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信道游涧边。宋代。陈与义。斜阳照乱石,颠崖下双筇。试从绝壑底,仰视最奇峰。回碕发涧怒,高霭生树容。半岩菖蒲根,翠葆森伏龙。岂无游世上,於此傥相逢。客心忽悄怆,归路迷行踪。
《与信道游涧边》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山涧边游玩时的感受和心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斜阳照乱石,颠崖下双筇。
试从绝壑底,仰视最奇峰。
回碕发涧怒,高霭生树容。
半岩菖蒲根,翠葆森伏龙。
岂无游世上,於此傥相逢。
客心忽悄怆,归路迷行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涧边景物的描绘,展示了陈与义在自然中的游览体验以及他内心的感受。
诗的开头,斜阳照射在乱石上,给人一种斜照的光影效果,增添了一种景色的美感和动态感。颠崖下长满了参天的双筇(一种竹子),形成了一片壮丽的景象。
接下来,诗人试着从绝壑的底部仰望,他看到了那座最奇特的峰峦。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山峰的景观的赞叹和对美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回碕(山峰)在涧水的冲击下发出怒吼声,高高的云霭在山峰上生长,给整个景色增添了神秘和壮观的氛围。半岩上生长着茂密的菖蒲,形成了一片翠绿的景象,如同伏龙在山间隐藏。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想到在这个世界上,是否还有其他游人能够在这个美景下相遇。作为一位游客,他的心情突然感到悄然而凄凉,因为他迷失了回家的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山涧的壮美和神秘,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美的追求。诗人的内心感受也逐渐流露出来,从最初的赞叹到最后的忧伤,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留客住 鹧鸪。清代。龚翔麟。粉绡底。指槲窠、双栖锦鸟,吴侬未识,约略蛮乡生意。珠江有客归说,早觉格磔,钩辀来个里。黄茅瘴雨,傍船窗、频唤堕青衫泪。惯穿翅。踯躅花边,林檎枝背。晓杜昏猿,相和一声声碎。莫怪慵听懊恼,便种兰条,也愁斑似你。动人怜处,算除非、翠馆瓣销沉水。
元夕过唐潜亨 其三。南北朝。邹浩。参禅不学庞居士,得句犹如孟浩然。要识从来用心处,阒无车马到门前。
芜城。清代。周孝埙。锦帆南下柳初青,一瞬繁华梦易醒。天上琼花原有树,苑中腐草尚为萤。赋诗台冷留残月,文选楼空落晓星。此日经过何限感,更谁歌吹竹西亭。
山丹花。宋代。董嗣杲。知是何峰秀所钟,曾因手种得仙翁。暑须怯袅粘金穗,凉瓣嗔封迸柿红。扑卖有声传寂昼,幽妍无力借薰风。窑瓶插满清香烈,欹枕探吟鄙鹿葱。
其日雨闻姚黄开戏成诗二章呈子骏尧夫。宋代。司马光。小雨留春春未归,好花虽有恐行稀。劝君披取渔蓑去,走看姚黄判湿衣。
漠北怀古(四首·西斋《漠北。明代。楚石梵琦。每厌冰霜苦,长寻水草居。控弦随地猎,刳木近河渔。马酒茶相似,驼裘锦不如。胡儿双眼碧,惯读左行书。¤
题雁塔圣教序旧本后。清代。顾印愚。不到长安十五载,远想雁塔终南阴。手民日日打碑卖,又损几字无由寻。
醉落魄。宋代。张元干。绿枝红萼。江南芳信年年约。竹舆路转溪桥角。晴日烘香,的皪疏篱落。玉台粉面铅华薄。画堂长记深罗幕。惜花老去情犹著。客里惊春,生怕东风恶。
登古阳云台。唐代。张九龄。庭树日衰飒,风霜未云已。驾言遣忧思,乘兴求相似。楚国兹故都,兰台有馀址。传闻襄王世,仍立巫山祀。方此全盛时,岂无婵娟子。色荒神女至,魂荡宫观启。蔓草今如积,朝云为谁起。
过刘山人园。明代。高启。欲问幽栖处,花蹊逐涧回。夕烟罗幕卷,春雨药房开。野鹤知琴意,山蜂给酒材。城中少闲客,谁解引车来。
高山引。唐代。宋之问。攀云窈窕兮上跻悬峰,长路浩浩兮此去何从。水一曲兮肠一曲,山一重兮悲一重。松槚邈已远,友于何日逢。况满室兮童稚,攒众虑于心胸。天高难诉兮远负明德,却望咸京兮挥涕龙钟。
九日阻雨简高侍御(时与高公近邻)。唐代。皎然。江上重云起,何曾裛□尘。不能成落帽,翻欲更摧巾。素发闲依枕,黄花暗待人。且应携下价,芒屦就诸邻。
祀风师乐章·迎俎酌献。唐代。包佶。德盛昭临,迎拜巽方。爰候发生,式荐馨香。酌醴具举,工歌再扬。神歆入律,恩降百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