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次尹俊卿梅花绝句。宋代。王灼。未学回风舞,初成拜月妆。故令青女妒,一夕月阶霜。
《次韵次尹俊卿梅花绝句》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灼。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未学回风舞,初成拜月妆。
故令青女妒,一夕月阶霜。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娇媚。诗中的“回风”和“拜月妆”暗指梅花的独特之处。诗人表达了梅花初绽的美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赞叹。然而,梅花的美丽也引起了青春美女的嫉妒,使得梅花一夜之间覆满了月光下的霜气。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梅花的美丽和脆弱。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梅花是冬季中的一抹娇艳,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品质。诗中的“回风”和“拜月妆”形象地描述了梅花的外貌和姿态,展示了它独特的风采。然而,梅花的美丽也引起了嫉妒,暗示了人们对美的争夺和嫉妒心态。最后一句“一夕月阶霜”给人一种短暂和脆弱的感觉,梅花在一夜之间覆满了霜,暗示了梅花美丽的短暂存在和易逝的命运。
整首诗以简练的句子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美丽的赞叹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它揭示了自然界中美与脆弱的共存,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嫉妒的心理。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向读者传递了一种深邃而含蓄的情感,引发对生命和美的思考。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可能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后,享年约八十岁。据有关史料记载,其著作现存《颐堂先生文集》和《碧鸡漫志》各五卷,《颐堂词》和《糖霜谱》各一卷,另有佚文十二篇。其成就巨大,被后人誉为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王灼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在我国文学、音乐、戏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王灼。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可能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后,享年约八十岁。据有关史料记载,其著作现存《颐堂先生文集》和《碧鸡漫志》各五卷,《颐堂词》和《糖霜谱》各一卷,另有佚文十二篇。其成就巨大,被后人誉为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王灼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在我国文学、音乐、戏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开局。宋代。陆游。八十年光敢自期,镜中久已发成丝。谁令归蹋京麈路,又见新开史局时。旧吏仅存多不识,残编重对只成悲。免朝愈觉君恩厚,闲看中庭木影移。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唐代。陈叔达。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移合浦郭功甫见寄。宋代。苏轼。君恩浩荡似阳春,合浦何如在海滨。莫趁明珠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
杂兴。宋代。利登。渺渺江河流,蛟龙所为沼。高山苟无松,不如低平阜。洁身服休美,荣辱非所囿。孤航何翩翩,独往不我觏。眷言友仙乔,寤寐耿长抱。安得翔风鸾,栖神此蓬岛。
送茅平仲还京口因怀郭次甫陆无从四首 其一。明代。欧大任。何年五月忽飞霜,君洒燕山泪数行。去问戴公山下客,千秋堪自识行藏。
寿阳罢郡日…瑞物。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唐代。李绅。休为建隼临淝守,转作垂丝入洛人。罢阅旧林三载籍,又开新历四年春。云遮北雁愁行客,柳起东风慰病身。渐喜雪霜消解尽,得随风水到天津。
寄圣俞。宋代。欧阳修。平沙漫飞雪,行旅断浮桥。坐觉山陂阻,空嗟音信遥。穷阴变寒律,急节惨惊飚。野霁云犹积,河长冰未销。山阳人半在,洛社客无聊。寄问陶彭泽,篮与谁见邀。
赠安邑知县方寺丞。宋代。魏野。寻常少往还,门静似居山。书为传家秘,琴因国忌闲。坐衙更鹤氅,行乐到禅关。约我休官后。邻居竹树间。
闰月二日雨三日复雨寄斯远三首 其二。宋代。赵蕃。夏雨多骤止,晚洒苦易乾。阴乎不能释,膏尔殊未阑。疏疏政檐溜,浩浩忽木端。沈疴顿如失,甘寝不自安。迟明复大集,平地如涌湍。戏作拥鼻调,以歌田父欢。
叹宜兴无锡饥民二首 其一。元代。曹伯启。缁衣终日诵慈悲,蝼蚁伤生亦皱眉。一镬高悬万人命,贪嗔当畏老天知。
