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道者永觉

送杨道者永觉朗读

《送杨道者永觉》是宋代王灼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士杨道者的送别之情和对红尘世界的矛盾心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久修头陀行,但欠僧伽衣。
胡为走红尘,涴面不忍挥。
忽觉东州梦,又指西山归。
九峰富泉石,百里环翠微。
买山吾无钱,亦解守钓矶。
儿女苦牵挽,此身陷重围。
临分一太息,山中音信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杨道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杨道者离去的思念和对红尘世界的矛盾感受。

诗的开篇,诗人提到杨道者长期修行头陀之道,但却没有僧伽衣,这里意味着杨道者没有完全舍弃红尘的束缚,仍然缺少出家人的身份和修行所需的法衣。诗人对此感到疑惑和不解。

接着,诗人质问杨道者为何要离开清修的生活,投身于红尘世界。诗中的“涴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不舍之情,意味着诗人不忍心看到杨道者涂抹尘世的面孔。

然而,诗人又突然觉醒,意识到杨道者可能只是在梦中经历了东州的一番红尘世界,而真正的归宿应该是西山。这里的东州和西山可以理解为现实世界和修行境界的对比,诗人希望杨道者能回到真正的修行生活中。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西山的景色,山峰如九龙般屹立,泉水丰富,石头苍劲,环绕百里的山间翠微。这里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修行之地,诗人希望杨道者能够回到这样的环境中。

然而,诗人自嘲地说自己买不起山,也无法摆脱红尘的诱惑,只能守着渔翁的岛屿度日。儿女的牵挽使诗人身陷重围,无法自由追求修行的道路。

最后,诗人面对与杨道者的分别,发出一声叹息。在山中的修行生活中,音信稀少,诗人对杨道者的近况和消息知之甚少。

整首诗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杨道者的思念和对红尘世界的矛盾心境。诗人描绘了修行生活和红尘世界的对比,表达了对纯净宁静的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灼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可能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后,享年约八十岁。据有关史料记载,其著作现存《颐堂先生文集》和《碧鸡漫志》各五卷,《颐堂词》和《糖霜谱》各一卷,另有佚文十二篇。其成就巨大,被后人誉为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王灼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在我国文学、音乐、戏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王灼朗读
()

猜你喜欢

康成婢子识字,逸少保母能书。渺兹青衣尚尔,可以吾侪不如。

()
衲僧悟易要迷难,无限渔翁失钓竿。
点铁成金犹自可,点金成铁太无端。
()
金炉焚蕙荃,香播蕙已灰。
郁馥诚可贵,无乃为蕙灾。
上瓦编翠烟,下礎挺沈质。
所用不必同,相济所宫室。
()

自从平坦望衢南,值雪霏霏日日添。
既挟狂风和面扑,又偕猛雨向身沾。
手拈纸伞凝犹痹,足踏皮鞋冻亦渐。

()
吽{左口右发}吒喇竭节,地转天回难辨别。
不使松源省数钱,惯衲僧锁口诀。
同死不同生,特地成途辙,秋风影里重罗列。
义断情忘四十年,何时待得龟成鳖。
()

不信先生语,刚来帝里游。
清宵无好梦,白日有閒愁。
世态既如此,壮心应已休。

()

绝粒非凡术,仙丹固得存。
一龛常瞑目,长日不开门。
浴水无冬夏,逢人少语言。

()

翰林忆昔咏孤芳,自合移根向玉堂。

贵客亲陪天女手,侍臣应带御炉香。

()

万水千山路,羁魂来不来。双签题姓字,两处送钱财。

风叶牵钩幔,寒花背镜台。思量具杯酒,有口向谁开。

()
真人俄整舄,双鹤屡飞翔。
恐入壶中住,须传肘后方。
霓裳云气润,石径术苗香。
一去何时见,仙家日月长。
()
乱山苍苍溪曲盘,烟林漠漠风生寒。
地幽景绝岂易到,中隐萧寺环峰峦。
山僧淳朴寺亦古,筑室为堂蔽风雨。
深静岂与众缘同,万法不传归妙处。
()
白首独一身,青山为四邻。
虽行故乡陌,不见故乡人。
()

亭亭孤松树,托根徂徕颠。高枝翳白日,曲干临回川。

女萝蔚蒙笼,风雷岌相缠。岂无明堂用,物性贵自然。

()

疏钟夜雨过枫桥,邓尉看梅泊画桡。爱煞渔洋好风调,烟鬟镜黛拥寒潮。

()
可笑山州为刺史,寂寥都不似川城。
若无书籍兼图画,便不教人白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