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

咏雪朗读

《咏雪》是宋代诗人冯时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疏林中的栖鸟不愿离去,
寒潭里的蛟龙悲伤地卧着。
它们与松树成为了亲密的伴侣,
一起呼唤着明亮的月光,结下了深厚的交情。
檐上的冰滴儿成了它们的筷子,
梅花上增添了晶莹的玉簪。
丰收的年景如何来回报,
让我们写下颂歌,纪念南郊的盛况。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冬天的雪景为主题,表达了自然界中生物在寒冷季节中的坚韧与坚持。栖息在稀疏的树林中的鸟儿,与湖中的蛟龙,都感受到了冬日的寒冷和孤独,但它们通过与松树的亲密关系和相互间的呼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情感纽带。诗中描述了雪后檐上的冰滴和梅花上的雪花,将自然界的寒冷与纯洁相结合,给人以清新的美感。最后,诗人思考了如何回报丰收年景,将其写下颂歌,纪念南郊的丰收盛况。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界的赞美。诗中的疏林、寒潭、松树、月光、冰滴和梅花等意象,展现了冬天的寒冷和静谧之美。与此同时,诗人通过栖鸟和蛟龙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檐上的冰滴和梅花上的雪花的描绘,将寒冷与纯洁、坚韧与美感相结合,赋予了诗词深远的意义。

诗词的结尾,诗人思考如何回报丰收年景,写下颂歌纪念南郊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社会的关心和对丰收的期盼。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的互动描绘,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关系,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冯时行的才华和对自然美的敏感,又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冯时行

冯时行(1100—1163)宋代状元。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诸暨紫岩乡祝家坞人),出生地见下籍贯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状元,历官奉节尉、江原县丞、左朝奉议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贬,于重庆结庐授课,坐废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缙云文集》43卷,《易伦》2卷。...

冯时行朗读
()

猜你喜欢

征路出穷边,孤吟傍戍烟。
河光深荡塞,碛色迥连天。
残日沉雕外,惊蓬到马前。
空怀钓鱼所,未定卜归年。
()

豪杰说中州。及此见题多景楼。曹石当年徒浪耳,悠悠。岁月滔滔江自流。
风雪老兜鍪。不混关河事不休。浪舞桃花颠又蹶,嬴刘。莫与武陵仙客谋。

()

辨寝中宵淡有痕。翠釭珠蕊照离魂。当年灵瑟记春恩。

花气蒸云依旧石,水香弹雨不移盆。世情兀自落寒暄。

()

凛凛冰霜节,脩脩玉雪身。便无文与可,不有月传神。

()
宝马跋尘光,双驰照路旁。
喧传报戚里,明日幸长杨。
()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向公泣血洒行殿,

佐佑卿相乾坤平。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
宦途堪笑不胜悲,昨日荣华今日衰。
转似秋蓬无定处,长于春梦几多时。
半头白发惭萧相,满面红尘问远师。
应是世间缘未尽,欲抛官去尚迟疑。
()
灯花昨夜为谁开,谁笑泉田处士来。
不染一尘宜宝界,长如三月似天台。
频摇尘尾频挥翰,每看蟾轮每举杯。
和气满堂春拍拍,灯花昨夜为谁开。
()

半亩疏烟合,危峰落照含。苍茫白云里,有路入终南。

()

圣主龙飞日,宵衣简重臣。人情贤梦卜,天诏焕丝纶。

秩亚三台望,符兼五路巡。霓旌摇岱岳,鹢舫下淮津。

()

契阔吴门千里,栖迟颍水三年。臈炬光中气味,洞庭波上风烟。

()

浴马池西一带泉,开门景物似樊川。朱衣映水人归县,

白羽遗泥鹤上天。索米夜烧风折木,无车春养雪藏鞭。

()
异种休参玉版禅,崭然一角立层巅。
远尖自抱云根壮,叠藓谁疑雨箨缠。
梦里三生空过眼,胸中千亩谩流涎。
此龙难入宁僧谱,出土摩霄是几年。
()

弱龄释负担,浮沈游国都。久知意不惬,眷言返田区。

无为好爵縻,衣锦享我刍。顾非骍栗资,何用辱鼎酺。

()
今夜遥知春欲归,望春不极立多时。
草迷野渡东西岸,月挂寒松上下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