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双溪三首

和双溪三首朗读

《和双溪三首》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欲往双溪积有年,
病身须是履晴川。
梅霏正作侵衣冷,
余暖犹思烘火边。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曹勋对于双溪的向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身患疾病的困扰。他渴望前往已经积存多年的双溪,但由于病体原因,他只能踏上晴川的路程。在冰凉的梅雨中,梅花仍然飘落,冷风侵袭着衣衫。尽管如此,他内心的温暖依然怀念着烘火边的舒适。

赏析:
《和双溪三首》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知。首句“欲往双溪积有年”,透露出诗人对双溪的向往已久,这种向往是情感的寄托,也是对自然美的追求。接着,“病身须是履晴川”,表现出诗人面对身体的困弱,只能选择一条更近的路程。这里病身与晴川形成了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外境的转换。

第三句“梅霏正作侵衣冷”,运用了描写自然景物的手法,通过“梅霏”这一形象来展示寒冷的季节和梅花的凋零。同时,也通过寒冷的天气暗示了诗人身体上的不适。最后一句“余暖犹思烘火边”,将诗人内心的温暖与外在的寒冷形成对比,传达了对舒适环境的向往与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将诗人对自然和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其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寄托和对自然的感知,使诗词具有深远的意义,引发读者对人生、自然和情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曹勋朗读
()

猜你喜欢

巾帽欹倾短发稀,青灯照影夜相依。
穷边草木春迟到,故国湖山梦自归。
茶鼎松风吹谡谡,香奁云缕散馡馡。
羸骖敢复和銮望,只愿连山苜蓿肥。
()
春阴蔽幽斋,朝来始和霁。
春风悠然来,花雨满庭际。
()

卧病逾三伏,辞乡已四年。故人分禄米,邻舍贷医钱。

志业其如命,行藏休问天。吾归舟已具,老去合求田。

()

萝襟蕙带竹皮巾,虽到尘中不染尘。每见俗人多惨澹,

惟逢美酒即殷勤。浮云心事谁能会,老鹤风标不可亲。

()

西州来索湛然诗,笑点霜毫录鄙辞。底事行藏元有数,斯文否泰本由时。

硕材未信明君弃,雅操何惭暴吏欺。此语颇涉人忌讳,等閒勿使细民知。

()

江湖犹足事,食宿戍鼙喧。久客秋风起,孤舟夜浪翻。

乡音离楚水,庙貌入湘源。岸阔凫鹥小,林垂橘柚繁。

()

当时植珍木,岂是昧前规。
废宅长春草,故山存旧碑。
已嗟良璧毁,安识古松姿。

()
前有朱翁子,後经王右军。
至今风俗美,自昔诵歌闻。
秦望临丹戟,耶溪漱白云。
只应丝管去,惊动海鸥群。
()

战后秋阴蓟柳疏,怜君驻马为踌躇。烽沉万垒荒烟外,鬼哭千村野烧馀。

霜草有狐啼废井,夕阳无鸟入残墟。防胡李牧须频遣,莫更边庭走檄书。

()
齐纨鲁缟如霜雪,寥亮高声予所发。
——故杵
嘉宾良会清夜时,煌煌灯烛我能持。
——灯台
()

月意诚太孤,耿耿终无语。碧落在窗前,徘徊吾与汝。

()
忆昨过辞公,云有湖外役。
迟迟未能去,乃此困艰食。
湖外米虽贱,旱岁贾者多。
贾多米必贵,吾饥其奈何。
()

不爱泖中色,爱君池上閒。水缘书字黑,藓夺鬓丝斑。

名理输前辈,风流亦可攀。嘉宾俨在侧,谁敢不脩颜。

()

冠盖盛西京,当年相府荣。
曾陪鹿鸣宴,◇识洛阳生。
共叹长沙◇,空存许劭评。

()

谁怜季子黑貂裘,谈舌曾经动碧油。客路何施画眉手,自涂香泽慰飘流。

()

云消华月满仙台,万烛当楼宝扇开。
双凤云中扶辇下,六鳌海上驾山来。
镐京春酒沾周燕,汾水秋风陋汉才。

()
岁月斜川路,风流杜曲天。
过墙红杏雨,低户绿杨烟。
鸿秸今千里,莺花又一年。
阳春惭属和,五字得珠连。
()

便驱匹马出烟岚,圣主恩深若海涵。却到玑衡高处望,白云无数满江南。

()

栖碧山人两袂轻,玉蜍盛得露华清。新诗不记人间事,尽写瑶台阆苑情。

()
庭前植三桂,门外栽五柳。
有禽号仙客,爱莲呼静友。
邻墙竹千挺,晚色落杯酒。
终日对此君,乌知非我有。
()
竹屋芦门映短墙,夜深宜月晓宜霜。
青山顾欠如相识,白水粘天似故乡。
光景万端皆好句,肝肠百鍊见真刚。
今君正与民同乐,安得清愁满腹装。
()

饯别宜有酒,我无一杯潄君口。
送行当以赆,我无一物藉我手。
与君意气真相知,君尝谓予可言诗。

()

插梅元无梅,春风从何来。
菀菀高树起,灿灿繁花开。
向来孤山老,锄云亲自栽。

()

凤皇飞舞结青山,九曲云林第一关。轻棹每从溪口去,短蓑长自岭头还。

初阳消息升沈里,二老襟怀啸咏间。此地正堪颐莫景,采芝厎用蹑商颜。

()

任侯富三冬,志在食五鼎。平生名教地,不对纷华境。

细书抄蝇头,何当避炎冷。毛锥捐脱兔,高与堆阜等。

()
松桂论交久,诗书造道深。
犹于官事日,不忘岁寒心。
此地赓酬句,他年蔽芾阴。
男邦有佳政,应促诏纶音。
()
君不见象床金缕黄龙须,翠帏茸毯红氍毹。
凝香燕寝环琼姝,美物作恶常须臾。
能令王孙泣路隅,富贵不到山中臞。
霜空雁落寒陵肤,西溪女郎织春蒲。
()

