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二首》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红落芙蕖晚,
红落指的是芙蓉花的花瓣逐渐凋零,芙蕖晚指的是芙蓉花在傍晚的时候凋谢。通过描绘芙蓉花的凋零,诗人表达了秋天逐渐来临的迹象。
青深蒲稗秋。
青深指的是蒲草和稗草的颜色深沉,秋天的意味逐渐浓厚。蒲稗是秋季特有的植物,所以诗人通过这两种植物的描绘,描述了秋天的氛围。
平湖无过鸟,
平湖是指广阔的湖面,无过鸟表示湖面上没有飞过的鸟儿。这里通过描绘静谧的湖面,强调了秋天的宁静和寂寥。
鸣鼓有行舟。
鸣鼓指的是船上敲鼓的声音,有行舟表示湖面上有船只在行驶。这句诗意味着秋天的到来并没有完全消除湖面上的活动,人们仍然在湖上划船,享受着秋日的美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秋天即将到来的迹象和秋季的宁静与活跃共存的景象。描绘的是一幅静谧而又富有生机的秋日湖景,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陈师道是北宋末年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注重细腻描绘,以及情感表达。《巨野二首》也是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的一首佳作,通过对花、草、湖水和人们活动的描绘,传达出秋天的氛围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幽居冬暮。唐代。李商隐。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平上去入四首寄豫章旧同官 其一。宋代。孔平仲。思君何时休,川长波悠悠。棋枰今生尘,诗筒谁相酬。诸公皆才豪,吾衰惭非俦。犹当陪从容,重游东湖舟。
婺源胡氏屏山楼。唐代。郑玉。楼外青山列翠屏,矮窗放入眼增明。丹青花草春描画,水墨林泉秋写成。变化四时无俗韵,登临千古有馀清。高人对此不容语,独倚阑干看晚晴。
苍壁屯云戟卫森,白云入户衮衣临。千章乔木祇如故,一尺流泉不在深。
剩有桑麻居杜曲,岂无觞咏集山阴。登高却省曾游处,短发搔馀不耐簪。
至顺四年四月九日同王叔能柳道传钱翼之胡古愚游天平山次古愚韵。元代。干文传。苍壁屯云戟卫森,白云入户衮衣临。千章乔木祇如故,一尺流泉不在深。剩有桑麻居杜曲,岂无觞咏集山阴。登高却省曾游处,短发搔馀不耐簪。
吴宫教战。清代。姚鼐。善战师无怯,何妨教绮纨。蛾眉人授孑,虎幄将登坛。八陈如荼合,重英戴胜攒。玉阶辞奉帚,翠袖即称干。虿发垂金甲,柔荑控角端。更扬兵气壮,那畏袭仇难。伯业宫中始,军容阃内观。至今吴苑畔,感念鼓鼙欢。
次韵李季章监簿泛湖。宋代。楼钥。仙舟共泛沧波去,且向苏公堤下住。西风吹就芙蓉城,青镜闲妆两呈露。皇家家法崇俭素,宸心但欲乘商辂。离宫别殿无兴作,天以西湖供一豫。吾侪公退得清赏,酒醆棋枰不知暮。深知夕照恋狎鸥,又恐昕朝追振鹭。自怜三入凤凰城,岁月黄尘等闲度。湖光正欲捲帘看,风色更烦搴幕护。孤山不见处士庐,司马空寻苏小墓。酒乾人醉欢有余,联骑还趋涌金路。归来健倒浑不知,睡觉灯前袅香雾。丈人公子真冰玉,曾为出遨挥妙句。匆匆借韵仅成章,敢诧樽前鹦鹉赋。
喜槁木师至。清代。方文。闻君春到石头城,将妾和儿赠友生。此事太奇终有悔,天恩难断可无情。既归白业家何定,欲返黄州路未平。江上故人多古义,东郊应与结茅成。
春晚闲居寄陈嵩伯。唐代。贯休。春霖闭门久,春色聚庭木。一梦辞旧山,四邻有新哭。菰蒲生白水,风篁擢纤玉。为忆湖上翁,花时独冥目。
题顾定之墨竹。元代。邾经。虎头诸孙总痴绝,老安不痴乃用拙。忆在吴中写墨君,雪楮水缣每飘撇。妙处不减文湖州,同时更有柯丹丘。眼底只今无此客,使我悒悒怀风流。苍梧想见斑竹活,看画忽焉忧思豁。安得二老从之游,搔首凉风起天末。
寄王履约秀才。明代。陈源清。四海茫茫有隐忧,儒官头白久淹留。漫言当路轻冯衍,却叹旁人笑马周。水涨石湖青雀舫,花残姑浦白蘋洲。相思静倚青毡冷,强饮空庭夕漏秋。
重宿九莲寺。明代。吴与弼。曾寓禅房十日居,重来不见旧时书。閒窗一榻春宵梦,细忆流年二纪馀。
题焚经台。唐代。无名氏。门径萧萧长绿苔,一回登此一徘徊。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确实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春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
书怀 其三。清代。李联琇。结交不识心,终非计之上。君谓河冰坚,其下翻潜浪。浪翻无已时,冰也成流澌。君为踏冰人,浮沈安可知。世途尽如此,慎勿矜坦夷。
渔父词一十八首。初九。唐代。吕岩。大道从来属自然。空堂寂坐守机关。三田宝,镇长存,赤帝分明坐广寒。
谒金门。宋代。徐必。春欲半。重到寂寥山馆。修竹连山青不断。谁家门可款。红晕花梢未半。绿蘸柳芽犹短。金缕香消春不管。素蟾光又满。
杨芝林刺史息园。清代。邹湘倜。宦海已倦游,言归谢华膴。投簪返故园,经营成别墅。依冈构丘壑,高低辟花圃。涉趣有余欢,亭轩便容与。林野娱清旷,看云倚杖拄。虑澹轻外萦,山居胜绾组。往时牧巴中,廉能用勤补。兹脱世网羁,恬适情无岨。我钦芝林翁,肥遁完出处。游赏戾息园,佳景凭挹抒。培植缅旧德,慈孙能述祖。进退获居安,结庐爰得所。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近现代。毛泽东。春风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文选楼怀古。清代。彭定求。县圃风流翰墨场,客心凭吊剧苍凉。掞文已撷江山丽,主器应扶社稷长。委巷年深尘刹暗,虚檐昼掩草庭荒。不知慧业归天上,可得神游近戴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