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自叙三首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自叙三首朗读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自叙三首》是宋代邓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瑟瑟霜风夜聒耳,小院枕衾如泼水。
夜清炎冷不成眠,起就短檠阅诸子。
掩卷嗟嗟今古人,遗风可喜仍可嗔。
风日相怜纷无已,一笑玄之妄亦真。
我今是非两俱绝,百巧百中不如拙。
寂然无复一念邪,那有黄冠下鞭铁。

诗词中描述了一个寒冷的夜晚,霜风呼啸,使人耳聪目明。作者躺在小院里的床上,感受到床上的被褥像泼水一样湿冷。夜晚清寒,却无法入眠,只能起身读书,用短檠(书籍)来阅读各种经典著作。作者感慨地说,人们在书中翻阅,不禁为当今和古代的人们感到叹息。有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遗风仍然值得欣赏,但也有一些观点和思想可以被批评。风和日丽时,它们在相互宠爱中纷纷降临,没有尽头,而作者对于这种情况只能笑而不语,认为这种境界既虚妄又真实。

接下来,作者谈及自己的立场。他认为自己对是非的判断力已经超越了常人,但百般技巧和手段都不如朴实无华的拙笨。他已经超脱了一切杂念和邪恶的念头,再也没有黄冠下鞭铁之类的残酷手段存在。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境界的思考。通过描绘寒冷夜晚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他认为虽然有些观点和思想仍然值得赞赏,但也有一些可以被批评和否定。作者将自己置于一种超然的境界,认为自己的思考已经超越了常人,并且相信朴实无华的拙笨胜过各种技巧。最后,他表达了自己超越了邪恶和杂念的境界,不再使用残酷的手段。

这首诗词运用了冷夜寂静的景象来映衬作者内心的思考,通过对对立和矛盾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人生和社会境遇的独特见解。同时,诗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超越世俗的境界和对朴素拙笨的赞美。整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邓肃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干执政怒,罢归居家,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携母避寇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1岁,归葬于邓墩。肃著有《栟榈集》三十卷,《挥尘后录》传于世。《闽沙邓氏族谱》载:邓肃,字志宏,父祖谷,长子邓普,字寰宇,次子邓慈。...

邓肃朗读
()

猜你喜欢

僧言此寺从唐建,冠盖无人一到来。
还似长官居僻邑,不逢使者枉行台。

()
雪消楼外山。
正秦淮、翠溢回澜。
香梢豆蔻,红轻犹怕春寒。
晓光浮画戟,卷绣帘、风暖玉钩闲。
()
置俎均牢彘,峨冠信沐猴。
方矜几上肉,已随幄中筹。
海岳归三尺,衣冠閟一丘。
路人犹指似,山下是鸿沟。
()

古木萧萧带远村,清溪㶁㶁绕柴门。一时野色供诗料,无数寒鸦带墨痕。

翠障尽收来坐侧,红尘不许到篱根。平生最有山林癖,欲唤高人与细论。

()
不於蜗角更称兵,放下诸缘即太平。
但有千篇足传世,不须二顷可谋生。
盘餐粗粝圣贤事,门巷萧条千古情。
缓炷炉熏引轻吹,道人心念一丝横。
()

苧萝山下如花女,占得姑苏台上春。一笑不能忘敌国,五湖何处有功臣。

()
老态日日增,欢意时时改。
唯有对壶觞,依然此心在。
()

羽扇风前故迹,洞箫声里高秋。怅望美人何处,江山应识重游。

()

鸾孤凤支。而今怎忍轻抛掷。知他别后谁怜惜。一味凄惶,辜负我思忆。
云山万叠烟波急。短书频寄征鸿翼。相逢后会知何日。去也奴哥,千万好将息。

()

乃父仙游竟隔凡,不图老共阿戎谭。千年白璧沈沧海,一颗骊珠耀碧潭。

群彦进趋心正渴,独君高卧睡方酣。幽怀亦笑狙狂者,唯数朝三与暮三。

()

谁知真患难,忽悟大光明。
日出云俱静,风消水自平。
功名几灭性,忠孝大劳生。

()

纷纷飞雪堕青天,穷彻随凫信有源。想得王乔之帝所,每来岩下涤潺湲。

()

袖薄那禁寒。羞与郎言。早拚卖却砚池田。辛苦天寒萝屋底,又遇荒年。

绣帖未曾完。针线抛残。娇儿啼饭忒心酸。一盏瓦灯篱落外,废尽秋眠。

()

范蠡功成泛碧波,远将兰桨载青蛾。舟经渚面花如脸,影入江心髻似螺。

凉雨乍侵沾绮席,晚风微拂透香罗。无端更见双栖鸟,喋唼浮萍奈若何。

()

游子经年别故乡,偶从春水泛沧浪。万行细柳迎归棹,几个黄鹂隔草堂。

北里缫车如雨响,东家煮酒入林香。沈郎阿母能强健,见说新来白发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