帷开见钗影,帘动闻钏声。徘徊定不出,常羞华烛明。

()

雪天谁解返冰魂,春意搀先入禁门。蓓蕾渐看舒五出,胚胎疑为染孤根。

尘空冀北烟花梦,思绕江南水竹村。珍重盛开应有日,洗妆先试绿醅尊。

()

月作金徽风作弦,清声岂待指中传。伯牙别有高山调,写在疏松乱石边。

()

休把空言较短长,算来齐物也无妨。
蛮民解唱升平曲,愿领闲愁入醉乡。

()

今年腊月两闻雷,虩虩声从何处来。阳不闭藏先出地,下民修省可禳菑。

()

向来英妙压鳌头,去国三年白鬓秋。萧傅岂烦更吏治,贾生元自赞皇猷。

高文已得江山助,远业宁为管晏留。闻说云亭已除地,正须椽笔纪鸿休。

()

山深寒易得,九月已萧然。

况是衰迟者,非同少壮年。

()
()

白羽落青松,玄霜化秋草。燕市多冲飙,日暮红沙道。

男儿生世间,行乐苦不早。如何囚一官,万里枯怀抱。

()

翩翩舆马驻江干,暂辍含香汉殿官。云气乍看随玉节,露华犹忆对金盘。

尊前叶送罗浮暝,笛里花飘大庾寒。极目故园琼海上,好携春雪向长安。

()

迹往忽若冥,念来浩无倪。遨游将抒抱,更使中不夷。

东轮背西鞅,荒楚属中逵。芊眠平芜合,郁术浮云驰。

()

凉风落叶大河滨,送远伤魂似暮春。梁苑题诗为上客,嵩山扶杖待幽人。

铜驼一别衣冠盛,金马重逢世事新。君去曳裾还得计,滞留俱是叹缁尘。

()
星斗昭回自一天。
疏梅池畔斗清妍。
蟠桃正熟藕如船。
叶上灵龟来瑞世,林间白鹤舞胎仙。
()

胸次有藻鉴,声行朝野间。
我来勾践国,君住少微山。
青眼肯相顾,白头今得閒。

()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

竹篱如鸡栖,茅屋类蜗壳。
静几默如禅,往来人不觉。

()

虎丘之名岁二千,虎丘之丘何渺然。
众山争高隐日月,笑此拳石埋平田。
虽然培塿疑异物,划开阴崖十丈悬。

()

趺坐对琅玕,空林夏亦寒。清斋供野蔌,杂佩纫幽兰。

灌木鸣蝉静,孤村过雨残。支公能爱客,不厌借蒲团。

()
祓奉陪判府府判诸丈为淡岩之游,回视融之仙岩,全之砻岩,殆相长雄。
使祓向不以罪斥,则安知天下有此清胜。
谨以小词纪其实。
祓皇恐再拜。
()

水浚滇河导百川,柳阴凝绿试楼船。金刚山外云津畔,为看记文片石悬。

()

病起见衰叶,飘然似我身。偶乘风有韵,初落地无尘。

纵得红沾露,争如绿带春。因伤此怀抱,聊寄一篇新。

()
志大期千里,身宜置一丘。
英词真盖世,爽气已横秋。
地要黄金骨,天成白玉楼。
平生斲泥手,斤斧恐长休。
()

世情多反覆,衰荣难预卜。

本是昔时笑,翻成今日哭。

()

谷口溪声客自伤,那堪呜咽吊残阳。空阶鹤恋丹青影,

秋雨苔封白石床。主祭孤儿初学语,无媒旅榇未还乡。

()

晴丝一缕飏春空,弱弓纤缴乘微风。瞥然鸷若秋隼击,鬼弹中人瘴如墨。

骣骑生马踏层冰,尺八短剑万人敌。大弨五石为谁弯,寂寞网丝空挂壁。

()

国尚有人悲此老,天其丧我泣吾曹。
平生心事知谁与,怅望今人论太高,
便谷卑心随故步,岂期中路丧连鳌。

()

身名身事两蹉跎,试就先生问若何。

从此神仙学得否,白须虽有未为多。

()
旧日皆春,气象、又重妆束。
做得新丰酒肆,济康堂局。
老杜误传人酝酿,许公手种时科目。
自两公、一去已经年,君今续。
()
雨映青山访谪仙,颂厨分酿割肥鲜。
酣歌一曲西风里,顿失羁愁向酒边。
()

霏霏翠翠湿芙蓉,历险穷幽几万重。呼吸天中通帝座,儿孙膝下拥诸峰。

石坛礼斗银河近,竹院吹笙玉露浓。最爱步虚声歇后,松风涧水韵疏钟。

()

信敬谦勤德更纯,江湖风谊最相亲。

曾知九要三玄髓,岂混重泉一窖尘。

()
一路机先滑似苔,葛藤窠里出头来。
等闲击著火星迸,堆得大唐人眼开。
()
落叶流风向玉台,夜寒秋思洞房开。
水精帘外金波下,云母窗前银汉回。
玉阶阴阴苔藓色,君王履綦难再得。
璇闺窈窕秋夜长,绣户徘徊秋月光。
()
万物有精英,人为万物灵,必先详事体,然后论人情。
气静形安乐,心闲身太平。
伊耆治天下,不出此名生。
()
飘飘梧叶委银床,天际初来雁几行。
露气忽从今夜白,漏声偏觉五更长。
惊幽梦矣书千里,有美人兮天一方。
报道桂花成蓓蕾,雨余庭院喜新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