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丐辞不允诏书感而有作。宋代。吴芾。齿豁头童已暮年,未容归去亦堪怜。只思旧隐如元亮,宁有新诗似惠连。万事此生浑已矣,一尊今日且陶然。宦情况复清如水,何必移封向酒泉。
《读丐辞不允诏书感而有作》是宋代吴芾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处宦海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齿豁头童已暮年,
未容归去亦堪怜。
只思旧隐如元亮,
宁有新诗似惠连。
万事此生浑已矣,
一尊今日且陶然。
宦情况复清如水,
何必移封向酒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表明了作者已经年老,齿牙已经脱落,头发也已斑白,这使得他感到悲哀。虽然他还没有被允许返回故乡,但即使是留在原地,也令人怜悯。
诗中提到了元亮和惠连,他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作者思念着这些古代隐士,他们的境遇似乎与作者相似,这使得他感到安慰。然而,作者自己并没有成为像他们一样的隐士,他没有创作出像他们一样的诗歌。
接下来,作者表达了对生活的综合感叹。他觉得自己的一生已经过去,已经经历了许多事情。然而,当下的他只希望享受当前的宴会,暂时忘却一切烦恼。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境遇的洒脱态度。他认为自己在官场中的处境已经清净如水,不再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他问自己为什么还要去追求更高的官职,移封到酒泉(指西北边陲地区的一个地方),而不是安享目前的境遇。
这首诗词通过对作者自身处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矛盾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表明作者已经看透了名利的虚幻。这种对人生境遇和内心追求的反思,展示了吴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吴芾。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赋咏联句。南北朝。何逊。弊履常决踵。眉高起半额。曼倩尔何为。独叹长安索。工商既惭巧。农士聊相易。蝘腹有余资。鸿肩方可拍。摄职媿握兰。滥官悲执戟。连章既不敏。高谈岂能剧。逸翮任奋飞。窘步事羁勒。还鸟余能系。流言尔无惑。忧怀乃千载。永欢常数刻。直是悲别离。非关念通塞。日照汀沙素。山影波浪黑。尔限大江南。余归茂陵北。
渔家傲 赠道友。金朝。王哲。这个王风重拜见。珍珠水饭诚堪羡。盈腹充肠白气显。白气显。今朝专问梨花片。有说之时开一遍。无言对后馨香善。满树高高真玉现。真玉现。月明正照清凉院。
和黄鲁直游百花洲盘礴范文正公祠下以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为韵赋十诗 其三。宋代。夏倪。堂堂古遗直,心严貌无华。人见不妩媚,何以娱大家。
还发闾延留赠白瞿山赵绛雪。清代。李尚迪。归旌东指路无穷,靺鞨遗墟落照红。山泽气蒸常作雨,铙笳声咽故多风。他时我恋空桑宿,今日谁推大树功。离思乡愁同错莫,戍楼西去月如弓。
戚氏。清代。易顺鼎。嫩寒天。钿箫吹起凤城烟。拂柳穿花,舞台惊蝶,影翩翩。芳筵。镇留连。飘零赢得伴婵娟。紫骝乌帽轻俊,歌尘一道碍香鞯。鸾帕题句,貂裘换酒,离愁忽堕尊边。怪银屏按曲,谁写别调,搀入湘弦。示我图画清妍。仙阙缥缈,云外笑香悬。琼楼迥,雕阑枕水,翠槛骑山。有温泉,当日妃子,华清浴罢,腻染冰莲。敲残羯鼓,舞破霓裳,遗恨天上人间。往事都成梦,离宫系马,废苑鸣蝉。春冷万花深处,把红心点点付啼鹃。君看树密攒钿,波圆拭镜,黛映眉峰敛。怕隔花人比天涯远。又斜阳、孤骑黔关。漫等闲,湿尽青衫。听玉骢、嘶别更悽然。且兰□去,也应回首,画里长安。
颂古四首。宋代。释仲安。百丈堂前辨野狐,紫罗帐里撒真珠。谁家别馆池塘里,一对鸳鸯水上浮。
奉和袭美夏景冲澹偶作次韵二首。唐代。陆龟蒙。蝉雀参差在扇纱,竹襟轻利箨冠斜。垆中有酒文园会,琴上无弦靖节家。芝畹烟霞全覆穗,橘洲风浪半浮花。闲思两地忘名者,不信人间发解华。只于池曲象山幽,便是潇湘浸石楼。斜拂芡盘轻鹜下,细穿菱线小鲵游。闲开茗焙尝须遍,醉拨书帷卧始休。莫道仙家无好爵,方诸还拜碧琳侯。
送张直温主簿赴南阳。宋代。刘攽。张君年少予,冠岁聚公车。留落成强仕,声名就子虚。穰橙千户富,潭菊万家居。吏隐何为乐,优游不废书。
