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鲁漕喜雨二首。宋代。吴芾。冬暖曾无欲雪天,正忧饥馑在新年。忽闻夜滴檐前雨,便觉春归郭外田。千里已知俱乐只,一尊亦拟共陶然。其如使者拘台制,不肯花间听管弦。
《和鲁漕喜雨二首》是宋代吴芾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冬暖曾无欲雪天,
寒冬之中,温暖的阳光曾使雪花不再降下,
正忧饥馑在新年。
然而在新年之际,人们却正为饥饿而忧虑。
忽闻夜滴檐前雨,
突然听到夜晚檐前传来雨滴声,
便觉春归郭外田。
立刻感到春天回到了乡村的田野上。
千里已知俱乐只,
虽然相隔千里,大家都已知道这个好消息,
一尊亦拟共陶然。
就连一个人独自喝酒时也会因此而欢欣鼓舞。
其如使者拘台制,
然而,如果使者受到官员的限制,
不肯花间听管弦。
不愿意在花间欣赏音乐的演奏。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天的景象,人们在寒冷中忧虑着饥饿的问题。然而,突然听到夜晚传来的雨声,让人们感到春天已经到来,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喜悦。即使在这个消息传达的过程中受到限制,人们仍然会感到兴奋和快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象和人们的忧虑,展示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期待和渴望。雨滴的声音成为转折点,使人们感到春天已经到来,为他们带来了希望和愉悦。诗中的"一尊"可能指的是一个独自喝酒的人,他也被这个好消息所感动。诗人通过对比冬天和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于春天、希望和喜悦的渴望。
整首诗以寥寥数语,表现了冬天到春天的转变,以及人们的情感和期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传递了对于春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吴芾。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题友人《听雨舟》。清代。冯班。篷窗偏称挂鱼蓑,荻叶声中爱雨过。莫道陆居原是屋,如今平地有风波。
南山行为梅林司马赋四首 其三。明代。茅坤。巢父无名子,相对语瓜田。夜闻李都尉,醉猎南山前。射杀白额虎,飞鸟落青天。归来感往事,叱咤黄金鞭。
题梅杓司藏卷,卷中乃诞北、颖侯、昆铜、伯。清代。蒋易。余公亢烈首捐躯,周沈同心亦与俱。莫羡陈刘考终命,肝肠寸折眼全枯。
嘉定二年册皇太子四首。清代。佚名。明两承曜,作贰宣献。茂德金昭,令誉川流。豫定厥本,永贻迺谋。三朝致养,间寐龙楼。
羽人之宫邻五老,杖屦欣然事幽讨。那知一夜雨翻盆,山路难行愁滑倒。
世间违意常八九,万事皆然宁自保。山灵岂是秘幽奇,欲结清欢故相恼。
自罗汉院欲游寻真观雨作不果遂次栖贤闻寻真景物尤美留为异日不穷之赏赋诗纪之。宋代。李纲。羽人之宫邻五老,杖屦欣然事幽讨。那知一夜雨翻盆,山路难行愁滑倒。世间违意常八九,万事皆然宁自保。山灵岂是秘幽奇,欲结清欢故相恼。传闻景物冠庐山,小殿飞楼更精巧。古潭摇荡明月光,绿萝青松覆烟草。屏风九叠云锦张,古来诗句谪仙好。山中道士不出门,玉杵金丹手亲捣。我方放浪谢冠裳,未觉山林迹如扫。真游傥有不尽缘,容我他年来访道。
