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刁景纯知会稽

送刁景纯知会稽朗读

《送刁景纯知会稽》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刁景纯去会稽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前有朱翁子,後经王右军。
至今风俗美,自昔诵歌闻。
秦望临丹戟,耶溪漱白云。
只应丝管去,惊动海鸥群。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对刁景纯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了前面有朱翁子,后面经过王右军,这是指在送别刁景纯的过程中,前面有朱翁子引路,后面有王右军护送。诗人通过描绘这样的场景,表达了对刁景纯的敬重和祝福。

诗词中还提到了至今风俗美,自昔诵歌闻,这表明会稽地区的风俗美丽,而且自古以来就有人吟诵歌谣,流传至今。

接着,诗人提到了秦望临丹戟,耶溪漱白云,这是在描绘景色。秦望临丹戟指的是秦望山上的丹戟,耶溪漱白云则是指耶溪中的白云。这些景色的描绘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美感。

最后两句诗中提到了只应丝管去,惊动海鸥群。这是在表达送别之情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刁景纯的期望和祝福。只应丝管去,意味着只有丝管的音乐才能传达出对他的思念之情,而惊动海鸥群则是形容他的才华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送别情景、赞美风俗美丽、描绘自然景色以及表达对刁景纯的祝福,展现了梅尧臣细腻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落日澹湖津,远水平于掌。云间万树浮,天末孤烟上。

靡靡渚花静,摵摵蒹葭响。空翠漾我舟,川光夕滉漭。

()
樱桃花下玉亭亭。
随步觉春生。
处处绮罗丛里,偏他特地分明。
韶华似水,棠梨叶吐,杨柳新成。
()
此亦桃花彼亦桃,成蹊各各绽春苞。
一朝开出红千叶,何啻高才十倍曹。
()

柳桥忽荐秋风馆,送子重逢江上舟。十里海山原自到,五年羁泪向谁收。

孤臣捧檄情何剧,圣主怜才召以优。共咏白蘋深一醉,高嗟吾土倦登楼。

()

汉宫迎岁雪犹寒,三径萧条促旧欢。送客屠苏吾独后,向人灯火夜将阑。

匣中龙剑怜双起,醉里尘冠更一弹。何事赋才成久滞,青云虚自满长安。

()

君将从海发,我复向山归。去住一何定,佳期多所违。

秋波风色急,寒月岭头稀。若到雷峰夕,怀人望翠微。

()

巍巍泰华山,磐礴奠西方。金精孕灵异,形状非寻常。

孤高拔地五千仞,三峰秀出北斗傍。乾坤开辟几万载,但见山色恒苍苍。

()

对短檠昏,秋光淡,底事凄凉重省。小楼春去矣,念生来弱骨,怎堪愁病。

漫赋梨云,休悲絮雨,清泪那能消尽。婵娟凭高也,更分明付与,秦台妆镜。

()
一书说尽故人情,闽岭春风入户庭。
碾处曾看眉上白,分时为见眼中青。
饭羹正昼成空洞,枕簟通宵失杳冥。
无奈笔端尘俗在,更呼活火发铜瓶。
()

烽烟一夜溃重关,五凤楼前白日寒。不见沙陀趋渭水,只闻回纥向长安。

心伤磨室移燕鼎,肠断西京变汉官。拒虎进狼那忍说,廿年基祸在三韩。

()

飞飞烟雨恼春游,几许馀花水上流。
独有佳人折残艳,归来满插凤钗头。

()

霏霏屑屑。略上些儿色。敛尽翠眉刚半缬。应是春光不彻。

未妨雨细寒轻。绿波浅映盈盈。更着一分螺黛,和烟绾住流莺。

()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

古寺孤云际,寒斋落叶中。
消愁惟是酒,无奈酒尊空。

()

不用问汤休,何人免白头。百年如过鸟,万事尽浮沤。

别绪长牵梦,情由乱种愁。却嫌风景丽,窗外碧云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