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诗九十首

山居杂诗九十首朗读

诗词:《山居杂诗九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曹勋

《山居杂诗九十首》是宋代诗人曹勋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这组诗词通过描绘山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清净心境的追求和赞美。以下是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平日为饱役,方抛世網婴。
在平常的日子里,为了谋生而被束缚,现在才抛开世俗的纷扰。
这句诗意味着诗人摆脱了琐事的纷扰,追求自由与宁静。

贾鱼沽市醖,借姓过州城。
曾卖鱼到市场,借用他人的姓氏来过城市的生活。
这句诗意味着诗人曾经过市井的生活,但并不沉迷于物质的追逐,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淡泊。

老脱尘中境,心游物外清。
老去摆脱尘世的约束,心灵在物外自由徘徊。
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已经超越了尘世的纷扰,心境清净,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寒溪行不尽,端为濯衣缨。
寒冷的溪水流动不尽,正好用来洗衣服的衣带。
这句诗意味着诗人生活在山居的寒溪旁,借寒溪的清冷洗净尘世的烦忧,使内心得到净化与安宁。

《山居杂诗九十首》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描绘,表达了曹勋追求自由、清净和宁静的心境。诗中山居的环境和自然景物成为诗人心灵的寄托,通过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人抒发了对尘世的抛离和对内心深处的追求。在山居中,诗人摆脱了世俗的纷扰,心境得以净化和升华,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曹勋朗读
()

猜你喜欢

仆本狂生耳,叹孤踪、东南西北,形骸憔悴。自笑胸中何所慕,鹿鹿马蹄车轨,空送尽、年华似水。

三十无成身渐老,岂吾生潦倒真如此。磨灭却,五陵气。

()

活水源头涩不流,天光云影一时休。鱼龙泣血波成泪,湖海伤情浪白头。

有本谩劳追孟氏,亟称无复见尼丘。洋洋浩派归何处,空自寒潭日影悠。

()

胡床移近矮窗横,月色须安脸上明。连夕不来端负我,此时何可再无卿。

真同天士成三个,顿令人间有四并。相对只消香共茗,半宵残福折书生。

()

听钟投宿入孤烟,岩下病僧犹坐禅。

独夜客心何处是,秋云影里一灯然。

()

我得圣俞诗,于家果何如。留为子孙宝,胜有千年珠。

()
曾向钱唐住,闻鹃忆蜀乡。
不知今夕梦,到蜀到钱唐。
()

年少风流七品官,朱衣白马冶游盘。

负心不报春光主,几处偷看红牡丹。

()

一水潆回绕沌村,子房苗裔此间存。
同居八世三千口,可惜君恩未表门。

()
东风渐放柳遮门,隔水人家聚似村。
渔艇远来夸甫里,僧隣閒过讲慈恩。
花繁惯识蜂情性,昼静初闻燕语言。
病起适逢春正好,莫教诗思却尘昏。
()
雨雪满夷山,相逢逆旅间。
寒云依竹屏,微月映柴关。
酒半思陈迹,灯前认旧颜。
廿年今邂逅,忍复送将还。
()

高轩飞举兴多豪,学士仙风振雅骚。瑶岛拾来香满袖,相逢犹问旧宫袍。

()
一去人间二十年,空余飞雪上华颠。
清时最有求田乐,未愧陈登榻上眠。
()

披云步玉虚,营卫象宸居。万树罗深殿,千峰入广除。

丹宫金凤管,紫府玉函书。壮丽观何已,高真意有馀。

()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

苍溪县下嘉陵水,入峡穿江到海流。

凭仗鲤鱼将远信,雁回时节到扬州。

()

有明季年党祸亟,朝廷甚于河北贼。国有贤者孙与卢,权奸所忌陷之敌。

忠定勤劳擅边事,忠烈桓桓众尤恃。书生三十临元戎,文武七州得专制。

()

我饿方思饭,黔宽忽堕锅。脚能供炮烙,腹极怨蹉跎。

国手调金酱,神仙爱玉禾。两般俱未得,失意事原多。

()

行旅忽闻雁,仰看天宇清。
数声和月落,一点入云横。
锦字回燕塞,新愁满洛城。

()

维摩丈室外,苔藓自经旬。岂以薰脩业,能坚忍辱身。

觅心不可得,缚汝竟何人。好去门前路,清溪涨色新。

()

天气暖。开了荼一半。红日迟迟风拂面。阶前花影乱。俊雅风流不见。定被莺花留恋。千尺游丝舒又罥。系人心上线。

()
宋玉短墙东畔,桃源落日西斜。
浓妆下著绣帘遮。
鼓笛相催清夜。
转眄惊翻长袖,低徊细踏红靴。
()
君作新诗故起予,一吟聊复报双鱼。
杖藜高径谁来往,散帙空堂自卷舒。
树外鸟啼催晚种,花间人语趁朝虚。
春风处处堪携手,何事临池苦学书。
()
小雨廉纤不濡土,忽闻檐溜喜无穷。
断知不作西山饿,多稼如云在眼中。
()

君不见,青阳候,东皇推转繁华毂。山头万紫间千红,天机织得春如绣。

既似当年汉陆郎,单车入粤诏蛮王。功成许布千山锦,遍植琼枝万古香。

()
夜雨晓犹湿,晓天晴未分。
澄波静如练,秀野绿于云。
禽语无殊听,乡音有异闻。
要知皆可隐,鸟兽讵同群。
()