摸鱼儿(己卯元夕)。宋代。刘将孙。又匆匆、一番元夕,无灯更愁风雨。人间天上无归梦,惟有春来春去。愁不语。漫泪湿香绡,□草人何许。百年胜处。还更有琉璃,春棚月架,万眼蝶罗否。风流事,孤负后来儿女。可怜薄命三五。千金无买吴呆处,更说龙飞凤舞。今又古。便剩有才情,无分登楼赋。春醪独抚。也难觅阿瞒,肯容狂客,醉里试歌舞。
题潘岳掷果图。宋代。李洪。 锦绣文才貌甚都,冶容乱掷果盈车。披图宜鉴登徒子,折齿犹胜谢幼舆。
梅花。清代。周馨桂。天下薄陋巷,和风亦觉春。绮梅开昨夜,且作咏花人。四海内尘日,千秋冰雪身。凡花俱让尔,与尔志同伸。
庆欧阳碧溪六十 其一。明代。罗钦顺。深巷閒门取自怡,屡烦当道驻旌旗。才如太白名偏著,赋埒扬雄字总奇。花甲荐更新岁月,柏台犹仰旧威仪。诸郎继武浑能事,此去恩波未有涯。
金陵胜览二首 其二。明代。陈繗。高皇建极紫金偎,玉宇琼楼夐绝埃。瑞长仙芝庭下草,艳铺宫锦砌边苔。龙盘虎踞山河壮,地久天长寿域开。此日臣民凝望处,一天云汉正昭回。
赠祖心上人。明代。邢昉。旷然携一笠,万里到人间。吴越峰边过,罗浮梦里还。漫游逢世改,因乱未身闲。十月梅花发,心悲似故山。
姑苏感事二首 其一。明代。王泽。百二山河已失扃,孤城独战血魂腥。覆蕉鹿在宁非梦,篝火狐鸣竟不灵。既与群雄争帝鼎,忍随降虏到皇廷。致身早得归麟阁,应共长驱下建瓴。
同诸客携酒早看樱桃花。唐代。白居易。晓报樱桃发,春携酒客过。绿饧粘盏杓,红雪压枝柯。天色晴明少,人生事故多。停杯替花语,不醉拟如何。
初寒老身颇健戏书。宋代。陆游。一身百病老难支,病减身轻偶此时。窗暖不妨聊假寐,囊空久已罢招医。山炉巉绝香生岫,鏊研坡陀墨满池。个里生涯君莫厌,痴人至死不曾知。
和孙廷平坦嵩山十首·天外峰。宋代。韩维。孤峰望不极,却视天形低。天高岂可逾,直以云蒙之。何时一扫去,高下皎不疑。
征妇怨。明代。胡应麟。去年征钜鹿,今岁入卢龙。玉塞莺声断,银河雁影重。裁衣犹忆体,临镜懒窥容。秋风起昨夜,床下又闻蛩。
得萧汉颍漕河书却寄。明代。郑佐。王事漕河上,春风望帝畿。牙筹纾庙略,草色念柴扉。帆挂千艘急,书回一雁飞。他年论转饷,麟阁有光辉。
暮秋遣兴。宋代。陆游。平生南地惯羁游,放浪常同不系舟。鼍作夜风经沌口,鹳鸣秋雨宿杭头。方倾意气轻秦侠,俄困悲伤类楚囚。买屋数间聊作戏,岂知真用作菟裘。
秋夜泛舟。宋代。王安石。池堑秋水净,扁舟逆凉飙。的皪荷上珠,俯映疏星摇。深寻畏鱼淰,中路且回桡。冥冥菰蒲中,乃复有惊跳。
南乡子 咏别道友(原调误作武陵春,兹据律。金朝。王哲。王哲已东迁。经过甘河上众贤。性内饥寒由未免,盘缠。乞觅诸公自肯钱。得得递相传。慧我同为出九莲。多少各人心意会,怜怜。此去如来
相和歌辞。王昭君。唐代。卢照邻。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汉宫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题林泉野趣图。元代。丁鹤年。清江白石带疏林,樊口幽居尚可寻。梦里草堂无恙在,秋风春雨总关心。
赠广川马先生。唐代。卢象。经书满腹中,吾识广川翁。年老甘无位,家贫懒发蒙。人归洙泗学,歌盛舞雩风。愿接诸生礼,三年事马融。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玉佩。宋代。刘过。借榻卧云屋,欹枕仔细听。误疑鸣珂声,不知水泠泠。
送钱敬叔岁贡赴礼部。明代。陶宗仪。陇头不待鹤书招,劝驾宾筵礼数饶。芹泮泳游才孔俊,鹏程鶱翥气弥高。九山霁色浮江渚,十日春风拂柳条。一曲骊驹频唤酒,离愁楚楚正难消。
舟中三君子诗 其三 纤。清代。俞樾。挽得茫茫既倒澜,旁人误作系援看。但誇直上扶摇易,那识居高汲引难。
礼明教大师塔。宋代。释智愚。道树将摧皇祐间,力扶危处几多难。因思今日安然者,忍数空庭竹几竿。
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宋代。黄庭坚。国在多艰日,人如大雅诗。忠清俱没世,孝友是生知。加璧延诸老,櫜弓抚四夷。公身与宗社,同作太平基。
次韵元舆十绝 答省师诗卷。宋代。郭祥正。手携诗卷屡相过,要把青铜垢尽磨。言说从来无实义,更寻佳句欲如何。
南园叔祖生日。宋代。张镃。当途老稚遮不住,京口屯云饥待哺。平生四海庙廊姿,八处蕃宣俱暇豫。绍兴元勋如日悬,承家有人光后先。骥行万里要老大,天公已与青松年。愚孙穷好祗林薮,日汲菊潭清酿酒。欲往寿翁道阻修,遥问长江借升斗。人间乐呈唯逍遥,蓬莱方丈非迢迢。诗成唤鹤衔将去,认取南阳卧龙处。
秋日写怀寄郑太守年丈。明代。区越。山歌野曲漫纷纭,清唱何人共一樽。岁月几般供老大,诗书长此累儿孙。神游八极扬州鹤,鹏化九天溟海鲲。病较寻君君亦病,竹窗趺坐掩闲门。
卜算子。清代。蒋春霖。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题雪庄和尚小照。清代。汪天与。雪庄开士居云舫,三十馀年不下山。何事尘缘消未尽,尚留面目在人间。
赠曹德昭。元代。倪瓒。谷口桐林落绛霞,仙帆初泊野人家。萧閒馆里青苔合,看到阶前芍药花。
月夕书事。宋代。白玉蟾。悲秋念远夜将阑,黄叶乘风直斩关。微白一钩天外月,淡青数点海边山。
予顷从穰下移涖河阳洎出中书复领分陕惟兹二。宋代。寇准。暮天寥落冻云垂,一望危亭欲下迟。临水数村谁画得,浅山寒雪未销时。
雨中题柏氏壁二首。宋代。陈造。苏端颇惯招新客,御叔何烦讶圣人。未用平章旧新雨,一樽聊喜对情亲。
次韵右臣潞河见怀。清代。邓琛。回首高城生积阴,大通桥畔独幽寻。黄花醉后人何处,白雁声中霜满林。倚枕梦回津月晓,扣舷秋入蓟门深。樽前自奏歍钦曲,并世谁知牙旷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唐代。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城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宗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