬼翅,描述了蝴蝶优雅地翩翩起舞,展示出它们的神秘和美丽。这里的蝴蝶不仅仅是一种昆虫,更是诗人对自由、浪漫和变幻的表达。莺巧学僮声,黄莺巧妙地模仿着仆人的声音,显示出它们机智和灵巧的本领。这种仿效不仅是对自然界中各种声音的模仿,也是对自然界多样性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动物的描写,传递出诗人对生活中细微之美的敏锐观察和热爱之情。它呈现了一个平静而美好的自然世界,让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体味到宁静与温暖。《感事》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也唤起了读者对生活中点滴美好的关注和珍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石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李石朗读
()

猜你喜欢

讲筵初启荷恩荣,彩币兼金重礼成。谁有责难窥孟子,只应稽古笑桓生。

黄封露泻春杯数,紫禁风传午漏平。浅薄将何增圣学,几回徒有爱君情。

()

杏坛寂寂罕言命,沧海茫茫空问津。今日见君谈甲子,守株翻却是高人。

()
久卧堪忧巷,惊闻不滅书。
高风五柳外,深意八行馀。
努力邀加饭,相逢约下车。
殷勤长跪读,双睫费涟如。
()
见说南山下,云霞好隐居。
草深幽径断,心远俗人疏。
倚杖时观获,焚香只读书。
宦游无此乐,令我忆吾庐。
()

秀气鸿濛济州曲,十歌清池万竿竹。竹里修椽架草堂,不羡长安买华屋。

春生广野碧玉柔,月拥翠岚银粉扑。低飞白鹭拣晴沙,闻晓黄鹂啭乔木。

()

华表华表归来乎,出无车,食无鱼。
懿公之遇难再图,卑栖俛啄同群雏。
谁谓嵇氏子不孤,强颜市井交屠沽,

()

岳降崧生岂偶然,独钟元气本于天。赤松讵学长生诀,黄石原来不老仙。

一片玉壶冰可贮,千秋金鉴月高悬。沐恩我辈齐罗拜,为作诗歌助寿筵。

()

云尽山空独远寻,一桐难觅是知音。行行更过长桥去,耳不聋人在碧岑。

()

春雾空濛,东风千里湖山晓。红旗画鼓簇花堤,供帐城南早。

请看樽前父老。向棠阴、泪流多少。仙舟难挽,湖水空摇,柳丝虚袅。

()

春晴太液漾漪涟,柳绿花明艳冶天。十二栏干帘半捲,瑶津亭下按龙船。

()

贴体宫罗试夹衣。冰蓝娇浅染东池。春风一把瘦腰支。戏镂宝钿呈翡翠,笑拈金翦下酴?。最宜京兆画新眉。

()

不傲南窗且采樵,乾松每带湿云烧。庖厨却得长兼味,三秀芝根五朮苗。

()
青山为家,白云作户。
稳密田园,鸦飞不度。
皷腹台前一转头,不觉四月二十五。
()
山翠湖光昼染扉,珠宫缥缈晚钟微。
僧寻三竺沿堤过,鹤认孤山背水归。
桥影乱分公子棹,荷花轻著美人衣。
繁华不醉飘零客,愁听啼鹃又夕晖。
()

邯郸道上夹垂杨,六传飞尘出建章。赵国河山连右辅,邺都词赋在天潢。

登筵夜对丛台月,染翰春浮玉署香。此日流离知满路,好陈谣俗报君王。

()
鹤鸣山空无鹤来,青霞嶂深天壁开。
千岩角逐互吞吐,一峰拔起矜崔嵬。
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
幽禽飞鸣报客至,奇树璀璨知谁栽。
()
中原正朔合天王,细读遗书瘿作囊。
老子披图揩病眼,为公重炷石炉香。
()
秋空日澄霁,秋气日萧瑟。
塞马健嘶风,候虫悲吊夕。
卉木敛华滋,天地失颜色。
来鸿谋稻粱,飞隼快搏击。
()

活水涓涓一鉴开,玉光射日莹无埃。临流照见行禅影,天际孤云蓦地来。

()

尽日阴阴湖水清,爱閒惟有看山情。晚来更踏无人径,静听新蝉雨后声。

()

十日五日一出游,原上草木初辞秋。惜哉岁歉寡欢思,且觅二子吟穷愁。

市中扰扰无百家,落日鼓已鸣官衙。饥民入市竞挐攫,野店插竹凭拦遮。

()
玉阑东畔画帘前,到处常随豹尾旋。
圣代仪文今日盛,儒臣雨露向来偏。
琅函赐锦驰中骑,宝鼎分餐出御筵。
斋室受釐应有问,朝回犹恐夜深宣。
()
税鞅年华暮,围炉夜饮酣。
雪梅清共映,沙水冻相涵。
远意人谁,殊方俗未谙。
前冬发湖北,今日滞湘南。
()

畴昔江乡识此君,清风凛凛动霜筠。被谁点染移将去,也受京华半面尘。

()
烈考同心德,中兴异姓王。
勋劳贯三极,文献在诸郎。
公也山林味,天乎日月忙。
一生非不达,晚达却堪伤。
()

嶂前松栝九秋残,紫逻东回路几盘。秦戍风烟馀燧火,粤门天地一泥丸。

铁桥云落银涛涌,朱鸟星高玉舄寒。为报安期今可待,去从神武挂吾冠。

()

南溟有神鱼,百里见崒峍。呼吸潮汐奔,动息安可悉。

我生愧细微,勺水锢其质。智力既已殊,大小乌可匹。

()

浮踪偶聚若抟沙,倚遍文轩叹落花。雪后金英看素节,瓮头春色写丹霞。

令严掷采飞觥急,壶校翻翎著箭斜。饮罢出门人语静,霜天廖廓思无涯。

()

拳拳我爱散公赐,墨迹酣沉两卷留。刻意苏黄兼熨贴,铸镕韩杜自雄遒。

江南烟水汀洲月,原上寒村桑柘秋。对此一灯吟不足,枯肠奇字忽能搜。

()

谁以无涯混有涯,百年吾道大方家。力难自可安巢拙,陂斗何须较辙斜。

算老每怜馀景迫,策羸真觉去程赊。云中鸡犬今何处,莫漫寻真嚼紫霞。

()
泽居仅足不求余,旷快真同纵壑鱼。
平日酷憎蝇附骥,暮年肯作鹤乘车?齿摇但煮岷山芋,眼涩惟观胄监书。
此际自应还往绝,本无心与俗人疏。
()

一骓渡江东,猛气不可触。只手挈河山,英王尽奴伏。

鸿门放亭长,肝肠何煜煜。猛虎快吞啖,终不噬伏肉。

()

赭丹濡笔狱无冤,佐守初依凤沼莲。
南土出藩申伯宠,辟书为首嗣宗贤。
蟠龙运厌山围国,燬角宵凉水际天。

()
曲屏深院赴幽期。
心事梦云知。
佩环零乱何处,江上草离离。
日平西,天似幕,月如眉。
()

寒水绕近郭,栖鸦蔽高原。映带幽人居,暝色起草根。

衡门东南开,浊河日夜奔。所喜古堤月,初出烟江村。

()

岘山依旧远,汉水绕城流。

()

文叔苍颜我鬓华,相看甘分老烟霞。莫言故旧无相助,凤阙渔矶各一家。

()

青山簇簇树重重,
人在春云浩荡中。
也是杏花无意况,

()

春光淡沲山塘路,游丝晴絮娇芳树。路旁剥落三尺碑,云是前朝五人墓。

借问五人谁,中间突兀颜佩韦。东西四冢排累累,墓门昼锁松风回。

()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