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鹿鸣宴。宋代。李石。六六成鳞吹,呦呦赋鹿鸣。三仙随劝驾,千佛要题名。俎豆初筵秩,衣冠习俗荣。便须烦举送,我亦鲁诸生。
《眉州鹿鸣宴》是宋代诗人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六六成鳞吹,呦呦赋鹿鸣。
三仙随劝驾,千佛要题名。
俎豆初筵秩,衣冠习俗荣。
便须烦举送,我亦鲁诸生。
诗意:
《眉州鹿鸣宴》描绘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场景,以及其中的一些仪式和礼俗。诗中展现了节庆的热闹气氛,以及宴会中的各种活动和仪式,突出了宴会的盛大和隆重。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用典生动描绘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宴会场景,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和盛世风貌。以下是对每一句的赏析:
第一句“六六成鳞吹”,运用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描写手法,形容了乐器的声音如鳞片般连续奏响,表现了宴会的热闹和喜庆。
第二句“呦呦赋鹿鸣”,以动物的声音作比喻,形容音乐和歌声悦耳动听,犹如鹿鸣一般婉转悠扬,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第三句“三仙随劝驾”,描绘了神仙随同主人驾车前来助兴,增加了宴会的神秘和庄重氛围。
第四句“千佛要题名”,表明了宴会上要为佛像题写名字,显示了主办者对佛教的尊重和信仰。
第五句“俎豆初筵秩”,描述了宴会上的肉食和米食被摆放在祭坛上,展现了宴会的盛况和庄重。
第六句“衣冠习俗荣”,指的是参与宴会的人们都穿着华丽的衣冠,遵守着礼仪和习俗,体现了他们对传统礼制的尊重和重视。
最后两句“便须烦举送,我亦鲁诸生”,表明了诗人自己也是宴会的一员,他将为宴会作出贡献,体现了他对宴会的重视和参与的热情。
总的来说,李石的《眉州鹿鸣宴》以其生动的描写和饱满的情感,展示了宋代盛世的繁荣和社会的庄重礼仪。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和细节,诗人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热闹和喜庆,体味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底蕴。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李石。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王书记以近诗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诗赓之·呈。宋代。司马光。剑山中断融为川,沮江双流郁回旋。沟塍阡陌粲如绣,香秔紫芋皆良田。地灵物秀气淑美,由来衮衮生英贤。朝家文明所及远,於仿台阁尤蝉聊。猎缨鸣佩走声望,出入金马如云烟。奈何应辰独壈坎,华发示得离宾筵。玙璠悬黎已为宝,结绿岂得偏弃捐。愿群弹冠自重惜,邑人行育子虚篇。
庆元丁巳予与伯威欧阳兄德源葛兄三讲丙午齐年会德源之子玢绘三寿图求赞月日皆丙午也。宋代。周必大。三为众,一日寿。秕糠前,珠玉后。非面朋,乃益友。松竹鹤,同耐久。
送张叔介。宋代。曾丰。籍甚江西汝水头,功名驱作岭南游。当机笔易千人阵,得意诗轻万户侯。炫昼江山供泛爱,酣冬风雨送牢愁。脚皲莫患无堪软,四海多情涂柳州。
江亭秋晚二首 其二。元代。本诚。藤枯摧老树,石裂碍深溪。阴洞水声合,短垣松影齐。涧回知径远,山迥觉梅低。忽尔破孤寂,岭猿清昼啼。
和陶渊明杂诗 其二。元代。戴良。忆昔客吴山,门对万松岭。松下日行游,况值长春景。朅来卧穷海,时秋枕席冷。还同泣露蛩,唧唧吊宵永。岂无栖泊处,寄此形与影。行矣临逝川,前途无由骋。以之怀往年,一念讵能静。
醉卧松下短歌。宋代。陆游。披鹿裘,枕白石,醉卧松阴当月夕。寒藤夭矫学草书,天风萧森入诗律。忽然梦上百尺颠,绿毛邂逅巢云仙。相携大笑咸阳市,俯仰尘世三千年。
煞曾著意斟量过,天下事、无穷尽。贪荣贪富,朝思夕计,空劳方寸。蹑足封王,功名盖世,谁如韩信。更堆金积玉,石崇豪侈,当时望、倾西晋。
长乐宫中一叹,又何须累累悬印。坠楼效死,轻车东市,头膏血刃。尤物虚名,於身何补,一齐休问。遇当歌临酒,舒眉展眼,且随缘分。
水龙吟(自遣)。宋代。赵长卿。煞曾著意斟量过,天下事、无穷尽。贪荣贪富,朝思夕计,空劳方寸。蹑足封王,功名盖世,谁如韩信。更堆金积玉,石崇豪侈,当时望、倾西晋。长乐宫中一叹,又何须累累悬印。坠楼效死,轻车东市,头膏血刃。尤物虚名,於身何补,一齐休问。遇当歌临酒,舒眉展眼,且随缘分。
桃源忆故人。宋代。王之道。南园最是花多处。门掩绿杨千树。别后几番风雨。碧藓侵苔户。侬家旧在郊西住。门外远山无数。谁道不如归去。咫尺长安路。
宁宗郊前朝献景灵宫二十四首。宋代。真宗。閟幄邃深,云景杳冥。天清日睟,展容玉庭。缔基发祥,希夷降灵。神其来燕,是乡是听。
福昌官舍后绝句十首。宋代。张耒。风吹春日下南山,尚有轻冰结暮滩。何事鸳鸯故相守,清溪不怕夜栖寒。
次追和清远道士诗韵。唐代。陆龟蒙。一代先后贤,声容剧河汉。况兹迈古士,复历苍崖窜。辰经几十万,邈与灵寿玩。海岳尚推移,都鄙固芜漫。羸僧下高阁,独鸟没远岸。啸初风雨来,吟馀钟呗乱。如何炼精魄,万祀忽欲半。宁为断臂忧,肯作秋柏散。吾闻酆宫内,日月自昏旦。左右修文郎,纵横洒篇翰。斯人久冥漠,得不垂慨叹。庶或有神交,相从重兴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