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前书院中寄季平

寺前书院中寄季平朗读

《寺前书院中寄季平》是郑刚中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寺前书院中寄季平,

这首诗词写了诗人郑刚中在寺庙前的书院里给季平寄去的信。郑刚中将自己的境遇与感受融入其中。

已投幽僻避尘坌,

郑刚中已经选择了一个幽静的地方,避开尘世的纷扰。

更向檐头著小门。

他甚至在书院的屋檐下设置了一个小门,以进一步隔绝外界的喧嚣。

满案韦编供白书,

书院里的案桌上摆满了编写诗书的韦纸,供给白纸书写。

一炉柏子对黄昏。

在书院里,炉中燃烧着柏木,正对着斜阳而立。

后生秀爽惭无补,

对于年轻有才华的后辈们,郑刚中感到自愧不如,无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旧学荒凉喜再温。

旧时的学问已经荒废冷落,现在看到它重新恢复光彩,心中感到欣喜。

此外清愁是何许,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清雅忧愁的情感,不知是何原因产生的。

杜诗韩笔少人伦。

杜甫的诗和韩愈的笔,现在很少有人能够有所继承和匹敌。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郑刚中在寺庙前的书院里寄给季平的信。他选择了一个幽静的地方,远离尘嚣,甚至在屋檐下设置了一个小门,以进一步隔绝外界的喧嚣。整个书院弥漫着书香气息,满桌子都是编写诗书的韦纸,炉中燃烧着柏木,映照出黄昏斜阳的景象。诗人对于年轻有才华的后辈们感到自愧不如,但他也欣喜于旧时的学问重新兴起。除此之外,诗人还有一种清雅忧愁的情感,表达了对前辈诗人杜甫和韩愈的钦佩和继承之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书院环境和诗人情感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于时代变迁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前辈文人的敬仰和对于后辈才俊的期望。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清新,给人以静谧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郑刚中朗读
()

猜你喜欢

故人昨自吴门来,江山晴朗欢颜开。故人之来何所事,吁嗟噫嘻为戚死。

死者已矣生何堪,故人当食忘肥甘。我心匪石亦尔尔,况共师承言在耳。

()

螺亭倚棹哭飘蓬,白浪欺船自向东。楚国蕙兰增怅望,

番禺筐篚旅虚空。江城雪落千家梦,汀渚冰生一夕风。

()

栽梅一百树,有屋二三间。
此地长宜隐,为官却未闲。
路移存古井,城逼失前山。

()

一杯频酌酹诗魔,月夕风晨赖汝多。吸取云烟藏玉匣,凭谁书就换笼鹅。

()

我在江陵少年日,知有杨琼初唤出。腰身瘦小歌圆紧,

依约年应十六七。去年十月过苏州,琼来拜问郎不识。

()

枉山称福地,郡乘托高名。无意居宸极,何心来楚荆。

林深青嶂合,坛迥白云横。民化应成俗,今犹少宦情。

()

兹行路几重,去矣不从容。试问君归兴,何如秋色浓。

香残霜后菊,涛响月边松。隔断相思梦,千峰与万峰。

()

银床叶暗飘,霜月夜迢迢。
寒极犀难辟,忧多酒漫消。
荀炉残更换,湘瑟罢仍调。

()

袅袅风波又此秋,青溪几曲映清流。疏篷剪烛人重话,短鬓簪花老渐羞。

杯影惊心倾海水,角声催晚逼城楼。蒹葭别有凄凄恨,不向中央怨阻修。

()
星闱上笏金章贵。
重委外台疏近侍。
百常天阁旧通班,九
岁国储新上计。
()

丹嶂何年剖,悬流万仞溪。峰晴留古雪,石怒抱寒霓。

小径攀藤滑,危亭俯树低。天台差共拟,翘首石城西。

()
流落江湖东复西,归来未洗足间泥。
偶随鹏翼培风上,时得衙香满袖携。
落笔逡巡看儤直,醉吟清绝许分题。
相望鲁卫虽兄弟,终畏邻封大国齐。
()

金炉添尽五更香,隐隐纱窗逗晓光。厌看重衾犹未卧,忽惊鹦鹉唤梳妆。

()

人境得佳趣,青松处士家。成行看过雁,数点落归鸦。

风动竹彫叶,秋高菊吐花。閒来媚幽独,吾志在烟霞。

()

墨光之外喷秋光,夜永江寒楚塞长。记得苍梧多泪竹,缄愁无柰断衡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