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八叠舖问宿。宋代。陈造。平野俄空阔,遥山且有无。斜阳对扪蝨,螟树忽啼乌。老去犹羁旅,生平颇壮图。田翁诧丰岁,不拟话为儒。
《过八叠舖问宿》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的词句描绘了一种孤独而豪迈的情感。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平野俄空阔,
遥山且有无。
斜阳对扪蝨,
螟树忽啼乌。
这里的平野空旷广阔,远山遥远而虚无。斜阳照耀下,作者伏在床上,似乎能够触摸到身上的虱子。螟蛉树上的乌鸦突然唧唧地鸣叫起来。
老去犹羁旅,
生平颇壮图。
田翁诧丰岁,
不拟话为儒。
诗人感慨自己年纪渐长,仍然过着漂泊的生活。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壮丽的图景。陈造自称田翁,可能指的是自己年事已高,对于丰收的岁月感到惊叹。他并不打算谈论自己的壮丽经历,也不想被人看作是一个儒者。
这首诗以简短的词句刻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豪情。平野的空旷和遥远的山脉无限的意象,揭示了诗人内心中追求自由、超越世俗的渴望。斜阳对扪蝨的描绘,表现了诗人身世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以及他对生活琐事的抱怨。螟树忽然啼叫的形象,传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困惑。最后,诗人以老去犹羁旅的自言自语,表达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同时展现了他坚毅的个性和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自由的追求。通过对平野、山脉、虱子和乌鸦的描绘,诗人将人与自然的对比融入诗中,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丰富,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友人招赏桂花 其二。明代。张萱。香从云外月中裁,检点幽芳细细开。始信主人贪佞佛,却从金粟觅如来。
游华景洞。宋代。张自明。拂破苍苔觅旧题,五言觅得晚唐诗。岩光人忆遗名好,华景天开一段奇。铁锁掣关躔霹垒,玉梯穿路透瑶池。古心未展閒游戏,惭愧平生华子期。
芍药花二首。宋代。张镃。自古风流芍药花,花娇袍紫叶翻鸦。诗成举向东风道,不愿旁人定等差。
寄张十二。宋代。刘攽。先进多于贫贱隔,故交时有死生分。数疑吾子更名字,将谓平生又失君。
依韵恭和御制秋怀。宋代。韩元吉。商飙起璿霄,爽气静瑶海。圣皇抚时运,喜色动眉彩。蠭旗伫西指,乘辕行北改。涛声鼓万壑,夜半响得竿籁。汉仪换复见,周鼎知德在。猗欤沛中歌,云飞风正大。
满庭芳 赠小胡村李姑。金朝。马钰。姑姑修炼,听予重告。先要断除烦恼。擒捉心猿意马,休使返倒。如同男儿决裂,莫踌躇、更休草草。速下手,仗十分苦志,免参阎老。万种尘缘一削,得真欢真乐,渐通玄奥。密护无为清静,自然之道。应物真常幽*,气神相结成丹宝,功行满,跨祥云,归去三岛。
仙云妆簇,笑电冥迷,秾春特地愔愔。人在风花里,斜阳外、丝絮尽日沈沈。
燕窥莺逗销魂地,东风倦、谁缔同心。还珍重、通明奏笔,画成一片春阴。
五綵结同心 为友人题女伶张兰卿造象,兰卿有嘉号曰海棠仙子燕赵好女儿也。。清代。严既澄。仙云妆簇,笑电冥迷,秾春特地愔愔。人在风花里,斜阳外、丝絮尽日沈沈。燕窥莺逗销魂地,东风倦、谁缔同心。还珍重、通明奏笔,画成一片春阴。画屏不传芳讯,憔悴而今。香掾凭肩惯,芳菲地、辜负此日登临。内家妆束矜严甚,无人会、捐佩情深。薰香久、真真姚冶,慰人夜夜零衾。
偃王城。宋代。张耒。蔓草悲风知几秋,黄桑晚叶野云愁。偃王城下樵苏尽,犹有耕人指旧丘。
送蜀僧潮音归乡。宋代。韩驹。野水有善溉,山云忽为霖。古来出世士,亦有利物心。上人成都来,袈裟尘土侵。两屦踏京国,一钵提丛林。诸公握手旧,孰不低垂簪。尚陋汤休诗,肯鼓庭兰琴。独说众妙行,听者开烦襟。我作五字偈,弥天识潮音。
珠江杂咏四首 其二。清代。胡会恩。我爱珠江好,天南接大洋。山家蚝壁峙,海市鲎帆扬。酒杂槟榔醉,茶匀茉莉香。最宜新雨后,炎暑变清凉。
春晚行乐四首。宋代。白玉蟾。一点春山一点愁,一丝暮雨一声鸠。病中况更缘诗苦,夜去可堪无酒休。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 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 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