湿云飞不起,一半雪光欺。药裹犹畴昔,莺花笑几时。

乌藤苔露坠,白袷柳风吹。知否韶华借,閒心早自疑。

()

制止遗踪底处寻,相传笔授此丛林。
毗庐四万八千卷,正要墨池如许深。

()
不识字却识字,合识字却不识字。
石田恁麽判断,且道意在於何。
万人争仰处,一箭落双雕。
()

南风久别忽言还,又苦河流九曲湾。
若要顺风兼顺水,柂头背指谢家山。

()

相别相逢二十年,吊生问死各凄然。交游零落无多在,乡里萧条不及前。

荒陇夜闻翁仲泣,废台今见牧儿眠。何须对此空惆怅,见在深杯且共传。

()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

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

二卉真香岂复加,便宜编谱入雄誇。留残一点蔷薇水,幻出诸天薝卜花。

佩带正垂金钿小,薰炉孤起翠云斜。金笼甲帐豪华事,惭愧桑枢瓮牖家。

()

晓河回北陆,夕雨净西郊。
水足鱼忘喣,林寒鸟恋巢。
阁苔浮绿晕,社橘老丹包。

()

性本无修证,命乃有施为。了明此理,道凭玄牝作根基。

要得谷神不死,好住西南村里,更莫起狐疑。动静分双用,下手要知时。

()

山头籐断空垂子,亭下泉荒不满池。
老衲坐来知敬客,南音犹记鬼仙诗。

()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

峩峩双髻山,
瀑布泻云间。
尘世自疑水,

()

潇潇瘦马深青道,杜宇声残日又昏。风里林花香作阵,雨馀池水绿添痕。

采桑野妇轻衣袂,卖酒山家小巷门。无限原头芳草色,教人千里忆王孙。

()

僧院城南僻,禅林夜见分。观心方有悟,演法似无闻。

灯影欺微月,帘阴护宿云。偶因来问竹,况得此逢君。

()
落花飞蝶两翾翾,二月清明雨后天。
白酒一杯成坐睡,宿寒犹在未除绵。
()

但见颛朝久,谁知媚灶勤。
纷纷由嬖进,非特一商君。

()

与世澹无事,自然江海人。侧闻尘外游,解骖fL朱轮。

平野照暄景,上天垂春云。张组竟北阜,泛舟过东邻。

()

小山碧巉岩,直上与天齐。
诗成欲磨崖,藤罗费攀跻。

()

一径凉飚响万松,青霞紫雾秘灵峰。
寒生列洞前溪雨,声到诸天午夜钟。
仙顶月高犹驾鹤,阴潭云起旧降龙。

()

稻香秫熟暮秋天,
阡陌纵横万亩连。
五载输粮女真国,

()

吟情老尽江南句。几千万、垂丝缕。花冷絮飞寒食路。渔烟鸥雨,燕昏莺晓,总入昭华谱。

红衣妆靓凉生渚。环碧斜阳旧时树。拈叶分题觞咏处。荀香犹在,庾愁何许,云冷西湖赋。

()

江南风物清温好,关内河山气势雄。更看蜀中山水秀,一时兼取作吟翁。

()

老来弓剑喜离身,说着沙场更怆神。
任使将军全得胜,归时须少去时人。

()

宝塔依灵宇,攀跻箭括穿。孤标擎日月,绝顶出风烟。

树没嵩台迥,山连石室偏。法云银草净,慧雨玉毫悬。

()

插旗打鼓放船头,二纪蓬莱一梦游。
回首谁能顾庭鹭,收心自可近江鸥。
盘堆玉缕鲈初脍,盏溢金波酒旋篘。

()

腊雪连宵接晓飞,锦衾公子未曾知。起来携杖敲梅树,扶得轻盈压损枝。

()
一作宿来公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

浚河要溯源,种木当护根。源窒流不畅,根伤叶不繁。

我读文达诗,慨然生愁烦。以茶易外米,意在民食屯。

()

岁暮寒气结,百卉无遗荣。懿此独不淍,方冬烨红英。

有似节义士,特立不爽贞。幽居屏纷杂,丹铅寄深情。

()

船上复车上,徐州仍宿州。不因河冻合,那起客乡愁。

晓饭霜侵匕,宵眠月拥裘。家人裁小帽,邻伴饷乾糇。

()

素质比瑶瑰,贞心不易摧。江南春信早,先寄一枝来。

()
出城挟一儿,策杖极幽邃。
村俗谂父老,古迹按图志。
平生丘园心,贲趾远朝市。
行行墟墓间,是亦有何味,陆家三太守,此邦荣世仕。
()
高卧湖山畔,尘机任万端。
连云吟阁静,度水讲钟寒。
幽户碧嶂闭,新书雪夜刊。
却应趋竞者,相笑隐林峦。
()

春风惠然来,照此素帷光。欲寐不成寐,如有深徬徨。

虎豹虽已远,风波在故乡。骨肉屡轗轲,生死能不伤。

()

客久忽不乐,曰归秋色深。凶荒数口计,迟暮百年心。

柳自河桥折,花曾谷口寻。朱弦莫中阕,终曲为知音。

()

桐戏祠空草乱生,山悬如瓮下环城。龙收隔岸黄云气,水送前朝碧玉声。

一夜沉龟鸣毁垒,千秋盘木记屯兵。摩挲苏壁留题遍,只数鸳湖二老名。

()
晓雾散晴渚,秋色满湘山。
青鞋黄帽,忄欠与名士共跻攀。
窈窕深林幽谷,诘曲危亭飞观,俯首视尘寰。
长啸望天末,余响下云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