相和歌辞。棹歌行。唐代。徐坚。棹女饰银钩,新妆下翠楼。霜丝青桂楫,兰枻紫霞舟。水落金陵曙,风起洞庭秋。扣船过曲浦,飞帆越回流。影入桃花浪,香飘杜若洲。洲长殊未返,萧散云霞晚。日下大江平,烟生归岸远。岸远闻潮波,争途游戏多。因声赵津女,来听采菱歌。
正笏淩霄。明代。曾永和。削玉俨然似对扬,干霄特峙五云乡。晴晖朝映囊中草,明月长飞简上霜。一片孤标寒斗极,千秋正色倚扶桑。谩云搢笏趋丹陛,岩穴羹墙面帝王。
扬子舟中望鹅鼻山时闻黔南消息。元代。王逢。山环芙蓉城,私怪鹅鼻状。奔涛锁长薄,大石凛相抗。势雄千军垒,气敚万钟藏。草树春不蕃,莓苔滑难傍。刚风过灵雨,复值桃花涨。破暝鸥鹭盘,乘阴龙鱼王。飘鼓一苇间,揽之胆增壮。谢安晋元臣,岂局江海量。苍生方颠连,其敢遂疏放。黔阳百粤地,黄雾吹虎韔。再观神秀姿,不止西北向。焞焞苍精出,闪闪白月漾。三叫冯夷宫,吾奚独惆怅。
西湖舟中值雪。宋代。林逋。浩荡弥空阔,霏霏接水濆。舟移忽自却,山近未全分。冻轸间清泛,温鑪接薄薰。悠然咏招隐,何许叹离群。
咏史。宋代。许安世。天下有诛赏,固非君所私。太宗泣君集,意恐劳臣疑。至公一以废,智术相维持。哀哉功名士,汲汲尚趋时。
简单令。宋代。胡寅。烝炊不奈瘴氛侵,一霎微凉属晚阴。自轴疎檐扫阶砌,却凭安几看云林。风中梧竹旌幢乱,雨外山水墨深。来日小槽篘酾白,眷言骚客肯相临。
秋夕与王处士话别。唐代。崔涂。微灯照寂寥,此夕正迢迢。丹桂得已晚,故山归尚遥。虫声移暗壁,月色动寒条。此去如真隐,期君试一瓢。
书怀。明代。吴琏。移家聊避寇,如斗一行窝。好读嫌书少,因闲爱客多。雨馀山转色,风静水澄波。试问门前鹊,声声噪为何。
寄吕秋樵临城 其二。清代。郑孝胥。栖迟牢落总悠悠,世事宁关我辈忧。看到扬尘沧海后,也应不忍话前游。
閒居六咏·夜坐。宋代。岳珂。一窗凉浸月,四壁息闻雷。铜漏水仍滴,金炉香未灰。徘徊听蛩远,熠燿逐萤来。看剑挑灯久,谯城角引梅。
题茅山泼墨池庆云庵。宋代。刘宰。路转几山腰,地寻双海眼。涧咽吕公泉,桥横蜀道几。主人去不归,山空春事晚。何时具蔬笋,开门延客饭。
郑谷口隶书歌。清代。孔尚任。鲁中汉碑存十一,任城有三阙里七。郑固墓铭峙东平,苔蚀榛荒亦未失。汉碑结癖谷口翁,渡江搜访辨真实。碑亭凉雨取枕眠,抉神剔髓叹唧唧。惝恍拱揖汉代贤,梦中传授点画毕。蝉翼响拓携满囊,晓风吹须策驴疾。归来检付高手工,蜜香侧理装成帙。碑额碑穿碑阴完,《集中录》中无缺逸。文檀为函玉为签,琳琅金薤照晴日。谷口危坐四壁观,何殊蠹简蝌蚪漆。以指画腹昼夜思,久久古人精神出。纵横能为径丈书,小者针虿皆绵密。横飞直牵力千钧,盛年已入中郎室。如今垂老不轻挥,瘦臂撑拄肩崒嵂。镫下为我摹数番,古劲如镵金石质。汉后隶书谁登峰,学问无如谷口笔。珍重藏之胜藏碑,赞服作歌美非溢。
浣溪沙。宋代。周邦彦。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重九考罢试卷书呈同院诸公。宋代。张耒。回首登高行复冬,后时只合叹龙钟。愁须白酒来酣战,诗为黄花吊不逢。十日飞腾过眼疾,万签甲乙定谁从。共应净扫氍毹榻,深炷炉香午睡浓。
临江仙(和徐守圣可)。唐代。王质。缥缈青霄云一握,太清群玉光中。钧天声里拂香风。紫皇低接手,稳步上层空。雀扇徐开鸾影转,日高舞动蛟龙。双瞻御座立昭容。回班趋复道,环佩响丁东。
续永叔归田乐秋冬二首。宋代。梅尧臣。秋风忽来鸣蟪蛄,豆叶半黄陂水枯。织妇夜作露欲冷,社酒已熟人相呼。坎坎击鼓坐林下,醉去自有儿童扶。壮男独猎南山虎,中子己扱荒径狐。田家此乐乐有余,食肉缉皮裘岂无。我虽爱之乏寸土,待买短艇归江湖。
别群玉同舍。宋代。方岳。才入蓬山路已迷,青虬夜吼又东西。荼蘼略有一日雅,藓石未乾千佛题。册府敲茶玄鹤舞,军门草檄玉骢嘶。群仙定说粗官在,台史今占太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