白翁老公祖请告归淄青岁暮凄其离怀充斥漫赋绝句言别 其七。明代。唐汝询。长干雨定雪将飞,心逐悬旌怅有违。一曲骊驹千片泪,何人更礼芰荷衣。
青松篇。明代。释函是。我年已六十,黄花开未残。落木风初劲,澄江月正寒。所与共千峰,青松当露漙。霜重百卉枯,葱郁犹可观。桃李竞芳晨,敛容若盘桓。而非黜繁华,意在三春前。而非乐枯槁,庭葩无久鲜。拳曲荫崇台,廓落宇宙宽。挥杯就清影,颇觉形骸安。远近呼良朋,坐久生夕烟。此乐不可说,说乐岂其天。岁月忽自知,俯仰良欣然。我乐与他乐,不离松树边。各各起奇情,安得不忘年。
题汪水云诗卷。宋代。熊仲允。轻轻漠漠暮云低,枯木寒枝宿鸟稀。古殿荒凉残日照,孤城寂寞故山围。十年波浪家何在,万里关河客未归。惆怅西湖湖上路,梅花如旧世相违。
墨竹。宋代。梅尧臣。许有卢娘能画竹,重抹细拖神且速。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笔间天意足。战叶斜尖点映间,透势虚黍断还续。粉节中心岂可知,淡墨分明在君目。
嘉荫成。清代。刘镮之。小筑何妨陋作铭,诵芬还忆锦秋亭。家山久别劳尘梦,画本重开俨旧型。自爱翎修冲汉鹤,莫教囊负读书萤。空庭老树尤难得,起舞频看历历星。
汎舟横大江。明代。袁华。之子远行迈,汎舟横大江。日华动兰桨,山色上篷窗。遐览意有在,壮游心未降。手挥如意一,腰佩玉环双。临流莫嗟逝,锦衣还故乡。
宫词 其三。宋代。赵佶。纤眉丹脸小腰肢,宜着时新峭窄衣。头上宫花妆翡翠,宝蝉珍蝶势如飞。
和晦庵壁间韵。宋代。陈宓。着壁骊珠五月寒,行人到此泣阑干。亭前好景慵回首,恐跨征鞍不得看。
登西楼二首。宋代。冯时行。年来双目厌纷华,独上西楼日欲斜。幽鸟有情啼苦行,画船无事舣荷花。吴天半出云中树,越岭初横雨后霞。惆怅倚栏人去后,一竿明月属渔家。
乙卯春大人有文安之行送至京口大人用杨柳青青渡水人为韵赋七绝以别敬步原韵 其一。明代。魏学洢。奔流去不息,离愁方未央。江南望江北,烟里见垂杨。
过摩诃池二首。宋代。宋祁。十顷隋家旧凿池,池平树尽但回堤。清尘满道君知否,半是当年浊水泥。
送友人游河东。唐代。项斯。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范文正黄素小楷昌黎伯夷颂盖宋皇佑三年十一。宋代。戴表元。有耳不听下巴人,有手不写剧秦美新。天生灵物寄我体,可惜秽弃同埃尘。清风百世希文老,一字流传今是宝。谁知堂堂伯夷颂,曾借春晖发枯槁。韩子也复英雄姿,冰寒半峻余文辞。吹嘘自起北海隐,脍炙聊慰西山饥。天荒地老精灵在,处处江湖红散彩。青离孔氏忽自归,今遇龚侯如有待。世情爱古兼爱奇,书奴满眼非吾师。请君焚香盥手拜此帖,归洗人间儿女痴。
暑霁遥岑。明代。朱元璋。蒸云敛尽远山青,万壑凉生宇宙明。林影淡摇溪内水,崖光偏映洞边藤。倚栏极目天开画,凭槛吟诗纸耀星。但把此时观畎亩,筋疲力倦始秋成。
南歌子。宋代。杨无咎。笛喷风前曲,歌翻意外声。年来老子厌风情。可是于君一见、眼双明。枕臂听残漏,停杯对短檠。直教笔底有文星。欲状此时情味、若为成。
无一歌。元代。李道纯。道本虚无生太极,太极变而先有一。一分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从此出。无一斯为天地根,玄教一为众妙门。易自一中分造化,人心一上运经纶。天得一清地得宁,谷得以盈神得灵。物得以成人得生,侯王得之天下贞。禅向一中传正法,儒从一字分开阖。老君以一阐真常,曾参一唯妙难量。道有三乘禅五派,毕竟千灯共一光。抱元守一通玄窍,惟精惟一明圣教。太玄真一复命关,是知一乃真常道。休言得一万事毕,得一持一保勿失。一彻万融天理明,万法归一未奇特。始者一无生万有,无有相资可长久。诚能万有归一无,方会面南观北斗。至此得一复忘一,可与化元同出没。设若执一不能忘,大似痴猫守空窟。三五混一一返虚,返虚之后虚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寂,西天胡子没髭须。今人以无唤作无,茫荡顽空涉畏途。今人以一唤作一,偏枯苦执费工夫。不无之无还会得,便于守一知无一。一无两字尽掀翻,无一先生大事毕。
送张肖甫谪陈州 其四。明代。黎民表。清秋摇佩下蓬莱,背指黄金万里台。嵩洛山川原墨食,北邙歌舞化尘埃。衣冠不少青云客,州县何劳白雪才。沦落古今同一叹,贾生祠下独兴哀。
侍宴咏石榴。唐代。孔绍安。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天竺浮寻小楼。宋代。释行海。楼倚飞来小朵峰,每因动业思重重。三千日月欺王母,百二山河误祖龙。石浅易知丹井味,洞深难见白云踪。自惭半座分花雨,无复人听夜讲钟。
夕阳。宋代。洪咨夔。百丈岗头路,沧凉步夕阳。石芒轻放屦,草荚紧牵裳。深紫猴揸熟,疏红马蓼荒。牧儿良得意,吹笛下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